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動感的評價喚醒孩子學習的渴望
發(fā)布時間:2021-07-03 22:43
評價,是一個評判事物價值,闡明價值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有序地組織課堂,檢驗自身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習所取得的成效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
【文章來源】:品位經典. 2019,(09)
【文章頁數】:3 頁
【部分圖文】:
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
圖1 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本次觀察活動,我們共捕捉到教師的評價語言12次,平均分配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根據教師課堂行為觀察和幼兒的課堂反應的記錄統計,我們得出以下初步結論:
在以上兩個柱形圖的基礎上,我們來衡量教師評價語言的有效性,探究有效的評價對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我們從三個角度統計數據,形成柱形圖3。從圖三中看出,教師評價的目的清楚的次數為12次,占100%,沒有含糊其辭,也沒有準確貼切;評價時機把握得很及時,占100%,沒有出現過早或延遲評價的情況;教師評價對幼兒持肯定態(tài)度的有11次,占92%,持否定態(tài)度的只有1次,占8%,是針對個別幼兒沒有很好地遵守課堂紀律時提出的批評。從數據上看,教師評價語言的目的性非常清楚,及時地對幼兒進行評價,且一直在肯定幼兒的回答。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教師的評價語言,發(fā)現教師基本用“好”“對”來簡單地評判幼兒的表現。雖然對幼兒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缺乏更進一步的追問,致使幼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更深入地思考。
本文編號:3263495
【文章來源】:品位經典. 2019,(09)
【文章頁數】:3 頁
【部分圖文】:
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
圖1 教師評價語言的內容本次觀察活動,我們共捕捉到教師的評價語言12次,平均分配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根據教師課堂行為觀察和幼兒的課堂反應的記錄統計,我們得出以下初步結論:
在以上兩個柱形圖的基礎上,我們來衡量教師評價語言的有效性,探究有效的評價對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影響。我們從三個角度統計數據,形成柱形圖3。從圖三中看出,教師評價的目的清楚的次數為12次,占100%,沒有含糊其辭,也沒有準確貼切;評價時機把握得很及時,占100%,沒有出現過早或延遲評價的情況;教師評價對幼兒持肯定態(tài)度的有11次,占92%,持否定態(tài)度的只有1次,占8%,是針對個別幼兒沒有很好地遵守課堂紀律時提出的批評。從數據上看,教師評價語言的目的性非常清楚,及時地對幼兒進行評價,且一直在肯定幼兒的回答。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教師的評價語言,發(fā)現教師基本用“好”“對”來簡單地評判幼兒的表現。雖然對幼兒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缺乏更進一步的追問,致使幼兒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更深入地思考。
本文編號:3263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326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