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yè)效率影響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yè)效率影響的研究 出處:《西南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外資銀行進入 銀行業(yè)效率 面板數(shù)據(jù) DEA 實證研究
【摘要】: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各國都面臨著開放或進一步開放本國銀行業(yè),國際經(jīng)驗證明外資銀行進入對東道國銀行業(yè)產(chǎn)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隨著中國銀行業(yè)的逐步乃至全面開放,外資銀行對我國銀行業(yè)將產(chǎn)生更為深入的影響。因此研究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效率的研究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本文通過運用經(jīng)濟學、金融學、商業(yè)銀行組織管理的有關原理,對外資銀行進入給我國銀行業(yè)效率帶來的影響展開深入的研究。運用比較分析、理論模型與實證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法,分析外資銀行進入后對我國銀行效率帶來的影響及其影響機理和途徑,并建立了數(shù)學模型進行研究,對國內(nèi)數(shù)據(jù)進行實證分析,提出我國應對外資銀行的對策,為外資銀行進入后的我國銀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文運用面板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技術(DEA)中的三種模型對國內(nèi)9家具有代表性的商業(yè)銀行經(jīng)營效率進行測度,計算出其技術效率(TE)、純技術效率(PTE)和規(guī)模效率(SE),并對比研究入世前后的效率變化。結(jié)果表明,外資銀行的進入提高了國內(nèi)商業(yè)銀行業(yè)的效率,但是提高幅度不大,影響不是非常顯著。接著通過實證分析,深入考察了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商業(yè)銀行業(yè)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的影響,在分析中,筆者將樣本銀行劃分為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和其他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并分別對其和全部樣本銀行進行考察,實證結(jié)果表明,外資銀行進入較為顯著地提高了國內(nèi)銀行的純技術效率,但對其余兩種效率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同時,由于其他股份制商業(yè)銀行較四大國有銀行來說,機制靈活、負擔小、創(chuàng)新能力強,外資銀行進入帶來的溢出、示范效應在其他股份制商業(yè)銀行身上有比較好的體現(xiàn)。最后在國內(nèi)外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對我國利用外資銀行提高銀行業(yè)效率提出了建議。
[Abstract]:Since 1970s, the integration of world economy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as proved that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banking industry of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gradual opening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Foreign banks will have a deeper impact o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so the study of foreign banks' entry into China's banking efficien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By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finance and commercial bank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oreign banks' entry on the banking efficiency of our country. Combining theoretical model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banks on the efficiency of banks in China, and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study it.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domestic dat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foreign banks,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fter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This paper uses three models of pane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A) to measur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9 representativ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calculate its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but the increas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impact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Then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e impact of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The author divides the sample banks into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and investigates them and all sample bank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domestic banks, but the impact on the other two types of efficiency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other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are more than the four state-owned banks. The mechanism is flexible, the burden is small,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strong, the foreign capital bank enters brings the spillover,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has the relatively good manifestation in other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rehensive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by using foreign banks.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832.2;F2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陽;;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yè)的影響[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5期
2 徐楓;范達強;;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業(yè)的溢出效應[J];金融論壇;2011年04期
3 徐璋勇;梁潔;;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yè)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貴州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魯明易;;母國流動性危機與外資銀行的貸款供給——基于新興市場國家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5 張書娜;;我國商業(yè)銀行中間業(yè)務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金融經(jīng)濟;2005年18期
6 張阿倫;;韓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動機與現(xiàn)況[J];中國外資;2011年12期
7 彭禮定;鮑德嘉;鄧俊豪;;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會在哪兒下賭注?[J];商學院;2005年11期
8 王兵;朱寧;;不良貸款約束下的中國銀行業(yè)全要素生產(chǎn)率增長研究[J];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5期
9 蔡月紅;;我國商業(yè)銀行效率研究述評[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10 戴志敏;戴杭驍;;商業(yè)銀行海外投資動因與風險的研究評價與啟示[J];現(xiàn)代商業(yè);2011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劉彬;曾勇;張波;李強;;市場特征、多期信貸競爭與外資銀行進入模式[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曾圣鈞;;知識型員工工作倦怠研究述評[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侯玉;首家外資銀行進入遼寧農(nóng)村[N];國際商報;2010年
2 朱明禮;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后的對策[N];甘肅日報;2003年
3 記者 周芳;首家外資銀行進入山東農(nóng)村市場[N];濟南日報;2011年
4 陳惟 李翔;外資銀行進入內(nèi)地卡市[N];文匯報;2004年
5 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院 王曙光;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怎么看 怎么辦[N];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6 倪建國;參股僅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第一步[N];中國經(jīng)營報;2002年
7 記者 李衛(wèi)玲;銀監(jiān)會支持外資銀行進入東北[N];國際金融報;2004年
8 孫玉;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黃金市場[N];證券時報;2007年
9 李播;外資銀行離龍江越來越近[N];黑龍江日報;2006年
10 蔣中意;外資銀行進入義烏尚待時日[N];金華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慧英;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商業(yè)銀行競爭行為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2 謝東f;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yè)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2年
3 丁淑娟;實物期權視角下外資銀行進入時機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4 劉才涌;外資銀行參與東盟新興市場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劉立安;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背景下外資銀行的影響及經(jīng)營模式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6 趙昱光;新興市場國家外資銀行作用效應研究[D];遼寧大學;2007年
7 張紅軍;外資銀行進入與監(jiān)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竇菲菲;轉(zhuǎn)型國家銀行改革及其對經(jīng)濟增長影響分析[D];復旦大學;2008年
9 譚鵬萬;轉(zhuǎn)型國家銀行改革的微觀效應分析[D];復旦大學;2007年
10 徐光;發(fā)展中國家銀行業(yè)開放的福利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靜;外資銀行進入對發(fā)展中國家銀行業(yè)的影響[D];天津大學;2004年
2 林則勇;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yè)經(jīng)營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董曉琪;外資銀行進入對新興國家銀行業(yè)的影響及對我國的啟示[D];吉林大學;2008年
4 陳敏學;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效率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0年
5 李琳;外資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yè)效率的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夏彥霞;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yè)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鐘道遠;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yè)效率影響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黃燕;外資銀行進入的國際經(jīng)驗和對我國的啟示[D];暨南大學;2003年
9 莊軍;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10 鄒玲;外資銀行在中國區(qū)位選擇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15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1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