聲譽機制起作用嗎——基于中國股票市場的證據(jù)
本文關鍵詞: 聲譽機制 支持性政府管制 替代性政府管制 聲譽價值損失 出處:《財經(jīng)科學》2012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證監(jiān)會處罰的147個樣本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了聲譽機制在我國股票市場中的作用。我們發(fā)現(xiàn),上市公司違法、違規(guī)行為導致股東價值明顯下降,其中聲譽價值損失占股東價值損失的比例達到52.92%。在控制其他變量影響的條件下,聲譽價值損失與支持性政府管制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研究結(jié)果表明,聲譽機制能夠在我國股票市場發(fā)揮作用,支持性政府管制可以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提高聲譽機制的自我實施效果。
[Abstract]:Taking 147 samples of CSRC punish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role of reputation mechanism in China's stock market. We find that listed companies break the law and violate the law,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shareholder value. The proportion of the loss of reputation value to the loss of shareholder value is 52.9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the influence of other variable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ss of reputation value and support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putation mechanism can play a role in China's stock market. Supportive government regulation can reduce the asymmetry of market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self-enforcement effect of reputation mechanism.
【作者單位】: 湘潭大學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71002041,71002060)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2CGL035) 湘潭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11QDSX02)資助
【分類號】:F832.5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正式的制度約束,尤其是法律制度對一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至關重要。[1](1131-1150)然而,即便是在最發(fā)達的經(jīng)濟中,正式的制度約束也只是形塑選擇約束的很小一部分,非正式的制度約束卻普遍存在。[2]現(xiàn)實中,歷史沿革與文化傳統(tǒng)決定了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實行效率,因此,作為經(jīng)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同浩;滕春強;;博弈論視角的我國證券承銷商聲譽機制研究[J];價值工程;2006年11期
2 趙丙奇;;聲譽、非正式金融與農(nóng)戶融資[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12期
3 楊英博;;“激勵相容理想”與消費者權益保護之失[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0年12期
4 雷宇;;實際控制人性質(zhì)與聲譽機制的有效性——基于公司信息披露的經(jīng)驗證據(jù)[J];財經(jīng)論叢;2011年03期
5 楊慶豐,于波,呂廷杰;信息化與中國信用建設[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郭四代;;基于報酬機制失效下的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聲譽機制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03期
7 李維安;吳德勝;徐皓;;網(wǎng)上交易中的聲譽機制——來自淘寶網(wǎng)的證據(jù)[J];南開管理評論;2007年05期
8 方健雯;;C2C電子商務經(jīng)營者信譽的博弈分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7年11期
9 郭四代;;構建創(chuàng)業(yè)投資企業(yè)聲譽機制的博弈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年04期
10 鄧大松;王增文;;聲譽激勵機制對投資管理人的激勵約束效應研究——從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角度[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于波;;信息化與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業(yè)務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麗;胡偉;;消費者信念、聲譽約束與食品安全[A];2011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1年?ㄒ唬C];2011年
3 雷新途;鄧啟明;;資產(chǎn)專用性、聲譽與企業(yè)財務契約自我履行:一項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4 耿昕;石金濤;;博弈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綜述[A];區(qū)域人才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港澳臺大陸人才論壇暨2008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宋紹清;楊智杰;彭劍君;;公司治理機制與內(nèi)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來自滬深A股2006~2007年報經(jīng)驗證據(jù)[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8年學術年會(第十五屆年會)暨中央在鄂集團企業(yè)財務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6 韓雙江;何雪峰;李大帥;;三階段動態(tài)博弈下的財務監(jiān)理模式優(yōu)化路徑探討[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周曉唯;楊露;;商業(yè)欺詐行為市場規(guī)制的經(jīng)濟學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周業(yè)安;當勾兌被曝光時[N];上海證券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陳一木;股權激勵亮相廣東國企[N];證券時報;2005年
3 李傳桐;關于信用缺失的理性分析[N];中國信息報;2007年
4 黃群慧;國企經(jīng)營者報酬制度改革思路[N];經(jīng)濟參考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李治國;誠信是立身之本[N];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華;會計師事務所聲譽與投資者保護[D];暨南大學;2012年
2 何立華;中國的信任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3 尹蘅;中國投資銀行聲譽機制研究[D];中山大學;2006年
4 趙興楣;基于審計契約安排的獨立性互動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5 段貴恒;基于投資者關系戰(zhàn)略的上市公司聲譽模式構建[D];天津大學;2007年
6 方健雯;網(wǎng)上拍賣信任機制的建立[D];復旦大學;2006年
7 徐春波;我國承銷商聲譽機制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8 邱冬陽;發(fā)行中介聲譽、IPO抑價及滯后效應[D];重慶大學;2010年
9 吉吟東;網(wǎng)上英式拍賣中的賣方策略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10 王月萍;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的制度影響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建軍;管理者聲譽、投融資決策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2 屈萌;公司財務業(yè)績、聲譽機制與公司社會責任的關系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0年
3 于博;我國投資銀行聲譽對IPO抑價影響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潘紅;獨立董事聲譽及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李映霞;審計師聲譽與IPO抑價相關性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張凌宇;創(chuàng)業(yè)投資支持企業(yè)與非創(chuàng)業(yè)投資支持企業(yè)IPO抑價度差異的分析[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7 張晶晶;食品質(zhì)量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江南大學;2007年
8 郭艷梅;主承銷商聲譽機制在中國IPO市場的有效性檢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9 張浩;抵押貸款證券化管理機制設計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10 高建臣;注冊會計師審計合謀控制機制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669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6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