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on-the-job education, and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education, such as the training goal, the curriculum,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eacher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院 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院 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高素質嬰幼兒教師教育培養(yǎng)方案研究”(FIB030699)階段成果
【分類號】:G6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張振朝,李淑坤;面對教師教育的幾點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易凌云,龐麗娟;教師個體教育觀念:反思與改善教師教育的新機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09期
3 但菲;高素質嬰幼兒教師教育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向明;實踐性知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基礎[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2 任立蘋;;淺析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農(nóng)村人力資源開發(fā)[J];才智;2009年30期
3 張淑瓊;杜麗靜;;教師專業(yè)成長與幼兒園園本教研——“地方聯(lián)盟,資源統(tǒng)合”的幼兒園園本教研模式探索[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4 李方芹;;論幼兒教師的教育意識與能力——自身素質[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11期
5 陳莉;對高校文科高等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4期
6 張永紅;;淺析幼兒活動中的師幼情感互動[J];徐特立研究(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7 郭文良;劉向輝;;兒童教育活動中的泛化現(xiàn)象[J];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8 林菁;;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深化高校教學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9 郝翌鈞;郝若平;;親師互動與學生心理健康、學習品質的關系[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常暢;;論幼兒教育中平等的師幼關系[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大磊;共和國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倩;大眾傳媒語境下兒童文學傳播障礙歸因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劉云艷;幼兒好奇心發(fā)展與教育促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建瓊;課堂教學行為優(yōu)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周福盛;教師個體知識的構成及發(fā)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杜燕紅;兒童特質理解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孟佳;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現(xiàn)狀思考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建梅;高中數(shù)學課堂互動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楊俐;五年制幼兒師范課程改革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楊書靜;幼師美術教育中泥塑教學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邢夏婕;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教師角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魏瑋;幼師聲樂教學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成潔萍;混齡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文嬌;教師個人理論形成的敘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孔凡云;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朱旭東;國外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化和認可制度[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2 石中英;緘默知識與師范教育[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3 張秀閣,吳江;中國教師教育:理念·模式·目標·結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2年11期
4 尹素云;多元化與專業(yè)化并駕齊驅——90年代以來臺灣高師改革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1年03期
5 林崇德,申繼亮,辛濤;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yǎng)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199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魁鴻;論中小學教師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10期
2 李福灼;;創(chuàng)新型教師教育培養(yǎng)模式探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2期
3 白敏;;構建高校師范專業(yè)學生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模式[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葛文雙;;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羅明東;陳瑤;牛亞凡;;高等師范院!熬C合型”教師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教師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楊光輝;柳楊;;關于我國教師教育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年11期
7 柏青;;教師培養(yǎng)模式的爭論和選擇[J];棗莊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劉燕;劉素婷;張順利;成慶堂;徐存拴;;反思型教師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年06期
9 段作章;;教師專業(yè)化取向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5期
10 茍鳳英;;對師范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培養(yǎng)模式的探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求真務實 開拓創(chuàng)新 開創(chuàng)我市教師教育工作的新局面[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2 龔志武;;教師教育空間模式的轉型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3 呂春菊;薛瑞香;;愛的真誠中[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4 鄭國慶;;教師教育,地方師范院校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5 夏俊;;美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歷史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姚建國;;立足國情 放眼未來 盡快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教育制度[A];第四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和2005中國教育熱點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張俊宗;;構建多樣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 為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適切性人才——以西北民族聚居區(qū)高校為例[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曾曉東;;不同市場形態(tài)下開放教師教育的不同反應[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二)[C];2004年
9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周紅安;鄭穎;;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歷史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0)——外國教師教育史、職業(yè)與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版編輯邋商報實習記者 王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師教育分社社長 劉立德 北京大學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主任 周雁翎 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師教育用書編輯室主任 楊曉琳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師教育部編輯 石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副社長 吳法源 李松;教師教育用書 多方求解愿景[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2 游海;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 發(fā)展教師教育[N];江西日報;2004年
3 河北省唐山師范學院副院長、教授 楊振秀;教師教育改革中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4 查衛(wèi)平 編譯;美國呼吁提高教師教育質量[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記者 張婷;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 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馬朝宏;老師的希望在老師的老師那里[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徐輝 季誠鈞;教師教育的國際經(jīng)驗與我國的現(xiàn)實選擇[N];光明日報;2007年
8 河北省社科規(guī)劃研究項目課題組河北師大 徐莉;走出“小師范”的圈子,走“大教師教育”道路[N];光明日報;2004年
9 碧特瑞絲·阿瓦勒斯;怎樣培養(yǎng)21世紀的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4年
10 安徽省懷遠縣實驗小學 邵志武;新形勢下的教師教育[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黎志華;教師教育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田騰飛;社會變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師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4 曾能建;福建中小學教師教育發(fā)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廖文婕;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的系統(tǒng)結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沈悅;幼兒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勇軍;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綜合化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8 張翔;教師教育U-S共生性合作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9 楊慧文;變革中的教師教育范式:海峽兩岸之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唐國瑤;我國住院醫(yī)師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霞;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yǎng)模式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帆;幼兒家庭常規(guī)和學習品質的關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靈;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培養(yǎng)模式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唐立寧;幼兒積木游戲中模擬搭建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徐芳芳;湖南3-4歲留守幼兒認知發(fā)展與社會化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金珍;大班幼兒物理科學教學領域中的核心科學概念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姜薇;家長的幼兒學習觀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段艷霞;綜合性高校辦理教師教育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9 郭會萍;3-5歲幼兒假裝理解的發(fā)展特點[D];河南大學;2010年
10 辛倩玲;河北貧困三縣農(nóng)村留守幼兒教育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448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224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