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回歸兒童生活的學前課程
本文選題:兒童的生活 + 學前課程; 參考:《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Z1期
【摘要】:兒童的生活具有發(fā)展性、游戲性、整體性和自然性等特征。當前的學前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內(nèi)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方面都疏離了兒童的生活。構建回歸兒童生活的學前課程,課程目標要滿足兒童現(xiàn)實生活需要,建構兒童的可能生活;課程內(nèi)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在課程實施中要還原游戲的應有之義;課程評價中要建立兒童生活的參照系。
[Abstract]:Children's lif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play, integrity and nature. The current preschool curriculum is alienated from children's live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the preschool curriculum to return to children's lif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should be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s real life and construct the possible life of children,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should be close to the life experience of children, the proper meaning of play should be resto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The reference frame of children's lif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course evaluation.
【作者單位】: 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6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鄭金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世紀走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木柳;;對大學生金錢觀教育的新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2 吳亞林;;論學校教育的文化價值構建[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黃堯;反思性教學在中小學校本教師培訓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邱遠;學校體育發(fā)展新論——面向21世紀中國學校體育一體化發(fā)展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丁遠坤;;淺議個性發(fā)展教育——兼談中國傳統(tǒng)教育對個性發(fā)展的負面影響[J];江漢論壇;2006年10期
6 孫巖;;虛擬游戲:兒童游戲的一種文化延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年02期
7 李連英;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理念探析[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8 劉亮;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課程標準述評[J];基礎教育參考;2004年11期
9 單海軍;;文化建設:學校發(fā)展的必然訴求[J];江蘇教育研究;2010年13期
10 胥永華;芻議“校本管理”[J];教學與管理;200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賈連棟;;如何讓校本培訓更加完善[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婧;功能層面的教育信息化評價標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飛飛;基于地方文化傳承的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濟良;論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5 李偉勝;現(xiàn)成生活與可能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立新;當代我國學校內(nèi)部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星霞;學校發(fā)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寧;我國中小學生體育學習動力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9 錢旭升;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盧艷紅;論關注意義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艷波;龍南小學校本課程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2 盧桌彬;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視野下青少年價值觀培養(yǎng)方法研究[D];汕頭大學;2011年
3 楊志紅;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反思性教學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4 陳柏華;西北貧困地區(qū)小學校本管理的研究與實驗[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5 蔡旭群;創(chuàng)新教育探微[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于冬青;幼兒園生成課程及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媛;生命教育理念探[D];河南大學;2002年
8 宋曉慧;當代文化變遷與青少年社會化[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9 林珊;中師生創(chuàng)新教育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10 韓登亮;當代文化變遷與教育的使命[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魯艷;校本課程:概念必須正確理解[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9年12期
2 鄭杭生,郭星華;當代中國價值評判體系的轉(zhuǎn)型[J];社會學研究;199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福提;;物理學重點課程建設的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 王洪亮;;談校本課程開發(fā)中主體知識觀的作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6期
3 陸永來;;高師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形態(tài)與策略探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楊道宇;溫恒福;;改革開放30年:中國課程領導研究的回顧和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6期
5 黨瑋璽;楊彩虹;張學忠;;影響我國體育課程實施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6 鄭一筠;從少數(shù)民族教育對象的特殊性看民族院校課程的改革[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漢文);1999年02期
7 張華;李麗;;兒童的發(fā)展正成為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品德與生活課程實施十年[J];基礎教育課程;2011年Z2期
8 韓順彥;;淺談品德與生活教學活動的開展[J];新課程(小學);2010年09期
9 姜勇,鄭三元;學前課程編制的后現(xiàn)代運思[J];學前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10 周新奎;;關注兒童生活 促進品行養(yǎng)成——《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的成效與問題[J];山東教育;2007年Z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樹怡;宗華敬;靳潤成;于小霞;;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課程目標銜接問題的研究——兼評我國體育課程目標[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開有珍;;建構“三維目標”下的《物質(zhì)結構》教學[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4年
3 李端勇;樂成雙;鄂青;吳鋒;;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yè)主要課程時效分析[A];制冷空調(diào)學科教學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diào)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討會[C];2006年
4 梁莉;;淺談音樂課程綜合理念的本質(zhì)與實踐模式[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5 陳婷;;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與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研究[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韓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述評[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7 劉昕;;轉(zhuǎn)型期我國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發(fā)展[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8 孫凱;;談基于課程視角的高校本科教育改革與普通高中課改的有效銜接[A];高教科研2006(上冊:校長論壇·教育改革)[C];2006年
9 ;實驗小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胡平;;摭談新課程與學校發(fā)展[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1 康愛民邋廖林鋒;廣東邊防掀起關愛困境兒童新高潮[N];人民公安報;2007年
2 廖政軍;讓兒童遠離煙害[N];人民日報;2007年
3 趙興紅;《家有兒女》與兒童電視文藝[N];文藝報;2007年
4 李成忠 陳科;課程實施必備的能力[N];天津教育報;2010年
5 盧雪梅 吳潔平;開放課程內(nèi)容回歸兒童生活[N];四川日報;2003年
6 金星 編譯;兒童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十大原因[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張國清;日本福利院虐童現(xiàn)象頻發(fā)[N];檢察日報;2007年
8 空軍九三六O一部隊藍天幼兒園 張淑萍邋李濤;讓你的孩子快樂成長[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9 王定斌 袁國強;一片赤誠向童心[N];邊防警察報;2008年
10 廖林鋒 記者 李國良;生活有關愛 上學有保障[N];邊防警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春燕;中國學前課程百年發(fā)展、變革的歷史與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俊峰;普通高等學校散打課程開發(fā)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3 胡雅歡;運動訓練專業(yè)課程體系的重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李洪修;學校課程實施的組織社會學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蘇貴民;幼兒園科學領域課程實施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張倩葦;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技術與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歐陽文;大學課程的建構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8 趙海燕;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9 黃騰蛟;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角色與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路晨;學前自然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卓鴻;中學歷史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邢志芳;普通高中學生通用技術課程認同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周月玲;初中數(shù)學“課題學習”實施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謝紅仔;小學英語課程實施現(xiàn)狀探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閆淑惠;中學語文口語交際課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陳麗英;關于蘇南城鎮(zhèn)高中物理課程(綜合實踐)校本教材開發(fā)的初步探索[D];蘇州大學;2008年
7 潘獻其;大陸與香港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樸昌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發(fā)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沈翰;教師職業(yè)倦怠[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唐悅;教師關注與課程實施[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130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81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