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與“熟人”
發(fā)布時間:2017-07-28 15:14
本文關鍵詞:“陌生人”與“熟人”
【摘要】:我們對陌生人嚴加防范,幼兒卻避免不了傷害;我們對熟人信任有加,幼兒卻慘遭毒手。不禁讓人思考一個問題:幼兒對“陌生人”與“熟人”有怎樣的人際交往觀念?確定好研究問題后,我采取質(zhì)的研究方法,以現(xiàn)象學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強調(diào)從自然情境下搜集原始資料,通過直觀的描述去探尋事物本質(zhì),進而做出解釋性的理解。為了真實、具體地描述,我來到幼兒園觀察、體驗。以自身為研究工具,記錄下幼兒園對我這個陌生人的反應,從我的體驗中還原幼兒園對陌生人的態(tài)度。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的陌生人、熟人的人際交往觀念,總共對隨機選取的60名幼兒進行訪談。把訪談資料進行整理、編碼,發(fā)現(xiàn)幼兒認為的陌生人的樣貌是“戴口罩的”、身上“有黑色元素的”、“拿兇器的”,“大灰狼”也成為幼兒公認的陌生人形象,而且認為陌生人的本質(zhì)是壞人。幼兒認為的熟人是在心理和地域距離上與自己親近的人,跟自己關系很要好的人,而且認為熟人就是好人。由此可見,“陌生人”在幼兒心目中是神秘的、恐怖的、狡猾的、壞的。熟人在幼兒心目中是熟悉的、親近的、可靠的、好的。關于幼兒陌生人的人際交往觀念形成,主要從專門的關于“陌生人”的教學活動、幼兒故事以及幼兒視頻進行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把“陌生人”臉譜化成了一個狡詐的、作惡多端的、壞人形象。關于幼兒熟人的人際交往觀念形成,主要從幼兒園的熟人氛圍、老師的熟人教育以及家長的熟人圈進行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受熟人社會的影響,幼兒園、老師、家長都在幫助幼兒建立熟人關系,教幼兒熟人好辦事的社會規(guī)則。最后是從社會文化和教育的角度對幼兒陌生人、熟人的人際交往觀念及形成進行反思,認為陌生人社會的到來,一味地排斥陌生人親近熟人的做法已經(jīng)不適應社會的要求了,需要轉(zhuǎn)變對陌生人的態(tài)度,教育也是一樣,不能只是把陌生人臉譜化為壞人,更需要教會幼兒辨別是非、好壞,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學會如何與陌生人交往。
【關鍵詞】:陌生人 熟人 幼兒人際交往觀念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1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9
- 第二章 從陌生中走來19-32
- 第一節(jié) 我是陌生人19-26
- 一、“叩開”園門19-21
- 二、來到班上21-22
- 三、客人老師——陌生人的“通行證”22-24
- 四、我不是客人老師24-26
- 第二節(jié) 陌生人效應26-32
- 一、再次被攔26-27
- 二、我的在場效應27-29
- 三、從“老師”到“阿姨”29-32
- 第三章 小心“陌生人”32-54
- 第一節(jié) 誰是“陌生人”32-40
- 一、陌生人樣貌32-37
- 二、陌生人本質(zhì)——壞人37-40
- 第二節(jié) 遭遇“陌生人”40-54
- 一、不能跟陌生人走40-45
- 二、不要給陌生人開門45-49
- 三、不能要陌生人給的東西49-51
- 四、不能相信陌生人51-54
- 第四章 幼兒的熟人觀念54-69
- 第一節(jié) 熟人是誰54-63
- 一、熟人與“我”的距離——親近54-58
- 二、熟人與“我”的關系——要好58-62
- 三、熟人的本質(zhì)——好人62-63
- 第二節(jié) 幼兒熟人觀念的形成63-69
- 一、幼兒園的熟人氛圍63-66
- 二、老師的“熟人教育”66-67
- 三、家長的熟人圈67-69
- 第五章 反思與建議69-80
- 第一節(jié) 對“熟人社會”的反思69-71
- 第二節(jié) 對臉譜化教育的反思71-76
- 第三節(jié) 教育建議76-80
- 結(jié)語80-81
- 參考文獻81-84
- 致謝84-8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友鳳;;“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試析兒童對陌生人過分警惕的原因及其負面影響[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3年06期
2 吳小竹;孩子不和陌生人說話就安全了嗎?[J];少年兒童研究;2005年09期
,本文編號:584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58466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