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隱性控制對兒童社交技能發(fā)展的影響
本文選題:社交技能 + 教師隱性控制 ; 參考:《學前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摘要】: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是在面對和解決人際交往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的。幼兒教師對教室"和平"的期望、具有高控制特征的教育行為以及在師幼關系中所擁有的"權威"身份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解決人際交往問題的機會,從而影響了幼兒社交技能的發(fā)展,使幼兒表現出對教師的過分依賴和明顯的"好孩子定向"行為。為此,教師應反思傳統文化對自身教育觀念的消極影響,改變慣于控制的行為傾向,給予兒童自己解決沖突的機會,以此促進兒童社交技能的發(fā)展。
[Abstract]:Children's soci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re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facing and solving interpersonal problems. The expectation of "peace" in classroom, the educational behavior with high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uthority" identity in teacher-child relations greatly limit the opportun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to solve interpersonal problems. Therefore, 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nd makes children show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teachers and obvious "good child orientation" behavior.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reflect o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ir own educational concept, change the tendency of controlling behavior, and give children the opportunity to resolve conflicts themselv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作者單位】: 北京市幼兒師范學校;
【分類號】:G6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左瑞勇,柳衛(wèi)東;幼兒園師幼互動現狀與對策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安秋玲,陳國鵬;不同年齡兒童對權威認知水平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3期
3 仇佩英;幼兒自我評價恰當性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1年03期
4 張鳳,周方,坂田憲治;中日學齡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跨文化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其平;;夢的本質的心理學解讀[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周震;;淺談中國現當代舞劇發(fā)展借鑒中的文化自覺[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楊偉才;;中國人的尚“和”心理及其當代價值[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4 李宏偉;劉永峰;;中庸和諧文化心理對修辭格構建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汪曉萍;;傳統文化對心理健康作用機制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6 楊珍;桂守才;;青少年“面子”心理及其教育對策[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12期
7 劉國輝;;英漢方位詞“東西南北”的應用模式及其文化認知取向對比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張愛惠;;心理學視角下的修辭翻譯——《紅樓夢》回目英譯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陳莉;對高校文科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10 張愛惠;張建惠;;榮格無意識心理學對翻譯的啟示[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奚彥輝;中國人文化成思想的本土心理學探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張靜;當代大學生儒道傳統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蘇欣;京都玉作[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4 衣曉龍;詩意的家居[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榮;兒童社會關系概念化的特點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路晨;學前自然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張志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8 陳四光;德性之知[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關中國學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黃礫卉;社會決策中意見分歧的信息交流效應[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紀霜;初中英語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現狀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麟;中學師生沖突角度的教師角色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3 車艷;小班幼兒家庭中數學教育的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4 陳道龍;以教學案例為載體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馬蕾;中學生人際交往問題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6 張成玉;石濤藝術思想中“自我”觀的心理學解讀[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郭興華;北京世紀勁得公司企業(yè)文化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8 陳春麗;我國訃聞報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9 梁磊;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10 孫靜妍;學前兒童生命教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學超 ,余強基;適當的自我評價是學前兒童道德教育的條件[J];外國教育動態(tài);1988年02期
2 王亞萍,周芳,王莉,楊春蘭,朱瑾,何菲,金秀萍,劉曉花,楊娟;628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02期
3 楊善堂 ,程功 ,符丕盛;初中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0年01期
4 王堅紅;學前兒童對教師服從性指令理解的中美比較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2年01期
5 李瑩麗,吳思娜;模糊道德事件中權威對兒童道德推理影響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3期
6 張衛(wèi),王穗軍,,張霞;我國兒童對權威特征的認知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5年03期
7 張衛(wèi),徐濤,王穗蘋;我國6-14歲兒童對道德規(guī)則和社會習俗的區(qū)分與認知[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年01期
8 龐建萍,黃瓊;六歲幼兒在人為障礙條件下與成人交往策略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9年02期
9 張衛(wèi);5-13歲兒童父母權威認知的發(fā)展研究[J];心理科學;1996年02期
10 方富熹,齊茨;中澳兩國兒童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的跨文化對比研究[J];心理學報;199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曉林;;不可不知的“幼兒秩序感”[J];婦女生活(現代家長);2010年01期
2 白國寧;;我要給你一個驚喜[J];初中生之友;2010年Z2期
3 豫妹;;讓孩子在提醒中成長[J];婦女生活;2010年01期
4 江亙松;;最不完美的人,唱出最完美的歌[J];中外企業(yè)文化;2010年03期
5 楊云萍;;先進教師宣傳中的善與美[J];新聞愛好者;2010年02期
6 ;雙周辣評[J];商周刊;2010年06期
7 孫艷梅;;如何培養(yǎng)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興趣[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06期
8 方躍偉;竺紅玲;段蔣文;;舟山市幼兒園推廣“健康促進學!蹦J匠跆絒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2期
9 張麗莉;;學齡前數學學習困難兒童數感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01期
10 何立航;傅納;陳培燕;;幼兒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與教學動機和職業(yè)自我概念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偉全;;人際互動:研究地方政府間關系的重要視角[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晶;;怎樣讓幼兒健康膳食[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東卷)[C];2010年
3 李玲;;淺談在環(huán)境教育中的幼兒意識與行為[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4 周冰;;從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看環(huán)境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新疆卷)[C];2010年
5 罕富珍;;傣語教育的問題與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6 米蒂;;幼兒哈尼語教學體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7 韓英;;淺談如何增強農村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8 ;關于建立教育科研實驗區(qū)的匯報提綱[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9 楊莉;;淺談愛的教育與心理健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10 李鳳環(huán);;如何避免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傷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內蒙古卷)[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曉杰;四位頂尖級別教育專家探討教育如何回歸本位[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2 記者 王燕;年內安置千余殘疾人就業(yè)[N];西安日報;2010年
3 記者 陳茹冰;早教人才開發(fā)有望出“標尺”[N];北京人才市場報;2010年
4 劉旭;后危機時代華爾街青睞財務會計背景[N];財會信報;2010年
5 黃敏;英國超過一成兒童缺乏社交能力[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通訊員廖子淵;LARC項目花開苗山[N];柳州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翟晉玉;像尊重大自然那樣去尊重孩子的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10年
8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中心 李麗英 鄒小兵;走近阿斯伯格綜合征[N];健康報;2010年
9 鄭新蓉;清醒認識今天的教師角色與使命[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記者 陸盼盼;自治區(qū)婦聯啟動“愛心一元捐”活動[N];新疆日報(漢);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建華;西北回族伊斯蘭教育的歷史與當代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方鈞君;基于教育券思想的政府投資幼兒教育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葉小紅;幼兒自控能力發(fā)展與培養(yǎng)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古秀蓉;理解情境:走近幼兒的倫理視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趙一侖;拓撲占優(yōu)[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正云;兒童心理輔導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杜燕紅;兒童特質理解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武建芬;幼兒心理理論與同伴交往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杜曉萍;全納學校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汛l
本文編號:18437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84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