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與藝術文獻綜述及啟示
本文選題:游戲與藝術 + 兒童游戲 ; 參考:《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年02期
【摘要】:自十八世紀游戲藝術論產(chǎn)生以來,游戲與藝術之間的關系開始不斷被西方哲學家及美學家關注,進入二十世紀之后,人們對游戲與藝術之間關系的探討熱情不斷高漲。福祿貝爾首次將其引進了教育領域,自此,游戲與藝術之間的融合逐漸體現(xiàn)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對前人對游戲與藝術之間的關系論述進行梳理,并且對早教領域里游戲與藝術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希望能夠加深教師對兒童游戲本質(zhì)的認識,對以后指導兒童游戲有一些啟示。
[Abstract]: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 theory of game art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me and ar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western philosophers and aestheticians. Frobel introduced it into the field of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n, the fusion of game and art has been gradually reflected in all aspect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me and the art, and comb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game and art in the field of early education, hoping to deepen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children's play. There are some enlightenments to guide the children's play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江蘇師范大學;
【分類號】:G613.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遷;;游戲化:幼兒藝術教育的應然追求[J];幼兒教育;2012年1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凌;音樂與文學、繪畫、建筑、書法等藝術形式之比較——論音樂較之其他藝術形式的特殊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方以啟;;關于詮釋學理論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3 趙洋;;羌族釋比羊皮鼓舞的美學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4 沃利青;;“移情”論與“意境”說比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王浩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nèi)生性動力機制的概念詮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陳祥明;;注重形式美與提高鑒賞力——中國繪畫鑒賞的理論與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姚愛斌;康德、叔本華崇高論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8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9 張志偉;說不盡的康德哲學——兼論哲學史研究的幾個方法論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10 呂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學的現(xiàn)代審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迎春;;論魯迅雜文中的理解訴求[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淑花;;伽達默爾的詮釋學與古典著作解讀的批判[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羅春梅;;佤族傳統(tǒng)社會的社會控制[A];中國佤族“司崗里”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珂;;論葉維廉的詩形觀及創(chuàng)作實踐[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楊婧;;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背景下的工業(yè)設計發(fā)展探析[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7 孫斌;張艷芬;;誰之道德與何種現(xiàn)代化——儒家道德與現(xiàn)代化問題[A];第二屆中國南北哲學論壇暨“哲學的當代意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姚進忠;;詮釋視野下的個案工作[A];福建省社會學2007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陳德敏;杜輝;;關于《物權法》中水資源權屬制度合理性的評介[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顧穎;;論漢畫像樂舞圖的悲劇精神[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隋曉荻;弗吉尼亞·伍爾夫小說與傳記中的事實與虛構(gòu)[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U,
本文編號:18868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886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