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幼兒話語權的失落與回歸
【作者單位】: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
【分類號】:G6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黃瑾;社會建構主義學習觀視野中的教師角色探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李云飛;語言·真理·意義——國內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研究的歷史及其現(xiàn)狀[J];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曹前貴,黃孝玉;新課程視野下教師角色的重塑[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李子運;;教育技術學若干問題的反思——兼論開展教育技術哲學研究之必要性[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4 吳玉蘭;;和諧社會語境下網絡游戲與社會文化建設的思考[J];東南傳播;2006年05期
5 胡緒陽;;德性人生:教育的生命視點[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年02期
6 張忻;杜學元;;教育價值的回歸——從功利到人性完善[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石猛;彭澤平;;民族地區(qū)基礎教育的本土化[J];貴州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8 李國慶,申衛(wèi)革;對理性教育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9 伍紅林;;從“抽象的人”到“具體個人”——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中“人”的轉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劉清華;;價值觀視野下的高考制度變革[J];湖北招生考試;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賀素芝;;從教師成長的角度談教育價值[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尚淼;;工業(yè)設計課程模塊化模式教學探討[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3 萬力維;;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礙創(chuàng)造[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4 唐瀅;;素質教育視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論高考內容改革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素質立意的演進[A];慶祝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立20周年大會暨2003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3年
5 關仲和;柴鴻斌;楊興林;;試論高等學校的以學生為本[A];科學發(fā)展觀和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5年
6 張東輝;;心靈狀態(tài)最重要——談目前大學教育的弊端[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泉興;我軍院校初級指揮軍官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唐榮德;學生學習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周志平;學校教育中的知識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英配昌;中小學學生政治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魯定元;文學教育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6 岳偉;批判與重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趙長林;科學課程及其變革的社會學審視[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宋寶和;高中數學課程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房文翠;法學教育價值研究[D];吉林大學;2003年
10 王麗琴;秩序校園[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頌;體育課程資源建設理論的基礎建構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玉靜;認識論視野中的教學評價變革[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3 劉世清;反思與重構:教育交往中的言語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4 蔡俊;綜合科學課程的學生學業(yè)評定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5 胡紅梅;試論學習過程中學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學促進[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6 田小紅;學生課堂生活方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曾文婕;我國教育研究觀念現(xiàn)代化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8 黃佑生;在新課程中成長——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自主成長的探討[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王博;稅費改革后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的審視與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彬;論課程評價的生活取向[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曹永國;解構與重建:后現(xiàn)代教育目的的意義與困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2 熊哲宏,李其維;論兒童的文化發(fā)展與個體發(fā)展的統(tǒng)一——維果茨基與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的整合研究論綱[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1期
3 王金寶;現(xiàn)代解釋學對傳統(tǒng)認識論的批判及其困境[J];求是學刊;199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敬;積極改革 大膽創(chuàng)新——合肥市小學中、青年教師語文課堂教學觀摩綜述[J];安徽教育;1985年03期
2 ;全省各地教育動態(tài)[J];安徽教育;1985年09期
3 楊學良;魏書生教學藝術鏡頭評點[J];教育藝術;1994年03期
4 章建躍;建立在主體活動理論上的課堂教學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5 袁維新;結構協(xié)調論:一種新的課堂教學觀[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年01期
6 周新橋;試論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原則[J];人民教育;1998年03期
7 吳登良;淺論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新觀念[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秦力,袁衛(wèi)星;激活語文課堂教學之根本談[J];語文教學通訊;1998年11期
9 謝斌;從知識在傳遞過程中的變異談轉變課堂教學觀念[J];機械工業(yè)高教研究;1998年01期
10 寇永祥;優(yōu)化課堂教學 提高教學效率[J];曲靖師專學報;1999年S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全國目標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目標教學:理論與未來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尼平;整合教育因素 激活課堂教學[N];西藏日報;2002年
3 ;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人力均衡是關鍵[N];中國教師報;2003年
4 蘇軍 葉紅權;小班化:在“化”字上見功夫[N];文匯報;2004年
5 許靖;讓音樂教育之花開放得更加燦爛[N];音樂周報;2005年
6 句容市華陽鎮(zhèn)北陽門小學 李明星;打造靈動的語文課堂[N];江蘇教育報;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袁進霞;邁向滋潤生命的殿堂[D];河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301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53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