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探究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not only for the needs of society, but also for the purpose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training mod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goa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ly throug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can it be perfected continuously.
【作者單位】: 遼寧省遼中縣職業(yè)教育中心;遼寧兵器工業(yè)職工大學;
【基金】:“國家示范性職業(yè)學校特色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課題”“遼中縣職業(yè)教育中心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子課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成果,課題編號:JGBN013-Z01
【分類號】:G712;G6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刁永鋒;趙正;徐東;鄧永兵;;基于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高師院校教師教育培養(yǎng)方案的探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劉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理論與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關系的重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梁占歌;張振華;;建構主義思想對體育教育的啟示[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3 方體躍;;淺談教師的職業(yè)倦怠[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馮智明;;文化人類學理論方法在“中國文化概論”課程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5 陳治強;李艷軍;賈西棟;;安康市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現(xiàn)狀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鐘華;;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教師個體話語空間的培植[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房林玉;工具理性主義課程樊籬及其超越[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10期
8 李斯穎;;直面課堂教學的復雜性[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05期
9 李偉;;回歸實踐 回到理解——從芝加哥大學教育學院停辦看美國教育研究范式的轉換[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10 曾曉東;;美國“擇校”中的爭論:問題的性質及制度涵義[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曾曉東;;“擇!毙袨榕c義務教育公共利益空間的“重構”[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張朝珍;;論教師教學決策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孫秀斌;蔡民;許秀琴;;構建發(fā)展性全員自主評價體系完善職業(yè)教育教師評價系統(tǒng)[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4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蔡彬;;基于師范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高職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廖廷田;;農村高中教師壓力源分析及干預策略研究[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優(yōu)秀課題成果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黃東桂;何春燕;潘騰騰;;當代大學生友善觀確立的困境與應對分析[A];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當今中國社會思潮[C];2013年
8 ;快樂做主人:小學教育的基本命題[A];2011年江蘇省首屆小學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快樂做主人:小學教育的基本命題[A];2011年江蘇省首屆小學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洪富;大學場域變遷中的教學與科研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唐恒鈞;頂崗實習中師范生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宋燕;和合學視野下教師合作研修共同體建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李丹;幼兒教師實踐性知識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傳英;幼兒園課程知識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柳笛;高中數(shù)學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賈麗穎;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文化的重新理解與建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盈楠;小學男教師職業(yè)認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師實踐性知識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莉;教師職業(yè)自我意識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何淼;思想政治新課程與思想政治教師的繼續(xù)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學明;預備數(shù)學教師與在職數(shù)學教師關于概率學科知識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賴麗君;小學教師專業(yè)身份認同的現(xiàn)狀及其自我建構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用樓;基于教師發(fā)展的中職語文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董澤芳;;加強師范生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勢在必行[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06期
2 袁貴仁;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 大力提高我國教師專業(yè)化水平[J];人民教育;2001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錦墉;吳青林;;中部崛起與我省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胡瑤;試論向全面素質教育轉化的時代重要性[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6期
3 陳鈺;范曉諺;;新形勢下創(chuàng)新高校師范語文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措施[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4 王文革;張德春;胡漢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年11期
5 董蘭;呂芝;;論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幾個問題[J];中國成人教育;2014年08期
6 徐海芝;王風玲;呂秀娥;;創(chuàng)新糧油儲藏與檢驗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29期
7 符聰;;股份制大學深度實踐校企合作的嘗試——以海南職業(yè)技術學院推行校企合作為例[J];科技信息;2010年32期
8 劉瑞君;;電工電子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網(wǎng)友世界;2014年07期
9 龔云峰;;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8年18期
10 武小紅;張恒之;孟祥利;周良飛;;工科大學生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陳杰;姬敬;何曉紅;紀明偉;劉紅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A];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福貴;;“Sunlit”教學體系為學生職業(yè)生涯奠定基礎[A];教育科學的探索——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育科研論文集[C];2013年
3 張京穗;;土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A];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向東;;職業(yè)教育“天津模式”研究現(xiàn)狀評述[A];科學發(fā)展·生態(tài)文明——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3年
5 侯德政;盧端敏;;數(shù)控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A];2010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本文編號:2423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42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