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游戲對矯正學齡前兒童社交退縮行為的個案研究
本文關鍵詞:體育游戲對矯正學齡前兒童社交退縮行為的個案研究 出處:《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學齡前兒童 社交退縮行為 體育游戲矯正 倒返實驗 個案研究
【摘要】:為使學齡前兒童的社交退縮行為得到廣泛的矯正乃至預防,迫切需要探索一種能適合學齡前兒童年齡特點、能在自然狀態(tài)進行、樂于接受的方法,使學齡前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矯正,社交退縮行為逐步消退。采用A1B1A2B2倒返實驗設計,探討由幼兒園體育教師編制并實施的學齡前兒童系列體育游戲是否能矯正學齡前兒童社交退縮行為。結果顯示,被試在A1很少與人交往,在B1與人交往的時間經過一定反復逐漸增加,在A2與人交往的時間再度減少,在B2與人交往的時間增加;A1與B1、B2極顯著差別。實驗證明,學齡前兒童體育游戲可以矯正學齡前兒童的社交退縮行為。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idely corrected and even prevente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xplore a suitabl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chool children,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natural state, willing to accept the method. The behavior of social withdrawal was gradually subsid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of A1B1A2B2 retrogression was adopted. To explore whether the preschool children's series sports games compiled and implemented by kindergarten PE teachers can correct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jects seldom interact with people in A1. The time of communication with people in B1 increases gradually after a certain number of iterations and decreases again in A2 and increases in time of communication with people in B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gam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could correct the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of preschool children.
【作者單位】: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分類號】:G613.7
【正文快照】: 1前言學齡前兒童社交退縮是指學齡前兒童恐懼與人交往,害怕陌生的環(huán)境,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內向、膽怯,常常游離于集體之外。雖然這些問題多為暫時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消失,但如果不能及時矯正,也會對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及行為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學齡前兒童的正常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呂曉昌;有氧鍛煉負荷強度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3年01期
2 蘇林雁,李雪榮,萬國斌,楊志偉,羅學榮;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的湖南常模[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忠麟,侯杰泰;心理測驗中的趨中回歸與超常分數(shù)重現(xiàn)概率[J];心理學報;2003年03期
2 王凱,蘇林雁;8~10歲兒童抑郁癥狀的隨訪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年05期
3 李飛;蘇林雁;金宇;兒童焦慮量表全國協(xié)作組;;兒童社交焦慮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年04期
4 蘇林雁,李雪榮,,萬國斌,羅學榮,楊志偉;中美《兒童行為量表》評分的跨文化研究[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5 王小英;哲學視角下兒童游戲的意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3期
6 馮永剛;游戲——幼兒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J];基礎教育研究;2004年Z1期
7 宮作民,張桂蕓;學科教育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08期
8 周國明,張銀岳;德育過程中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9 周志英,王耀莉,劉愛華,談均佩,華炳春;血液病患兒57例智力與心理行為問題調查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1年03期
10 蘇林雁,羅學榮,楊志偉,萬國斌,李雪榮;破壞性行為障礙的性別差異[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活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2 高雪屏;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遺傳方式以及與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基因和多巴胺β羥化酶基因的關聯(lián)分析[D];中南大學;2003年
3 武建芬;幼兒心理理論與同伴交往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唐燦輝;童年之美[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施秋琴;中學歷史教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和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吳偉俊;0-3歲親子園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米亞男;初中物理目標—互動—探究教學模式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郭播春;澳門醫(yī)務護理人員之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關少英;幼兒園創(chuàng)造性游戲活動中的教師指導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玲;高中政治課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國玉;數(shù)學史知識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翁霞;初中生物教學中開發(fā)學生多元智能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玉芳;衛(wèi)生學校生物課堂矯正學生問題行為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10 吳娜;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姒剛彥;當代鍛煉心理學研究[J];體育科學;2000年01期
2 羅學榮,萬國斌,楊志偉,蘇林雁,李雪榮;Achenbach兒童行為評定量表在7~11歲品行障礙兒童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蕖;《童年世界——學齡前兒童》[J];比較教育研究;1981年03期
2 石河利寬;孫寶才;;學齡前的兒童能進行長跑鍛煉嗎?[J];中國學校體育;1982年05期
3 王順興 ,劉明;幼兒智力發(fā)展所需要的家庭環(huán)境[J];幼兒教育;1983年09期
4 魯?shù)?冬春季節(jié)話流腦[J];幼兒教育;1984年02期
5 ;接納學齡前的小宇航員[J];世界知識;1984年22期
6 依·普魯士;李荒;;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J];小學教學研究;1984年04期
7 劉紹曾;;培養(yǎng)學齡前兒童一般耐力的方法[J];體育博覽;1984年08期
8 蔣毅;從比較中看我國《幼兒園教育綱要》[J];幼兒教育;1986年01期
9 潘祖企;;大量的學齡前兒童涌進小學[J];上海教育科研;1986年04期
10 ;日本推行“一日十分鐘學習法”[J];早期教育(教師版);1986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為;榮潔;;學齡前兒童俄語習得之特點初探[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2 茅積余;蔡元定;陳琬琰;梁健華;吳榮基;;學齡前兒童鈣需要量的研究[A];中國生理科學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營養(yǎng))[C];1964年
3 劉勝杰;常瑩;劉冬生;金桂尀;;學齡前兒童的
本文編號:1440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44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