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導師與研究生的理想互動特征研究
本文選題:轉型期 + 導師—研究生。 參考:《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既往相關研究多聚焦于問題和困難類的描述和分析思考,缺乏積極心理取向的質性研究。筆者以我國社會轉型期這一特殊時點為研究背景,通過對15名研究生進行半結構式電話訪談和主題分析,得出導師與研究生互動的6類理想特征的三級編碼:1.互動關系屬性;2.互動內容;3.互動頻度;4.互動深度;5.互動氛圍;6.其他。導師與研究生理想的互動特征中兼有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轉型特點,導師的權威角色等特征結合社會群體背景研究更具有時效性。
[Abstract]: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nd lac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orient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pecial time point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of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d telephone interview and thematic analysis of 15 graduate students, the author obtains the three-level encoding of the six ideal characteristics of tuto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1.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ttributes. Interactive content. The frequency of interaction is 4. Interactive depth 5. Interactive atmosphere 6. Oth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uto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tim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tors' authoritative role are more time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ocial group background research.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同濟大學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金資助(10JDSZ2018)
【分類號】:G6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周光禮;;轉型期中國師生關系的重構:變革及其規(guī)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13期
2 何作井;李林;周震;;論研究生教育中師生關系的異化與重構[J];外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邵曉楓;廖其發(fā);;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研究述評[J];學前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周川;;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及其問題[J];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秀平;黎平輝;;要素主義師生觀對我國當前師生關系定位的啟示[J];班主任;2008年11期
2 孟羽;;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3 孫德魁;江濱;;和諧校園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10期
4 王艷霞;李波;;國外導師與研究生關系對我國的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5 王磊;;大眾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管理探討——以過程管理為視角[J];中國電子教育;2010年04期
6 張康華;曹小華;謝寶華;陶春元;占昌朝;;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與實踐[J];化學教育;2011年02期
7 樂江;周光禮;;“導師制”與“老板制”——中外醫(yī)學院校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比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金虹;;微生物教學中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J];甘肅科技;2011年04期
9 李豐;;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政治課創(chuàng)新教學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7期
10 蘇傳祿;;淺談中學數學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2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樹培;珍視不可測量之物[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曉芬;農村混讀班早期教育現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一軍;從“高深學問”到“個人知識”[D];南京大學;2012年
4 王小溪;幼兒園教師專業(yè)倫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春燕;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課堂[D];蘇州大學;2010年
2 徐斌;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促進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春偉;河南省本科體育院校師生關系類型及影響因素分析[D];河南大學;2011年
4 張升月;交往理論視域下大學本科課堂師生精神互動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包紅燕;研究生師生交往狀況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熊娜;JDCS模型視角下工科碩士層級師生關系異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水嬌嬌;高中歷史課堂師生互動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丁楠;雙語教學一類模式的民族小學《漢語》課堂師生言語互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劉慧;初中階段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薛艷;研究生教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嘯;;教育人學內涵探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1期
2 張彥君;師生關系的心理學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3 王金云;論建構主義的師生角色觀[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孫喜亭;也談教學中的師生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10期
5 葉上雄,唐安奎;教師主導能“消解”嗎?——關于教師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師生關系的討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年11期
6 王紅霞;淺談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年11期
7 馮建軍;論交往的教育過程觀[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8 李方;后現代教學理念探微[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毛豪明;;論指向生活意義的情感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10 俞俏燕;論交往學習對傳統(tǒng)學習范式的超越[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智祥;;轉型期非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的影響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年06期
2 董圣足;;轉型期民辦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20期
3 廉永杰;轉型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特性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4 徐涌金;明確中層管理干部要求促進轉型期高校管理工作[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5 金光;孫啟林;;轉型期蒙古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J];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6 黃建宏;;論轉型期高校隱性德育機制的構建[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7年07期
7 方躍平;;高校師生關系畸變的主要原因解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夏兵;何景春;付艷鋒;;轉型期多科性教學研究型的問題與對策——以大學學科建設為例[J];管理觀察;2009年16期
9 唐繼瓊;;論如何做好大學新生的轉型期工作[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3期
10 陳文濤;;高校學生管理轉型期的學分制學籍管理體系[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趙艷玲;;高校新型智庫在推動地方科學發(fā)展和科學決策中的作用[A];第六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11年
2 宋愛軍;;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研究——以美、英、德、韓為例[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3 劉小芳;;教育尋租視野下的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朱志成;;論高等農業(yè)教育政府管理理念的更新[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閻改鳳;;學習陶行知德育思想 教人求真 學做真人[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6 劉殿樣;;論聞一多之于中國現代大學文化的建構[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7 趙德平;;研究生教育外部質量保障[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承鰲;;民辦高校貴在“明”[A];中國民辦教育家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曉燕 本報記者 李播;轉型期引智校企握手應另辟出路[N];黑龍江日報;2004年
2 郭英劍;百年之后,您想讓人記住您什么[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3 燕農;辯證看待高校社會聲譽下降[N];江蘇法制報;2007年
4 中國民辦教育協(xié)會副會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季明明;轉型期民辦高校如何做到科學發(fā)展?[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5 楊靜;財務管理模式進入轉型期[N];濟寧日報;2006年
6 劉愛萍;“鯰魚”游進民辦大學激活辦學模式[N];消費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李為民 實習生 翟步庭 馮杰;回望四年 可曾留憾[N];山西日報;2006年
8 甘陽;大學的文化之根[N];21世紀經濟報道;2006年
9 記者 周暹;做好服務共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qū)[N];北京日報;2006年
10 本版編輯邋 余靖靜 王學良;“西點班”:讓中國式大學生活來得晚一些[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寶歌;教師教育轉型期地方高師院校師范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林榮日;制度變遷中的權力博弈[D];復旦大學;2006年
3 劉暉;轉型期的地方大學治理[D];廈門大學;2007年
4 廉軍;轉型期的獨立學院公共治理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艷;轉型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呂文勝;轉型期俄羅斯高等師范教育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志偉;試論民辦本科院校的轉型與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應光明;轉型期杭州市民辦高等教育機構發(fā)展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孔德民;轉型期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管理中的預警機制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雅婷;轉型期公立高校國有資產運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7 李卓W,
本文編號:1897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89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