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研究
本文關鍵詞:西安市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根據(jù)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0年國家頒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還有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三個重要文件了解到家園共育成為幼教改革關注的熱點。親子體育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教育模式,更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xiàn)雙方互動。親子體育活動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自然活動,而且能有效地促進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連接,也是一種態(tài)度與生活方式。親子體育活動在孩子與家長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交流的橋梁,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拉近親子關系,讓幼兒在親子體育活動中生活、學習、快樂成長,使孩子的情感得以更健康的發(fā)展,社會更加和諧。3-6歲幼兒的親子活動主要以體育活動方式為主,體育活動是家庭生活幼兒園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訪談法、問卷調查、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對西安市幼兒家庭親子體育活動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從家庭層面、社會層面與幼兒園層面分析幼兒親子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形成三個構面。從而得出以下結論:1、西安幼兒家長與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園開展親子體育活動的認知度較高,認為開展親子體育活動非常重要。2、幼兒園教師在對親子體育活動的籌劃中片面的站在幼兒園的角度,展示幼兒園的教育成果。3、顯示幼兒園開展親子體育活動的次數(shù)較少,質量不夠高,開展周期不穩(wěn)定。無法讓家長、幼兒園學生做到提前準備。4、西安市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評價方式不夠客觀,評價體系不夠全面。根據(jù)以上四點結論給出四條建議:1、加強組織宣傳幼兒園開展親自體育活動計劃,提出方案、組織家長評議,加強家長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重視程度。2、加強幼兒園教師的理論與思想學習,從幼兒身體、心理、生理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重畫幼兒園親子活動。3、幼兒園應主動建立開展幼兒園親子活動計劃,學期初公布。讓學生和家長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這樣不僅在活動中等有好的成績增加競技樂趣,還能把親子活動融入幼兒與家長的日程生活中。4、幼兒園應建立家長、園長、教師三方互評機制,從主觀、客觀兩方面對幼兒園親子活動進行全面評價。這樣也有利于幼兒園總結活動經驗,建立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幼兒園 親子體育活動 現(xiàn)狀 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13.7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0
- 1.1 選題依據(jù)8
- 1.2 研究目的意義8-10
- 2 文獻綜述10-16
- 2.1 相關概念界定10-11
- 2.1.1 親子關系10
- 2.1.2 親子活動10
- 2.1.3 親子體育活動10-11
- 2.2 關于幼兒親子活動的相關研究11-12
- 2.3 關于幼兒體育活動的相關研究12-13
- 2.4 關于幼兒親子體育活動的相關研究13-16
- 3 研究對象與方法16-18
- 3.1 研究對象16
- 3.2 研究方法16-18
- 3.2.1 文獻資料法16
- 3.2.2 訪談法16
- 3.2.3 問卷調查法16-17
- 3.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17-18
- 4 研究結果與分析18-28
- 4.1 西安市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18-22
- 4.1.1 教師和家長對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的認知情況18-19
- 4.1.2 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的籌劃狀況19-20
- 4.1.3 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的實施狀況20
- 4.1.4 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的評價狀況20-21
- 4.1.5 家長參與社區(qū)體育活動情況21-22
- 4.2 西安市幼兒園幼兒親子體育活動開展的影響因素分析22-28
- 4.2.1 親子體育活動家長影響因素22-24
- 4.2.2 親子體育活動幼兒園影響因素24-25
- 4.2.3 親子體育活動社區(qū)體育參與影響因素25-27
- 4.2.4 幼兒園親子體育活動績效評估討論27-28
- 5.結論與建議28-29
- 5.1 結論28
- 5.2 建議28-29
- 致謝29-30
- 參考文獻30-33
- 附件33-36
- 承諾書3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匡莉;;田野親子活動淺談[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段巧靈;;青春期親子沖突與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7年12期
3 方海仙;;親子關系核心問題:親子沖突[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03期
4 涂敏霞;;信息時代的親子關系——從“廣州青少年與家庭的互動關系”的調查談起[J];青年探索;2008年02期
5 劉明蘭;;孝道與親子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江惠崧;;外來經商家庭親子關系問題及改善策略[J];教育導刊;2008年05期
7 潘子彥;伍新春;;父母效能系統(tǒng)訓練對改善親子關系的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4期
8 賈文華;;親子關系對留守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影響及啟示[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年07期
9 曹瑞;;父母受教育程度對親子關系影響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06期
10 孫云曉;;親子關系決定教育成敗[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洪;;空椅技術在青少年親子關系中的應用[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張琨;;如何改善親子關系[A];湖北省兒童全面發(fā)展研究會第三屆第二次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樊怡春;;建立和睦親子關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4 樊怡春;;建立和睦親子關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燕;;學前及學齡初期兒童對親子相似性的推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張一兵;;建立現(xiàn)代親子關系是當好21世紀父母的基本功[A];黑龍江省家庭教育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四屆年會資料匯編[C];2001年
7 尹紅霞;;青少年親子沖突研究綜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雪梅;;學習不良少年的親子沖突[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劉登攀;張媛;;大學生親子關系特性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雪梅;;青春期少年的親子沖突[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儲召生;重塑少年期親子關系[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瑤瑤;與孩子一起讀書可以加強親子關系[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3 張傳鵬;談和諧親子關系[N];中國教師報;2005年
4 本報特約專家 劉曉禎;親子間不滿要疏導[N];健康時報;2005年
5 姚勇;芻議親子關系否認制度[N];江蘇經濟報;2004年
6 劉學在 梁 焱;是否構成親子關系應當允許推定[N];人民法院報;2005年
7 李江;“孝”與“親子”不能失去平衡[N];中國婦女報;2006年
8 鄭世艷;農村親子關系亟待關注[N];中國社會報;2007年
9 鄭軍;親子沖突:家庭為何頻發(fā)“微型戰(zhàn)爭”[N];中國社會報;2007年
10 張文霞;親子沖突的社會工作介入[N];中國社會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畢丹;大學生親子沖突的一般特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羅洪燕;陪讀中親子關系[D];中共北京市委黨校;2012年
3 劉雨露;良好親子關系構建中的社會工作介入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2年
4 劉奕昕;長沙市親子共讀經典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5 鄭文t
本文編號:2924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9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