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金融論文 >

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碳金融市場發(fā)展及風險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03 19:15

  本文關鍵詞:低碳經濟背景下國際碳金融市場發(fā)展及風險研究 出處:《當代財經》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低碳經濟 碳排放權 碳金融市場 碳交易風險


【摘要】:隨著全球對氣候問題的持續(xù)關注,碳金融市場發(fā)展也越來越被各國所重視。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金融相比,碳金融的核心是圍繞著碳排放權展開的。因此,從碳金融的本質來看,碳金融與低碳經濟是相輔相成的。目前國際碳金融市場具有碳交易規(guī)模飛速增長、基于配額的交易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市場參與主體廣泛及碳金融產品日益多樣化、歐盟占據(jù)主要地位及歐元成為主要結算貨幣等特征,同時也具有系統(tǒng)性風險和非系統(tǒng)性風險。中國不僅要積極地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而且還要從全局的角度思考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zhàn)略問題,具體包括加強宣傳力度、培育中介機構、落實政策支持、加強風險應對能力建設等方面。
[Abstract]:With the global attention to the climate problem, carbon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all countri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the core of carbon finance is around carbon emissions expansion. Theref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ature of carbon finance, carbon finance and low carbon economy is complementary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finance market has a rapid increase of carbon trading volume, the quota trading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based on a wide range of market players and carbon financial product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the dominant and the euro has become the main settlement currenc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s the systemic risk and non systemic risk. China not onl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in financial markets, but als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issues from the global perspective on climate change,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and training agencies, implement policy support, strengthen the wind Risk cop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so on.

【作者單位】: 中國光大銀行;
【分類號】:F831.5;X196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9年底,哥本哈根會議使得全球對氣候和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節(jié)能減排及低碳經濟發(fā)展已成為全球各國政府的共識。與此同時,與之相伴而生的碳金融業(yè)務也開始迅猛發(fā)展。所謂碳金融,就是與碳相關的金融活動,旨在服務低碳經濟的發(fā)展,包括為減少溫室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繼;;碳排放交易的經濟學分析及應對思路[J];當代財經;2010年10期

2 盧現(xiàn)祥;張翼;;政府職能轉變與企業(yè)二氧化碳減排動力[J];當代財經;2011年05期

3 曾剛;萬志宏;;國際碳金融市場:現(xiàn)狀、問題與前景[J];國際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4 王遙;劉倩;;碳金融市場:全球形勢、發(fā)展前景及中國戰(zhàn)略[J];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5 尹應凱;崔茂中;;國際碳金融體系構建中的“中國方案”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6 劉茂平;;國際低碳金融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我國的選擇[J];海南金融;2010年11期

7 趙志華;張中平;曹麗東;李勇五;;碳金融市場發(fā)展路徑研究[J];華北金融;2010年09期

8 吳玉宇;;我國碳金融發(fā)展及碳金融機制創(chuàng)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年10期

9 ;How Will China Move towards Becoming a Low Carbon Economy?[J];China & World Economy;2008年03期

10 卞博;康亞岑;秦濤;;我國發(fā)展碳金融問題及策略研究[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年2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藝;王雙進;;我國發(fā)展碳金融的SWOT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2 姚德文;;城市低碳經濟的治理體系——來自澳大利亞與中國臺灣的經驗和借鑒[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05期

3 黃小喜;;補償稅理論的新發(fā)展——兼評美國規(guī)制碳交易的司法實踐[J];財經問題研究;2011年04期

4 張云;楊來科;趙捧蓮;;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利益分配與出口規(guī)模研究——基于MACs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11年04期

5 翁清云;劉麗巍;;我國商業(yè)銀行碳金融實踐的現(xiàn)狀評價與發(fā)展對策[J];金融論壇;2010年S1期

6 張曉鳳;蔡麗;;基于項目的碳金融發(fā)展的模式研究——中國式碳金融發(fā)展狀況分析[J];金融論壇;2010年S1期

7 翁清云;;國內外商業(yè)銀行碳金融實踐的經驗借鑒[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8 劉賓;賈啟建;;低碳銀行——碳金融發(fā)展的新思路[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06期

9 張瑾;張思堯;;淺析我國銀行業(yè)碳金融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0年14期

10 陳柳欽;;低碳經濟發(fā)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柳福東;朱雪忠;文家春;;面向低碳經濟的專利制度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共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楊君偉;蘇明徹;;淺析我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問題和途徑[A];第六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胡敏;;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碳交易市場發(fā)展研究[A];第四屆中部地區(qū)商業(yè)經濟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周永章;楊海生;王祖?zhèn)?王鶴立;劉祥偉;王音;;中國發(fā)展碳排放交易市場研究[A];2011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1年?ㄒ唬C];2011年

5 曾少軍;楊麗;;國際氣候合作與我國碳金融創(chuàng)新[A];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0-2011)[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薛睿;中國低碳經濟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萬宇艷;我國工業(yè)結構低碳化初探[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淼淼;中國碳金融發(fā)展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2 史瑾新;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法律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3 朱志強;國際碳交易市場發(fā)展對我國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4 湯小明;基于碳交易市場的中國碳金融發(fā)展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1年

5 曾穎苗;基于實物期權的CDM碳減排項目價值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6 白婷;基于資本市場視角的低碳經濟發(fā)展路徑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王偉杰;新疆商業(yè)銀行發(fā)展碳金融業(yè)務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李博;碳金融對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影響機理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9 崔秀平;溫室體減排國際市場供需方策略博弈分析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荊哲峰;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路徑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勝文;李新春;楊學儒;;中國的環(huán)境效率與環(huán)境管制——基于1986-2007年省級水平的估算[J];財經研究;2010年02期

2 崔亞飛;劉小川;;中國省級稅收競爭與環(huán)境污染——基于1998-2006年面板數(shù)據(jù)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0年04期

3 李郁芳;李項峰;;地方政府環(huán)境規(guī)制的外部性分析——基于公共選擇視角[J];財貿經濟;2007年03期

4 李猛;;中國環(huán)境破壞事件頻發(fā)的成因與對策——基于區(qū)域間環(huán)境競爭的視角[J];財貿經濟;2009年09期

5 陳游;;碳金融與我國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J];金融論壇;2009年10期

6 成萬牘;;我國發(fā)展“碳金融”正當其時[J];中國科技投資;2008年07期

7 王元龍;田野;;碳金融的發(fā)展與商業(yè)銀行的應對[J];中國科技投資;2009年07期

8 伍世安;;基于循環(huán)經濟視角的資源環(huán)境價格形成探討[J];當代財經;2009年10期

9 王穎;管清友;;碳交易計價結算貨幣:理論、現(xiàn)實與選擇[J];當代亞太;2009年01期

10 朱家賢;;碳金融創(chuàng)新與中國排放權交易[J];地方財政研究;201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芳;國際碳排放交易對我國排污權交易的影響[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高翔;;論碳排放權的法律確權問題[J];知識經濟;2009年14期

2 叢威;馮陽;;世界主要工業(yè)化國家低碳發(fā)展及我國發(fā)展對策[J];中國能源;2010年08期

3 郭志達;;遼寧低碳經濟的制約因素與應對策略[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10年02期

4 洪芳柏;;低碳經濟與溫室氣體核算[J];杭州化工;2009年01期

5 梁經緯;;技術范式的轉化與低碳經濟發(fā)展[J];知識經濟;2009年17期

6 陳迎;;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途徑與中國的低碳經濟轉型[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10年01期

7 李慧明;楊娜;;低碳經濟及碳排放評價方法探究[J];學術交流;2010年04期

8 張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國:地位、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08年03期

9 杜夏芳;姚遠;;陶瓷行業(yè)如何應對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J];陶瓷;2010年07期

10 何建坤;;我國自主減排目標與低碳發(fā)展之路[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勝生;;鄱陽湖濕地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與適應性[A];2010年促進中部崛起專家論壇——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建設與現(xiàn)代水利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周旌;謝劍峰;徐遠春;魏君;馮艷麗;魏亞楠;;氣候變化催生低碳經濟,環(huán)境監(jiān)測如何從容應對[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耿煒;穆巖;靳睿杰;董鈺;曹立強;;環(huán)境監(jiān)測在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中的應用[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前言[A];發(fā)展低碳農業(yè) 應對氣候變化——低碳農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劉書越;;環(huán)境保護與氣候變化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科普問題[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9《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六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9年

6 蘇苗罕;;美國氣候變化立法進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劉新勝;;應對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問題、關注與中美政策(英文)[A];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能源與社會進步[C];2008年

8 卡卡海爾;;在第四屆環(huán)境與發(fā)展中國(國際)論壇的講話[A];第四屆環(huán)境與發(fā)展中國(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曾曉東;;應對氣候變化 推動節(jié)能減排[A];第四屆環(huán)境與發(fā)展中國(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莊貴陽;;氣候變化挑戰(zhàn)與中國經濟低碳發(fā)展[A];第四屆環(huán)境與發(fā)展中國(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楊志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 郭兆暉;碳交易市場的現(xiàn)狀發(fā)展與中國的對策[N];東方早報;2009年

2 見習記者 張歡;碳交易市場“金礦”靜待挖掘[N];上海證券報;2009年

3 記者熊昌義;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德里宣言》[N];人民日報;2002年

4 本報記者 黃勇;控制氣候變化歐美矛盾重重[N];中國環(huán)境報;2005年

5 記者 王俊鳴;美仍堅持對氣候變化的立場[N];科技日報;2005年

6 記者 劉毅;氣候變化導致三江源區(qū)生態(tài)惡化[N];人民日報;2005年

7 記者 韓潔邋羅沙;佐利克:氣候變化中國也是“利益攸關方”[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8 記者 李韶輝;應對氣候變化技術開發(fā)與轉讓高級別研討會將在京舉行[N];中國改革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吳紅梅;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可以這樣做[N];新華日報;2008年

10 劉永;您按時熄燈了嗎[N];遼寧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沃曉棠;基于氣候變化的扎龍濕地土地利用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彭黎明;氣候變化公眾風險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3 遲遠英;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中國風電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胡良溫;近100年江河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氣候演變趨勢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年

5 劉娜;中國建立碳交易市場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設計[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張文磊;基于國家利益分析的國際碳減排合作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黃濤;全新世東西南極企鵝海豹生態(tài)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對比[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許端陽;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在沙漠化過程中相對作用的定量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宋洪軍;緬因灣及鄰近海域浮游植物水華年際變化及其生態(tài)效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白嶸;中國參與國際環(huán)境機制的理論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飛;淺析中國與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合作[D];外交學院;2010年

2 代麗華;氣候變化、國際氣候合作機制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畢旗凱;國際碳排放交易機制與中國碳排放市場的建立[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崔長彬;低碳經濟模式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楊慧;低碳時代的區(qū)域發(fā)展博弈與中國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欒晶;英國《氣候變化法案》研究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宇宏;中國和印度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對比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8 呂娜;應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的政策及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馮沖;日本的氣候變化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朱超;公共產品、外部性與氣候變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3752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3752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b35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