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科技保險發(fā)展及財政補貼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29 14:30
創(chuàng)新機制與保障機制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共同推動社會發(fā)展。目前我國正處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高峰期,科技企業(yè)作為科技研發(fā)主體的作用日漸凸顯,企業(yè)的研究開發(fā)具有高風險,即所謂科技風險?萍硷L險可能導致企業(yè)的研發(fā)項目失敗并發(fā)生損失,從而妨礙技術創(chuàng)新,必須通過相應的制度安排予以應對。在此背景下,中國科技部與保監(jiān)會于2006年底聯(lián)合發(fā)文大力推行科技保險工作,科技保險是我國政府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從試點情況來看,僅靠保險公司推廣科技保險還存在許多困難,政府介入科技保險經(jīng)營勢在必行,因而建立健全科技保險制度,構建合理的科技保險體系對于科技保險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萍急kU在我國屬新生事物,社會各界普遍對其認識不夠,本文從科技保險相關理論出發(fā),通過分析我國科技保險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指出科技保險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政府支持特別是財政補貼,即必須實行政策性科技保險制度,并結合重慶市試點情況提出進一步發(fā)展科技保險的對策。雖然政府對科技保險進行財政補貼的重要性已經(jīng)得到理論界的普遍關注,但具體的補貼思路尚未形成。本文基于對政策性科技保險中政府行為的分析,得出我國科技保險的模式應是“政府主導、商業(yè)運...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思路、內容與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2 科技風險、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
2.1 科技風險理論概述
2.1.1 科技風險的概念及特征
2.1.2 科技風險的產(chǎn)生與類型
2.1.3 科技風險的基本規(guī)律
2.2 科技保險理論概述
2.2.1 科技保險的概念
2.2.2 科技保險的特殊屬性
2.2.3 科技保險的運行模式
2.3 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
2.3.1 風險投資的內涵與作用
2.3.2 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的關系
2.3.3 我國風險投資市場引入科技保險的必要性
2.3.4 我國風險投資市場引入科技保險的可行性分析
2.3.5 我國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的協(xié)同發(fā)展建議
2.4 本章小結
3 我國科技保險的發(fā)展狀況與問題分析——結合重慶市科技保險實踐
3.1 我國科技保險的發(fā)展概況
3.2 我國科技保險存在的問題
3.2.1 我國科技保險面臨的主要問題
3.2.2 現(xiàn)階段政府發(fā)展科技保險的主要舉措
3.3 重慶市科技保險試點情況分析
3.3.1 重慶市科技保險試點基本情況
3.3.2 重慶市科技保險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4 本章小結
4 政策性科技保險中的政府行為分析
4.1 科技保險運行中的政府行為
4.1.1 基本假定
4.1.2 政策性科技保險中政府行為特點
4.2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運作模式
4.2.1 政府主持VS 政府主導
4.2.2 政府主導下的運作模式
4.3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財政補貼依據(jù)
4.3.1 科技保險的市場失靈
4.3.2 科技保險的財政補貼效應
4.4 基于科技保險補貼行為的博弈分析
4.4.1 研究假定
4.4.2 政府不補貼的科技保險模式的博弈分析
4.4.3 政府補貼下的科技保險模式的博弈分析
4.4.4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風險轉移和防范機制
4.5 本章小結
5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最優(yōu)補貼規(guī)模
5.1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補貼規(guī),F(xiàn)狀
5.1.1 北京模式
5.1.2 重慶模式
5.1.3 武漢模式
5.2 道德風險下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補貼模型
5.2.1 完全信息下雙方行為選擇
5.2.2 不完全信息下雙方行為選擇
5.3 內生最優(yōu)財政補貼規(guī)模理論模型
5.4 本章小結
6 完善政策性科技保險支持體系的政策建議
6.1 建立多層次、有彈性的科技保險補貼體系
6.1.1 建立多樣化的補貼方式
6.1.2 明確財政補貼的實施方式
6.1.3 實行差別的補貼標準
6.2 健全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補貼激勵制度
6.2.1 科技保險供給的激勵
6.2.2 科技保險需求的刺激
6.3 完善配套政策和相關服務
6.3.1 從法律與機構設置上保障財政補貼的實施
6.3.2 建立科技保險與其他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手段相結合的機制
6.3.3 提供信息與人才服務
7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政策性科技保險存在的經(jīng)濟學分析[J]. 胡慧源,王京安.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07)
[2]科技保險運行模式及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 劉驊,謝科范,趙湜.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9(11)
[3]科技保險實施中三方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分析[J]. 謝科范,趙湜,劉驊,何菲.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4]對我國科技保險發(fā)展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J]. 王香蘭,李樹利. 華北金融. 2009(08)
[5]民營企業(yè)創(chuàng)新風險分擔機制個案研究[J]. 楊光,張?zhí)? 經(jīng)濟縱橫. 2009(04)
[6]對科技保險試點的經(jīng)驗總結與展望[J]. 邵學清. 中國科技論壇. 2009(04)
[7]政府促進科技保險發(fā)展的作用探討[J]. 劉穎琦,趙楊. 中國行政管理. 2009(03)
[8]保險公司治理模式及其選擇[J]. 吳洪. 上海保險. 2008(10)
[9]科技保險相關問題探析[J]. 呂文棟,趙楊,彭彬. 保險研究. 2008(02)
[10]政策性科技保險的框架設計[J]. 邵學清,劉志春. 中國科技投資. 2007(11)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化風險初探[D]. 馬步云.復旦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67701
【文章來源】:重慶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思路、內容與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內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
2 科技風險、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
2.1 科技風險理論概述
2.1.1 科技風險的概念及特征
2.1.2 科技風險的產(chǎn)生與類型
2.1.3 科技風險的基本規(guī)律
2.2 科技保險理論概述
2.2.1 科技保險的概念
2.2.2 科技保險的特殊屬性
2.2.3 科技保險的運行模式
2.3 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
2.3.1 風險投資的內涵與作用
2.3.2 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的關系
2.3.3 我國風險投資市場引入科技保險的必要性
2.3.4 我國風險投資市場引入科技保險的可行性分析
2.3.5 我國科技保險與風險投資的協(xié)同發(fā)展建議
2.4 本章小結
3 我國科技保險的發(fā)展狀況與問題分析——結合重慶市科技保險實踐
3.1 我國科技保險的發(fā)展概況
3.2 我國科技保險存在的問題
3.2.1 我國科技保險面臨的主要問題
3.2.2 現(xiàn)階段政府發(fā)展科技保險的主要舉措
3.3 重慶市科技保險試點情況分析
3.3.1 重慶市科技保險試點基本情況
3.3.2 重慶市科技保險試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4 本章小結
4 政策性科技保險中的政府行為分析
4.1 科技保險運行中的政府行為
4.1.1 基本假定
4.1.2 政策性科技保險中政府行為特點
4.2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運作模式
4.2.1 政府主持VS 政府主導
4.2.2 政府主導下的運作模式
4.3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財政補貼依據(jù)
4.3.1 科技保險的市場失靈
4.3.2 科技保險的財政補貼效應
4.4 基于科技保險補貼行為的博弈分析
4.4.1 研究假定
4.4.2 政府不補貼的科技保險模式的博弈分析
4.4.3 政府補貼下的科技保險模式的博弈分析
4.4.4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風險轉移和防范機制
4.5 本章小結
5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最優(yōu)補貼規(guī)模
5.1 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補貼規(guī),F(xiàn)狀
5.1.1 北京模式
5.1.2 重慶模式
5.1.3 武漢模式
5.2 道德風險下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補貼模型
5.2.1 完全信息下雙方行為選擇
5.2.2 不完全信息下雙方行為選擇
5.3 內生最優(yōu)財政補貼規(guī)模理論模型
5.4 本章小結
6 完善政策性科技保險支持體系的政策建議
6.1 建立多層次、有彈性的科技保險補貼體系
6.1.1 建立多樣化的補貼方式
6.1.2 明確財政補貼的實施方式
6.1.3 實行差別的補貼標準
6.2 健全政策性科技保險的補貼激勵制度
6.2.1 科技保險供給的激勵
6.2.2 科技保險需求的刺激
6.3 完善配套政策和相關服務
6.3.1 從法律與機構設置上保障財政補貼的實施
6.3.2 建立科技保險與其他支持科技創(chuàng)新手段相結合的機制
6.3.3 提供信息與人才服務
7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A.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B. 作者在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政策性科技保險存在的經(jīng)濟學分析[J]. 胡慧源,王京安.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07)
[2]科技保險運行模式及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 劉驊,謝科范,趙湜.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9(11)
[3]科技保險實施中三方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分析[J]. 謝科范,趙湜,劉驊,何菲.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5)
[4]對我國科技保險發(fā)展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J]. 王香蘭,李樹利. 華北金融. 2009(08)
[5]民營企業(yè)創(chuàng)新風險分擔機制個案研究[J]. 楊光,張?zhí)? 經(jīng)濟縱橫. 2009(04)
[6]對科技保險試點的經(jīng)驗總結與展望[J]. 邵學清. 中國科技論壇. 2009(04)
[7]政府促進科技保險發(fā)展的作用探討[J]. 劉穎琦,趙楊. 中國行政管理. 2009(03)
[8]保險公司治理模式及其選擇[J]. 吳洪. 上海保險. 2008(10)
[9]科技保險相關問題探析[J]. 呂文棟,趙楊,彭彬. 保險研究. 2008(02)
[10]政策性科技保險的框架設計[J]. 邵學清,劉志春. 中國科技投資. 2007(11)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化風險初探[D]. 馬步云.復旦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677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bxjjlw/31677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