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強化理論的研究生學術道德養(yǎng)成芻議
本文關鍵詞:基于強化理論的研究生學術道德養(yǎng)成芻議
【摘要】:學術道德培養(yǎng)是研究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核心。當前,高校研究生群體出現(xiàn)的學術風氣不正和學術道德失范等問題日益突出,亟待解決;诖,借鑒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深入分析研究生學術失范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在強化目標、強化物、相倚性以及強化時間等方面進行正確選擇與合理配置,進而改進和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yǎng),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作者單位】: 天津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關鍵詞】: 研究生 強化理論 學術道德
【基金】:天津科技大學青年教師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研究生學術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研究”(項目編號:2014CXSZ03)階段成果
【分類號】:G643.1
【正文快照】: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任務。近年來,研究生群體中屢屢發(fā)生的抄襲或剽竊他人學術成果、捏造或篡改研究數(shù)據、杜撰參考文獻等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不僅浪費了有限的學術資源,而且敗壞了學術風氣,對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鄭重;鄭忠梅;;論研究生學術道德的失范與規(guī)范[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阮云志,張丹香;應用行為強化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謝應寬;B·F·斯金納強化理論探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韓德強;;禁止活體角膜移植的學理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朱建春;張紅;李榮華;;對綜合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的經驗性探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2期
3 賀可太;楊海娜;李蘇劍;;高校博士生學術行為失范原因調查和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程紅艷;學校教育環(huán)境淺探[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王敏;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成因與對策[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王玉春;;芻議大學生休閑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J];時代教育;2012年13期
7 龍曉東;;行為控制與選擇自由的限度——人本主義心理學與行為主義關于人類行為控制問題爭論的比較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陳長坤;李建;;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9 彭寧紅;;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與英語語音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3期
10 申來津;道德激勵的發(fā)生機制及其權變分析[J];東岳論叢;200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肖堅;;學術道德與期刊品牌建設[A];競爭 合作 創(chuàng)新——科技期刊未來發(fā)展之路——第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馬秀娟;;論我國被害人影響陳述制度的構建[A];中國犯罪學年會論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曉明;主體幸福感模型的理論建構[D];吉林大學;2011年
3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魏筠;生活意義: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尋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高曉清;自由,大學理念的回歸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斌玉;生命倫理學的元倫理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8 唐平;異常心理的哲學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唐愛民;道德教育范疇論審理[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艷梅;醫(yī)療保健公正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延麗;我國研究生學術道德保障體系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朱波;高校研究生學術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葛世玲;我國高校研究生德育實施途徑探析[D];河南大學;2011年
4 劉忠霞;新生代農民工休閑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先宏斌;從懲罰到強化的學理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響響;斯金納強化理論及其程序教學在拉丁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烏日古瑪拉;論意志對德性的作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8 潘通高;金融監(jiān)管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孟蕾;碩士研究生學術誠信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郭震;地稅系統(tǒng)基層公務人員激勵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李春;新形勢下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2 陳朝氽;加強高校研究生科學道德教育的探討[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年1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艷;寸曉宏;;高校實施學術道德教育的思考[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田冰;;學術道德改善途徑的研究[J];太原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3 杜金玉;;學術道德問題討論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12期
4 周蓉;陳運雄;;論加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教育[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10年03期
5 王建富;;輔導員與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J];理論界;2010年04期
6 于展;;研究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教育述評[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12期
7 馬曉輝;黃富峰;;關于研究生學術道德的若干問題[J];教育評論;2011年02期
8 ;《研究生學術道德培育研究》簡介[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9 劉偉杰;汪金英;;關于高校教師學術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年03期
10 黃成華;沈玉潔;;研究生學術道德培養(yǎng)機制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喬穎;;加強教師素質和學術道德之建設[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2 韓英;;應用《萬方數(shù)據資源系統(tǒng)》核查論文的真實性和創(chuàng)新性[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唐麗;;學術規(guī)范與平等寬容[A];“中國工程技術哲學的繁榮與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高峰論壇暨遼寧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2005年年會會議交流材料[C];2005年
4 孫永泰;;偽論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對策[A];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孫永泰;;偽論文的成因、危害及防范對策[A];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研究會第14次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教育部社科司"大師風范"課題組;魏志淵;馬栩泉;;弘揚大師風范,加強學風建設促進高校教師隊伍的成長[A];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大安;經濟學者的學術道德及其底線[N];光明日報;2006年
2 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 教授 武建奇;學術道德與科學發(fā)展[N];河北日報;2009年
3 李俠;提升學術道德的三種模式[N];科技日報;2013年
4 張希;樹立科學理想,培養(yǎng)學術道德(三)[N];新清華;2014年
5 張希;樹立科學理想,培養(yǎng)學術道德(二)[N];新清華;2014年
6 記者 豐捷;眾高校健全制度規(guī)范學術道德[N];光明日報;2002年
7 杜邊;以遵守學術道德為榮 以違反學術道德為恥[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胡淼森;將學術道德還原為日常規(guī)范[N];中華讀書報;2008年
9 公安部十三局 丁國強;官員的學術道德有多重要?[N];中國經濟時報;2011年
10 山西財經大學圖書館 高潔 任建英;論基于學術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建設的學生學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N];山西經濟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于美琦;研究生學術道德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2 李瑩;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提升機制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3 劉文華;高校學術道德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黃凱;論學術道德[D];中南大學;2002年
5 焦娜;研究生學術道德養(yǎng)成機制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春紅;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不端行為問題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7 仵文全;當代研究生學術道德觀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8 吳國莎;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實效性的路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4年
9 張瑩;碩士研究生學術道德養(yǎng)成機制研究[D];渤海大學;2014年
10 李姍姍;當代中國高校學術道德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085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60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