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本文關鍵詞: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出處:《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及相關因素。方法采用左啟華修訂的《嬰兒-初中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及自編《家庭情況問卷》,對市內(nèi)4所幼兒園527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diào)查。結果幼兒社會適應能力高常及優(yōu)秀25.3%,正常68.9%,邊緣狀態(tài)4.7%,輕度低下1.1%。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有影響的因素為父母文化水平、父母管教態(tài)度和婚姻關系。結論開展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篩查,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非常必要;良好的教養(yǎng)方法和家庭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幼兒社會適應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bility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527 kindergartens in 4 kindergartens in the c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Zuo Qihua revised social life energy scale for children and self compiled Famil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bility of young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is high and 25.3%, 68.9% of normal, 4.7% in marginal state and 1.1% in mild low.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bility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are the level of parents' culture, the attitude of par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arriage. Conclus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screening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find out problems early. Good upbringing and family environment are helpful to improve children's social adaptability.
【作者單位】: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分類號】:G615.5
【正文快照】: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適應能力作為健康概念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為了解本地區(qū)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現(xiàn)況及其相關因素,更好地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fā)展,2003年12月對市內(nèi)4所幼兒園的527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及其影響因素做了調(diào)查分析,F(xiàn)總結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王民潔,李寶林,陶秋云;兒童適應行為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年02期
2 盧莉穎,閆承生,蔣燕清,李進華;不良教育方式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年04期
3 王亞萍,周芳,王莉,楊春蘭,朱瑾,何菲,金秀萍,劉曉花,楊娟;628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02期
4 劉曉瑛,宋媛,徐勤華,黃英,葉炎林,馮梅珍;蘇州市學齡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6期
5 張鳳,周方,坂田憲治;中日學齡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跨文化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大為,張驃;多動安口服液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40例[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年03期
2 楊平;周yN;;多種教學方法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3 卞國琴;吳曼麗;;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體會[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劉寰忠,劉曉林,李曉駟;兒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癥50例臨床資料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3年06期
5 劉苓;Tourette綜合征患兒家庭精神環(huán)境與氣質(zhì)特征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4年03期
6 趙永華;戴福強;蔣秀蘭;王凌云;;1212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首診資料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4期
7 張筠;臨床按摩應注重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調(diào)節(jié)[J];按摩與導引;2003年06期
8 田雨海;魏錦峰;;按摩配合心理安慰治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倍增[J];按摩與導引;2007年05期
9 夏志華;;惡性腫瘤的心理治療[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顏順榮;高文賢;孫榮;;腦卒中后抑郁的綜合康復訓練[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衛(wèi)蘭;;兒童語言發(fā)展與評價[A];兒童營養(yǎng)保健高級培訓班資料[C];2005年
2 董作華;魏惠香;董薇;;大學生應對方式與焦慮的相關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蓓;王靜;程曼;;腎穿刺患者術前心理干預及護理對策[A];河南省外科創(chuàng)傷及災難救治?浦R培訓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張越;李秋娟;劉巖;;個性化全程心理干預對流行性腮腺炎并發(fā)癥的影響[A];吉林省護理學會2008學術年會暨護理技能培訓班論文匯編[C];2008年
5 狄小華;顧則鳴;;對人性的犯罪學思考[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狄小華;;未成年人發(fā)展的動力學研究[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7 狄小華;顧則鳴;;對人性的犯罪學思考[A];犯罪學論叢(第三卷)[C];2005年
8 劉曉玲;李強;;心理干預對布加綜合征介入治療圍手術期的影響[A];2009年世界腫瘤介入學術大會匯編[C];2009年
9 李諾;劉振寰;;中醫(yī)對自閉癥的認識及治療現(xiàn)狀[A];中國針灸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上集)[C];2009年
10 劉振寰;;兒童遺傳代謝疾病的康復治療[A];第25屆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研討會暨中醫(yī)藥高等教育兒科教學研究會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麗波;醫(yī)院管理理論與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施炳龍;身心應激大鼠胃腸動力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劉文;3~9歲兒童氣質(zhì)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4 任弘;體質(zhì)研究中人體適應能力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5 池霞;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動物模型[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5年
6 潘毅;心理應激人群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及常見證型計量診斷的初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胡克祖;3~6歲幼兒好奇心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戴忠信;外語言語交際能力形成過程:個體體驗理論視角[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紀水;兒童孤獨癥臨床特征與細胞免疫、HCMV感染、5-HTT-VNTR基因多態(tài)性的關聯(lián)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10 劉剛;針刺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自閉癥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詹明心;抽動障礙兒童依戀和家庭特點的對照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郭萌;血清γ-氨基丁酸水平及GABRA4基因多態(tài)性與兒童孤獨癥的相關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劉勝利;慢性憤怒應激對大鼠腦老化的影響及其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機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0年
4 王楊;針灸經(jīng)筋結點治療輕中度腕管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龍云;以藝術療法為主的預防戒毒后復吸的綜合干預模式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張清偉;女性腺性膀胱炎焦慮和抑郁狀況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任路忠;銅陵市學齡前兒童孤獨癥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1年
8 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9 靳宏;幼兒通道轉換效應的內(nèi)隱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10 周德平;腸易激綜合征心理社會的綜合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關于兒童心理行為發(fā)育基本應用量表的建議[J];中華兒童保健雜志;1997年03期
2 王亞萍,周芳,王莉,楊春蘭,朱瑾,何菲,金秀萍,劉曉花,楊娟;628名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02期
3 姚樹橋;適應行為量表及其在精神科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89年03期
4 王民潔,李寶林,陶秋云;適應行為量表的應用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5 周世杰,王和平,程灶火;不同經(jīng)濟文化地區(qū)學齡兒童適應行為的比較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年03期
6 邱景華,陶國泰,于n,
本文編號:13419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chujiaoyulunwen/134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