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信息不對稱加劇原因及有效規(guī)避
本文關鍵詞:電子商務的信息不對稱加劇原因及有效規(guī)避 出處:《現(xiàn)代商業(yè)》2016年2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電子商務 互聯(lián)網(wǎng) 信息不對稱 逆向選擇 道德風險 規(guī)避
【摘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信息不對稱加劇。電子商務自身具備較強的信息不對稱性,且成為制約其自身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和加劇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規(guī)避措施。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
【分類號】:F724.6
【正文快照】: 一、信息不對稱概念及長期效應信息不對稱是指參與交易各方所擁有、可影響交易的信息不同。一般而言,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關于交易物品的信息,但相反的情況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理論是由三位美國經(jīng)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喬治·阿克爾洛夫和邁克爾·斯彭斯提出的。信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黨躍臣,張榮鳳,閆敏;試論商業(yè)秘密引進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對策[J];情報雜志;2000年02期
2 沈濟;;基于電子中介的信息不對稱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0年21期
3 熊元斌;信息不對稱對市場秩序的影響與治理對策[J];價格理論與實踐;1999年10期
4 陳殿閣;價格信息不對稱問題探析[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李玉賢;;信息不對稱作為物價上漲的推動力分析[J];時代經(jīng)貿(mào)(中旬刊);2008年S3期
6 熊元斌,曾凡濤;論信息不對稱對市場秩序的影響及其控制路徑[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11期
7 袁猛;析信息不對稱下的營銷[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3年02期
8 張寶友,湯易兵,呂旭芬;網(wǎng)絡營銷與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5年22期
9 喻昕;;技術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研究[J];情報科學;2011年04期
10 陳靜;;信息不對稱與風險決策[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3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董利紅;;論B2C市場信息不對稱產(chǎn)生的根源[A];信息經(jīng)濟與國民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彭興庭;“降價死”源于信息不對稱[N];健康報;2007年
2 中國能源報社電力事業(yè)部主任 劉浩;調(diào)整熱價博弈 凸顯信息不對稱[N];中國能源報;2013年
3 聶可;“再姜一軍”凸顯市場信息不對稱[N];中國質(zhì)量報;2014年
4 李揚;到底還有多少信息“不對稱”[N];新華日報;2004年
5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謝商華 本報記者 楊傲多;多渠道公開破除拍賣信息不對稱[N];法制日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施艷瓊;市場信息不對稱 菜農(nóng)種菜直犯愁[N];云南政協(xié)報;2013年
7 ;源于信息不對稱的品牌知識逆差[N];中國黃金報;2004年
8 彭興庭;藥品“降價死”源于信息不對稱[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林煥洽;市場“惡俗”:信息不對稱[N];亞太經(jīng)濟時報;2003年
10 牛正乾;信息不對稱困擾藥企決策[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于大海;信息不對稱環(huán)境下的服務外包契約設計[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張慶亮;我國網(wǎng)上購物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矯治[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賀孟;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共同價值拍賣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胡燦;終端網(wǎng)絡交易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對市場交易的影響研究[D];山東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5 郭磊;基于信息不對稱的營銷理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6 鄒浩;我國B2C電子商務發(fā)展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分析[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324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dianzishangwulunwen/132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