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西部地區(qū)幼兒教師教育觀的比較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東西部地區(qū)幼兒教師教育觀的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受經濟發(fā)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很不均衡。為了進一步了解東西部地區(qū)幼兒教師教育觀的差異及其存在的問題,縮小之間的差異,本論文對選取東部地區(qū)上海、西部地區(qū)陜西的幼兒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發(fā)現(xiàn),上海和陜西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作用、家長送孩子入園的理由、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及同伴玩耍的問題上有不同的見解。但對于幼兒在幼兒園里通過和同伴玩耍能學到很多知識這一觀點,幼兒教師有必要達成共識。
【作者單位】: 西藏民族學院教育學院;
【關鍵詞】: 地域差距 幼兒園 幼兒教師
【基金】:西藏民族學院校級重點課程《學前兒童社會教育》項目和西藏自治區(qū)高等學校“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藏教高[2012]19號,專業(yè)代碼110402)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15
【正文快照】: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都市為中心的核心家庭逐漸增多,現(xiàn)代社會發(fā)生的了巨大的變化。受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被稱作“小皇帝”、“小太陽”、“小公主”,在家中養(yǎng)尊處優(yōu),社會性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不斷地減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韓延倫;;中小學生“減負”問題的再認識及有效推進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2年36期
2 崔方方;洪秀敏;;我國學前教育發(fā)展區(qū)域不均衡:現(xiàn)狀、原因與建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24期
3 蘇頌興;上海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問題[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7年02期
4 楊德廣;;對中國“三過”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及對策探索[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5 陳瑞妹;;著力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9年04期
6 龐麗娟,胡娟,洪秀敏;論學前教育的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武建芬;;幼兒自由游戲活動中同伴交往的特點[J];學前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8 周燕;我國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研究中存在的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9 風笑天;獨生子女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龐麗娟;韓小雨;;中國學前教育立法:思考與進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李妍;李曉瑩;;獨生子女社會化過程及其結果探析[J];才智;2009年11期
3 年曉萍;;當代獨生子女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4 張敏;;獨生子女問題國內研究評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5 伍妞;張小山;;當代大學生現(xiàn)實壓力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武漢地區(qū)3所高校為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6 徐連明;;當前傳媒亂象的表現(xiàn)、成因及治理[J];當代傳播;2010年06期
7 賴俊明;;新時期我國獨生子女群體與教育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6期
8 寧玉梅;;陜西省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對策[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10期
9 王玉娥;張巧明;;中學生接觸現(xiàn)代傳媒狀況的調查研究[J];東南傳播;2009年01期
10 傘碩;;現(xiàn)代青年“宅”現(xiàn)象透視及其社會因素分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徐文;范國鋒;;芻議我國免費教育的路徑選擇[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包蕾萍;;獨生子女現(xiàn)象的百年回顧與思考——一種集體心理的文化解讀[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發(fā)祥;當代中國計劃生育史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呂厚超;青年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3 黃蕾;“后單位社會”城市新失業(yè)群體的就業(yè)適應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劉曉紅;初中生群體生活經驗與社會認知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保衛(wèi);互聯(lián)網對邊遠地區(qū)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D];上海大學;2009年
6 沈奕斐;個體化與家庭結構關系的重構[D];復旦大學;2010年
7 包蕾萍;中國獨生子女刻板印象:結構、來源和后果[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嵇s,
本文編號:4546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45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