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育兒院——留守兒童學前培養(yǎng)模式
[Abstract]:The problem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Most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born in relatively poor economic conditions, lacking the daily care of their parents and replaced by grandparents and other grandparents for the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of the family. Most of them do not get good upbringing and education until they reach school ag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科學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
【分類號】:G61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楚;王德斌;洪倩;;留守兒童性侵害案件的成因及對策[J];醫(yī)學與社會;2010年01期
2 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分層教育三題[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年05期
3 李玲;;城鄉(xiāng)小學生心理焦慮異常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職業(yè)時空;2010年02期
4 王圣志;;二十年后,第一所希望小學有什么新“希望”[J];政府法制;2010年03期
5 張萬軍;李杰;馮曉明;黃永;辛倩倩;黃芬;;農村留守中學生應對方式家庭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1期
6 張燕;馮偉年;;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yǎng)模式研究——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J];新西部;2010年01期
7 穆曉;王敏;;管理學科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年01期
8 王彥銳;;地方財經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與實踐——以西安財經學院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為例[J];新西部;2010年01期
9 段寶巖;;破解制約難題 實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02期
10 羅維東;;在選擇性轉型中彰顯特色發(fā)展優(yōu)勢[J];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丁曉英;;讓“隱患”遠離留守兒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葉軍;;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張勘;;衛(wèi)生系統(tǒng)專科醫(yī)師培養(yǎng)的歷史回眸與前瞻分析[A];醫(yī)學科研管理前沿與實務研討班論文集[C];2009年
4 郭云鳳;;阿什比的技術人文主義大學觀[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5 肖雄;;西南聯(lián)大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探析[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6 馮遵德;李博;石雙忠;;信息化測繪人才培養(yǎng)問題探討[A];2009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首屆測繪博客征文頒獎論文集[C];2009年
7 李俊鋒;;信息化測繪體系下測繪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A];2009全國測繪科技信息交流會暨首屆測繪博客征文頒獎論文集[C];2009年
8 譚樹明;鄭旁生;;農業(yè)院校教學改革與學生素質培養(yǎng)模式選擇——以廣東海洋大學“三能”人才素質培養(yǎng)教學模式為例[A];中國農學會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四屆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孫孝文;張安富;但練;陳志偉;;影響大學教育質量的政策因子分析[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10 楊藝;高健;史鴻樺;;農村留守兒童自我意識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澗縣關工委辦公室;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N];大理日報(漢);2010年
2 記者 吳晶;3年內,力爭區(qū)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均衡[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3 記者 高偉山;家長會辦成學生“才藝展示會”[N];中國教育報;2010年
4 記者 李陳續(xù);安徽:民生工程關愛留守兒童[N];光明日報;2010年
5 記者 高建進;閩江海峽學院3+1培養(yǎng)模式受歡迎[N];光明日報;2010年
6 趙學風 李琨;碩士女村官和她的農民朋友[N];農民日報;2010年
7 通訊員 張之材 記者 劉瀟;吉安縣:就業(yè)崗位進鄉(xiāng)村[N];江西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楊之汀;寧夏“校企合作”樣本調查[N];華興時報;2010年
9 記者 楊春蓮 通訊員 曾鳳穎;欽北黨員爭當主題實踐活動先鋒[N];欽州日報;2010年
10 記者 孫嵐;會上民生分量重 會外百姓受益多[N];大慶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秀梅;工科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及評價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2 張瑞林;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林燕;二元結構下的勞動力非家庭化轉移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莫鳴;新型農民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9年
5 范方;留守兒童焦慮/抑郁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及心理彈性發(fā)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杜麗紅;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7 唐國瑤;我國住院醫(yī)師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趙金昭;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體系與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9 羅文標;基于知識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10 徐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偉明;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預防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2 曾菁;贛南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3 潘瑜;貴州省凱里市灣水鎮(zhèn)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調查[D];貴州大學;2010年
4 王東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5 田維;移情訓練對留守小學兒童攻擊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蔣美華;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短程團體輔導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7 劉福明;三峽庫區(qū)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李嬌麗;英山縣初中留守兒童問題行為與親子溝通、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湛守香;對我省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發(fā)展的質性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晴;農村學齡留守兒童面臨的困難及其社會支持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5137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51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