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效性實證分析
本文關鍵詞: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效性實證分析 出處:《國際金融研究》2012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次貸危機 歐洲央行 貨幣政策 政策工具 有效性
【摘要】:本文以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fā)作為分界點,對危機發(fā)生前后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在次貸危機發(fā)生前貨幣政策工具能夠通過貨幣供應量對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產生影響,中介目標對最終目標的傳導是有效的,而在次貸危機發(fā)生后貨幣政策工具無法通過中介目標對最終目標產生影響,中介目標對最終目標的傳導是失效的。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U.S. subprime crisis as a demarcation point,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isis after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subprime crisis through monetary policy tools, the money supply the ultimate goal of monetary policy target impact, intermediate target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transmission is effective however, after the subprime crisis monetary policy tools can not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target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influence,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conduction is a failure.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工商學院;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
【基金】:2010年河北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貨幣政策問題研究”(SD201004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F825;F224
【正文快照】: 前言1998年7月1日,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正式成立,歐洲央行體系的主要目標是維持歐元區(qū)的物價穩(wěn)定。歐洲央行行長理事會在1998年10月13日的會議上,對物價穩(wěn)定做出了明確的量化定義:歐元區(qū)消費物價調和指數(shù)(HICP)的上升幅度小于2%,并且在中期維持穩(wěn)定。2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謝浩然;;基于IS-LM模型的我國財政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J];當代經濟;2010年23期
2 路妍;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與貨幣政策調控手段的實施[J];經濟研究參考;2004年35期
3 李洪成;張霖;;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探究——基于1998.1—2010.6月度數(shù)據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01期
4 陸軍,舒元;貨幣政策無效性命題在中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2年03期
5 劉金全,劉志強;中國貨幣政策非中性——貨幣—產出的因果關系和影響關系檢驗[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6 戴根有;關于我國貨幣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問題[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7 劉斌;貨幣政策沖擊的識別及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8 謝平,廖強;當代西方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述評[J];金融研究;1998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廣發(fā)期貨發(fā)展研究中心 許江山;[N];期貨日報;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植開屏;;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檢驗[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胡德操;侯志強;;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3 廖國民;鐘俊芳;;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基于二元經濟的研究視角[J];北方經濟;2007年10期
4 倪鵬翔;;從貨幣政策效應看我國轉軌時期的貨幣政策特點[J];北方經濟;2007年18期
5 張琦;;在SVAR模型下的貨幣政策效應分析[J];北方經濟;2007年20期
6 趙懷勇;論資產價格變化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段京懷;論寬松的貨幣政策適用的條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李釗,王舒健;完善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框架的構建[J];商業(yè)研究;2003年15期
9 曹永琴;;中國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7期
10 董琦;;轉軌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調控政策的效用分析——基于修正的MF模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wěn)定研究課題組;張平;劉霞輝;張曉晶;張磊;王宏淼;;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從動員性擴張向市場配置的轉變[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2 陳洪濤;潘素昆;;FDI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吳超林;張春生;;中國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業(yè)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分析[A];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集萃——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1次會議論文(2007)[C];2007年
4 何茂濤;;信貸配給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A];山東省遠程教育學會第七屆遠程教育優(yōu)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集[C];2006年
5 曹永琴;李澤祥;;中國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形成機理研究——基于價格傳導機制的視角[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8)[C];2009年
6 王君斌;李陽;;非完全競爭市場、技術沖擊和中國勞動就業(yè)——動態(tài)新凱恩斯主義視角[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7 盧盛榮;李文溥;林光平;;中國地區(qū)間貨幣政策效應雙重非對稱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聯(lián)誼會2008年年會暨青年經濟學者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趙偉;;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獻述評[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莊佳強;;中國貨幣政策對產出影響的實證分析[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建華;股票市場穩(wěn)定性與貨幣政策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劉貴鵬;新中國60年貨幣思想史領域五個理論的歷史演進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韋邦榮;貨幣政策規(guī)則理論及其在中國的應用[D];遼寧大學;2010年
4 黃武俊;開放經濟下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鄭妍妍;脈沖響應函數(shù)理論及其在宏觀經濟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西征;貨幣政策、融資約束與公司投資決策[D];南開大學;2010年
7 馮菲;我國貨幣流通速度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8 陳勇;宏觀經濟、貨幣政策與債券市場[D];南開大學;2010年
9 關大宇;基于貨幣政策傳導的金融條件指數(shù)構建及應用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10 朱楠;基于轉型風險的中國經濟安全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玉玲;中國股票市場貨幣政策傳導效應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浩;金融危機時期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3 喻多嬌;中國貨幣政策對國際收支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楊懷保;中國貨幣政策對進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馬靜;歐洲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6 李秋紅;中國貨幣政策工具的效用分析[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7 邵陽;我國貨幣政策調控商品住宅價格的效應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8 張強;廣義脈沖響應模型及其在貨幣政策非對稱性效應分析中的應用[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仇麗;貨幣政策對城市商品房價格的區(qū)域效應[D];浙江大學;2011年
10 呂小鋒;利率規(guī)則在我國的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雪蘭;楊丹;;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問題:基于1996—2009年季度數(shù)據的分析[J];財貿經濟;2010年06期
2 黃先開,鄧述慧;貨幣政策中性與非對稱性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3 司春林,王安宇,袁慶豐;中國IS-LM模型及其政策含義[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1期
4 鄭新立;;我國當前經濟走勢與宏觀調控政策取向[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彭曉蓮;;基于IS-LM模型的當前救市政策效果分析[J];經濟問題;2009年05期
6 曾憲久;中國的IS—LM模型與貨幣政策傳導[J];經濟學家;2001年02期
7 劉金全,范劍青;中國經濟周期的非對稱性和相關性研究[J];經濟研究;2001年05期
8 張海燕;周鳳萍;王振吉;;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9 劉斌;貨幣政策沖擊的識別及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10 楊麗;1998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評析[J];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先平;;后危機時期超寬松貨幣政策退出戰(zhàn)略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年03期
2 程瑤;王芙蓉;;利率:更好的貨幣政策中介目標[J];理論界;2006年01期
3 陳源泉;;次貸危機中四大經濟體的反應以及對中國央行的啟示[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年06期
4 張銳;;信貸緊縮:全球性的深度解剖[J];財經科學;2008年03期
5 肖征;;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國物價管理帶來的影響和思考[J];現(xiàn)代經濟信息;2009年06期
6 張銳;高焰輝;;信貸緊縮:全球性的深度解剖[J];武漢金融;2008年03期
7 許傳華;徐慧玲;;美國新金融危機的歷史、演進及探源[J];國外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8 龍小海;袁天昂;;如何實現(xiàn)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順利轉變[J];云南金融;1997年03期
9 張喬;;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障礙及對策研究[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趙曉艷;;對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選擇問題的思考[J];投資研究;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G.Zhiyong Lan;;利用政策工具促進和諧發(fā)展(英文)[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危機與轉機——對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反思”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2 顧建光;;關于加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思考[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3 胡賽全;詹正茂;;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工具體系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顧建光;;關于加強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思考[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桂銀香;;美國次級債券產品形成機理及風險分析[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6 劉慶樂;;工具選擇與政策創(chuàng)新[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尹優(yōu)平;;金融危機對支柱產業(yè)的傳導及實證研究:山西樣本[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屈喜靜;;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行業(yè)的影響及相關對策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9 譚康林;;代理機構:原理、績效與未來[A];公共管理與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C];2009年
10 趙筱媛;蘇竣;;基于政策工具視角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A];首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5年論文集(上)[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早報記者 沈雁飛;英國歐洲各自降息50基點[N];東方早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撰述;歐洲央行加息 反對聲一片[N];亞太經濟時報;2005年
3 佳妮詩;歐洲央行、英國央行齊加息[N];證券時報;2006年
4 莫莉;歐央行官員口風松動 利率政策添變數(shù)[N];金融時報;2008年
5 ;歐洲央行仍維持現(xiàn)有利率水平[N];經濟參考報;2008年
6 尚軍;歐洲央行為何暫停加息步伐[N];中國財經報;2007年
7 黃繼匯;歐洲央行如期加息25個基點[N];中國證券報;2006年
8 王蔚祺;歐央行升息幾成定局市場緊盯特里謝[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朱周良;特里謝:進一步加息“有必要”[N];上海證券報;2006年
10 ;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N];汕頭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粟;企業(yè)孵化器與技術創(chuàng)新[D];廈門大學;2006年
2 遲鐵;轉型時期中國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王鵬;以利率為主的多目標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4 楊緒彪;美元本位制下美國金融危機的形成與國際傳染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唐華茂;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陳滌非;中國金融創(chuàng)新的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5年
7 樊為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美國中東政策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8 黃紅華;統(tǒng)籌城鄉(xiāng)就業(yè)中的政策工具選擇與優(yōu)化[D];浙江大學;2009年
9 祁民;國際視野下的農產品價格風險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邱君;中國農業(yè)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哲;美國次貸危機分析[D];吉林大學;2009年
2 范偉;次貸危機的影響及風險性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曾藝;信用風險轉移市場的發(fā)展及其對商業(yè)銀行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8年
4 李沛霖;資產證券化在次貸危機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5 朱小梅;房地產周期波動與次貸危機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王亞坤;金融危機背景下房地產企業(yè)關系營銷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袁圓;中國金融監(jiān)管體制有效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王翊;金融衍生品市場監(jiān)管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9 孫雅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公允價值改革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10 劉志霞;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21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2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