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推進及其成效的實證分析
本文選題: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 + 獎助學金體系。 參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年07期
【摘要】:在梳理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背景、目標和舉措的基礎上,利用2010年北京市高校研究生問卷調查數據,對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推進及其成效展開實證分析,并針對未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政策的調整提出了相關建議。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background, objectives and measures of graduate training mechanism reform, and using the data of graduat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in Beijing in 2010,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echanism reform.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djust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項目編號:EIA080266)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鄔力祥;王琳;;完善導師資助制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年04期
2 程斯輝;;改革開放30年: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的關系大調整[J];復旦教育論壇;2008年03期
3 耿有權;;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中的理念嬗變與制度優(yōu)化[J];現代教育管理;2010年03期
4 沈嵐;趙冬梅;;對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思考——以華北電力大學為個案[J];求實;2010年S1期
5 杜娟;施亞玲;;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現狀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年S1期
6 吳曉求;宋東霞;安志偉;;以提高培養(yǎng)質量為核心 全面推進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年04期
7 王仰麟;生玉海;黃俊平;陳秋媛;;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與研究生獎助體系的構建——以北京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年04期
8 尹玉玲;;研究生導師資助制在我國實施的難點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9 梁傳杰;陳晶;;論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的系統(tǒng)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雪萍;;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 培養(yǎng)農村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做法[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09年01期
2 張宏;;淺談研究生助研崗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于福瑩;馬新成;;資助體系在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中的重要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4 白雪飛;;構建以導師為主體的研究生德育協(xié)同式創(chuàng)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3期
5 鄔力祥;王琳;;完善導師資助制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年04期
6 張晶;王世清;趙梅;;中國與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比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8年09期
7 曾紅權;賀浩華;;建立責、權、利統(tǒng)一機制 發(fā)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的主導作用[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9年05期
8 田松杰;汪勛清;王春霞;劉榮樂;;農科研究生課程體系科學構建與優(yōu)化——基于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研究生課程體系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1年12期
9 任黎立;夏云濤;胡安輝;何詣寒;;新培養(yǎng)機制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9年11期
10 孟成民;彭新湘;吳鴻;;地方院校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推進、反思與超越——基于華南農業(yè)大學的實證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徐文;李東陽;;公平視角下研究生資助機制創(chuàng)新探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鮑威;吳宇川;;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推進及其成效的實證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彭安臣;中國博士生資助[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溫靜;美國聯邦政府研究生資助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佳;地方大學研究生教育產學研聯合培養(yǎng)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徐軍;網絡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3 王藝燁;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獎助體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胡夢瓊;我國高校研究生資助體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張霞;培養(yǎng)機制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王超;我國研究生獎助制度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靳培培;碩士生培養(yǎng)問題與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8 龍棟煒;中國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政策的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9 鄒穎婷;中美研究生資助的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10 王怡;甘肅省屬高校研究生教育現狀調查[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艷收;;實行導師資助制的幾點思考[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2 李科;;關于研究生教育收費與保障機制建設的思考[J];大眾科技;2006年06期
3 楊頡;;71所重點大學2000-2004年辦學情況的定量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03期
4 彭國華,許昌敏;對“導師負責制”下研究生培養(yǎng)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年06期
5 成建平;韓萍芳;;運用激勵理論完善研究生培養(yǎng)激勵機制[J];江蘇高教;2006年02期
6 門相國,李曉明;論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市場評價機制的建立[J];理論月刊;2003年04期
7 楊衛(wèi);;導師要則[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07期
8 梁傳杰;;對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09期
9 方展畫;美國高校研究生的學費及資助[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年01期
10 武毅英;陳夢;;困惑與出路:對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永發(fā);FDI對我國職工工資影響的實證研究[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覃劍波,王燕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號傳遞的實證研究[J];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鄭一虹;黃素芬;樓程富;;大學形象要素影響考生選擇大學的研究[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6年10期
4 雷蔚真;鄧力;;批判研究與實證研究的對比分析——加拿大國家研究教授趙月枝做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學術沙龍[J];國際新聞界;2006年11期
5 王艷玲;;教育研究的實證框架:一個案例分析——香港教育學院羅厚輝博士訪談[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12期
6 彭志軍;羅韻軒;;我國銀行業(yè)流程再造實證研究——基于平衡記分卡視角[J];求索;2008年06期
7 ;《統(tǒng)計研究》2008年總目錄[J];統(tǒng)計研究;2008年12期
8 王志敏;;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的調查與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9 高嘉陽;孫高潔;;數字娛樂信息產業(yè)市場運營模式:中韓兩國比較[J];學術研究;2010年11期
10 岳禎;;語塊與高級英語學習者寫作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新鋒;;低碳經濟視角下貴州省人居環(huán)境與能源消費關系實證研究[A];2010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0年?ǘC];2010年
2 姜光磊;;基于宏觀視角的消費需求實證研究[A];《武漢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劉莉亞;;不同經濟背景下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影響差異化的實證研究[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10)[C];2010年
4 龍立榮;陳雪玲;;論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的關系[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趙伶俐;;當代中國青年審美價值觀實證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童瑩娟;王喬君;;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服務質量評價模型及實證研究[A];第三屆全國體育產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8年
7 李素云;趙京生;;試論王清任是經絡實證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A];中國針灸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集)[C];2009年
8 彭國勝;;農民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觀體驗與政府信任的構建——基于貴州省的實證研究[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何遠梅;;對體育營銷中品牌社群的消費價值實證研究[A];首屆中國體育產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5年
10 李瑞;;武漢市鄉(xiāng)鎮(zhèn)政府體制改革的實證研究——基于武漢市八個鄉(xiāng)鎮(zhèn)的調查[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海通證券研究所 婁靜;多股制衡與公司業(yè)績實證研究[N];證券時報;2001年
2 魏德東;宗教實證研究:從美國到中國[N];中國民族報;2008年
3 東證期貨研究所 陸兼勤 徐玨;宏觀經濟與商品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N];期貨日報;2009年
4 ;媒介的市場定位[N];中華新聞報;2000年
5 錢建強;不能用法律之刀剔除文化印象[N];光明日報;2009年
6 郝文明;試析會計規(guī)范研究與實證研究[N];中國審計報;2002年
7 張燕;淺談財務預警實證研究的發(fā)展[N];中國審計報;2005年
8 魏德東;當代中國宗教實證研究的新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6年
9 ;關于棉花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與數學分析[N];期貨日報;2004年
10 北京首創(chuàng)期貨研發(fā)中心 張良貴 劉旭;股票分紅事件對股指期現套利策略優(yōu)化實證研究[N];期貨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玲;中國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管理策略實證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2 金濤;利率、股價和匯率關聯的實證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3 楊麗麗;國際化與企業(yè)績效的理論及實證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4 王革平;中國金融市場最優(yōu)均衡理論與實證研究[D];同濟大學;2004年
5 蔣東仁;論產業(yè)集群及其成長中的政府行為[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6 楊薇;轉型經濟下我國上市公司債務期限結構的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7 赫鳳杰;公司資本結構戰(zhàn)略效應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8 閆森;東盟五國通貨膨脹的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9 崔渭;中國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績效關系評價模型及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譚小平;我國上市公司債務期限結構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河;成都市城市化與城鄉(xiāng)居民收入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1年
2 吳君;北京市CBD地區(qū)白領員工“過度勞動”狀況的實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年
3 韓劍宇;博客對消費者購買意愿影響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宋曉旭;影響大學生就業(yè)的個體因素實證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李超;上海股票市場節(jié)日效應的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6 王蓓蓓;遼寧省低碳經濟與產業(yè)發(fā)展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7 陳超嫻;公司治理對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8 沈俊媛;昆明地區(qū)自助加油站用戶接受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李強;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影響區(qū)域競爭力的實證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賈英;江蘇省義務教育投資差異的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304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203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