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國人口死亡率的壽險保單貼現定價研究
本文選題:壽險保單貼現 + 雙指數跳躍擴散模型; 參考:《保險研究》2014年07期
【摘要】:在壽險保單貼現的過程中,保單持有者將保單出售給第三方機構。本文中,我們首先對壽險保單貼現市場進行一般性的介紹,同時論述這一市場在中國存在的必要性。在Lee-Carter模型的基礎上,通過雙指數跳躍擴散模型整合了長壽風險和死亡率跳躍,很好地擬合了中國的死亡率數據。討論了在擁有新的醫(yī)療信息(比如對投保人剩余預期壽命的估計)的情況下對壽險保單產品的定價。為了整合這些醫(yī)療信息,我們使用了統(tǒng)計學中的信息理論,對事先選定的死亡率表格進行調整,在整合了所有的醫(yī)療信息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接近原始表格。利用調整后的死亡率表格,對壽險保單進行了現金流折現定價。我們選用了幾種不同的死亡率數據,最終發(fā)現,傳統(tǒng)的確定性定價方法會低估保單的價值,因而概率性定價的方法更具優(yōu)越性。
[Abstract]:In the life insurance policy discount process, the policy holder sells the policy to a third party. In this paper, we first give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insurance policy discount market, and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market in China. Based on the Lee-Carter model, the longevity risk and mortality jump are integrated by the double exponential jump diffusion model, and the mortality data of China are fitted wel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cing of life insurance policy products with new med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estimation of the remaining life expectancy of the insured).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se medical information, we use the information theory in statistics, adjust the pre-selected mortality table, and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riginal table under the premise of integrating all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Using the adjusted mortality table, the cash flow discount pricing of life insurance policy is carried out. We select several different mortality data, and finally find that the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pricing method will underestimate the value of insurance policies, so the probabilistic pricing method is more superior.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小林實中國經濟研究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ZH26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273150)的資助
【分類號】:F84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陳斌;;壽險保單貼現業(yè)務的發(fā)展與思考[J];保險研究;2009年12期
2 田夢;鄧穎璐;;我國隨機死亡率的長壽風險建模和衍生品定價[J];保險研究;2013年01期
3 王俊;;雙指數跳躍擴散模型下的二元數字期權定價[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李志生;劉恒甲;;Lee-Carter死亡率模型的估計與應用——基于中國人口數據的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朝運;馬_g菲;;關于我國開展保單貼現業(yè)務的思考[J];區(qū)域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2 謝世清;姚維佳;;壽險證券化的理論框架分析[J];財經論叢;2014年02期
3 謝世清;;長壽債券的運行機制與定價模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年02期
4 魏華林;宋平凡;;隨機利率下的長壽風險自然對沖研究[J];保險研究;2014年03期
5 謝世清;;長壽風險證券化的理論研究動態(tài)[J];保險研究;2014年03期
6 胡仕強;;死亡率免疫理論及其在長壽風險對沖中的應用[J];財經論叢;2014年10期
7 游淑軍;寧效琦;;中國人口增長預測[J];懷化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8 張元萍;王力平;;隨機壽命下財富短缺風險度量[J];經濟評論;2014年03期
9 屈波;;保險產品交易市場研究[J];金融經濟;2014年14期
10 梁營營;;基于風險中性的反向終身年金抵押貸款的定價研究[J];老齡科學研究;2014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向楠;中國人壽保險需求的微觀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2年
2 王潔丹;人口死亡率水平的數量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恒;壽險保單貼現風險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2 王娟;壽險保單質押法律問題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梁響亮;全國市鎮(zhèn)鄉(xiāng)分年齡死亡率隨年份變化趨勢分析[D];天津財經大學;2011年
4 郭航;隨機利率下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平衡的精算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芮偉;基于Lee-Carter模型預測中國人口死亡率[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6 谷雨婷;中國人口死亡率預測方法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7 李思琦;中國壽險保單貼現市場發(fā)展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8 趙文科;當代中國離婚和喪偶狀態(tài)變化趨勢的模型分析和預測[D];天津財經大學;2012年
9 侯德龍;現代中國未婚、初婚、再婚狀況的統(tǒng)計分析[D];天津財經大學;2012年
10 王力平;基于整體長壽風險的長壽債券的設計與定價[D];天津財經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艾蔚;;基于Lee-Cater模型的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缺口研究[J];保險研究;2012年02期
2 余偉強;;長壽風險的證券化探索[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3 陳凱;;開展壽險保單貼現業(yè)務的必要性與可能性[J];發(fā)展研究;2008年01期
4 左稚華;張念;;人身保險保險單現金價值權屬問題研究[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鄔潤龍,鐘毅;美國壽險保單交易制度及啟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03期
6 陳迪紅,周麗娟;對我國引入保單貼現產品的思考[J];上海保險;2002年05期
7 陳亮;;人壽保險的二級市場——美國保單貼現市場初探[J];上海保險;2005年12期
8 倪莎;;我國建立壽險保單貼現市場的思考[J];上海保險;2008年03期
9 堯金仁;;上海試點保單貼現的建議[J];上海保險;2009年07期
10 韓亮;;保單貼現走進中國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保險;2009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賀婷;基于隨機死亡率模型的長壽債券定價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尹莎;運用Lee-Carter方法預測中國人口死亡率[D];湖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成明,陽建勛;壽險保單質權研究[J];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 鄔潤龍,鐘毅;美國壽險保單交易制度及啟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3年03期
3 顧業(yè)池;;壽險保單證券化利弊辨析[J];保險研究;2010年06期
4 曹順明;段冉;;壽險保單強制執(zhí)行的法律問題研究[J];保險研究;2010年10期
5 上官飛,李克吾;淺談壽險保單的投資功能[J];上海保險;1997年10期
6 宋宏;鳳城發(fā)現康德年間壽險保單[J];保險研究;2000年05期
7 錢林義;韓天雄;;壽險保單貼現探析[J];上海保險;2012年01期
8 邸慧清;壽險保單的會計處理[J];會計之友;1997年05期
9 吳婷;王向楠;;美國壽險保單二級市場的實踐與研究進展[J];武漢金融;2012年02期
10 蔡律;;1520萬保單是怎樣做成的[J];成功;200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鄭楓;李欣;;壽險保單權益強制執(zhí)行實證研究——以完善利用壽險機制規(guī)避執(zhí)行的反制措施為緣起[A];探索社會主義司法規(guī)律與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國法院第23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上)[C];2011年
2 柳承濱;;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是怎么產生的?[A];2004年全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聯席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羽中;國際上常見的壽險保單衍生業(yè)務[N];金融時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趙江山;在黎屋隊,多數農家至少有一份壽險保單[N];經濟參考報;2006年
3 程永伶;成都誕生高額壽險保單[N];中國保險報;2001年
4 龐欣;我國需要壽險保單貼現市場[N];中國保險報;2011年
5 龐欣;我國應為發(fā)展壽險保單貼現創(chuàng)造條件[N];中國保險報;2011年
6 記者陳賦斌;壽險保單質押貸款走熱[N];中國證券報;2002年
7 程太和;離婚時,壽險保單怎么分[N];中國保險報;2013年
8 張娜 王嵐嵐;美國壽險保單貼現及對我國的啟示[N];中國保險報;2006年
9 劉志祥 本報記者 馬云霄;保監(jiān)會嚴令杜絕壽險保單代簽名[N];黑龍江日報;2000年
10 陶維斌;壽險保單質押貸款前景看好[N];中國證券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宋欣;單貼現法律制度研究壽險保[D];遼寧大學;2013年
2 鄒志;壽險保單利率風險精算分析[D];廈門大學;2007年
3 王娟;壽險保單質押法律問題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4 田輝;人壽保險單融資法律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405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bxjjlw/194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