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全日制教育碩士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與組織
本文選題:教育碩士課程內(nèi)容 切入點:價值取向 出處:《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是全日制教育碩士課程開發(fā)的核心任務(wù),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應(yīng)符合實踐應(yīng)用的知識觀,應(yīng)基于職業(yè)化的發(fā)展觀,應(yīng)充分考慮引導(dǎo)行動反思的實踐觀。在選擇標準方面,應(yīng)注重內(nèi)容的基礎(chǔ)性,應(yīng)面向教師的職業(yè)生活,并與研究生教育的特點相適應(yīng)。應(yīng)將教師職業(yè)、學科專業(yè)、學生學業(yè)植入全日制教育碩士教育的范疇,按照"鏈"的相互銜接和融通對課程內(nèi)容進行選擇與組織。
[Abstract]:The selec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is the core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ll-time education master's curriculum. The choice of curriculum content should accord with the knowledge view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view. We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practical view of guiding action reflection. In the selection of standard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basis of content, face the professional life of teachers, and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Students' studies are embedded in the category of full-time education master's educ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are selected and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e linkage and integration of "chain".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2009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BFA090081)
【分類號】:G64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秀麗;;關(guān)于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與心理素質(zhì)的一點思考[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鄒農(nóng)基;楊亮;;論道德責任教育——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種選擇[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年05期
3 周曉虹;;大學生就業(yè)價值取向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張彬;張金鳳;;淺議八榮八恥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導(dǎo)向作用[J];法制與經(jīng)濟(下半月);2007年10期
5 串冬梅;;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體系構(gòu)建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林大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價值取向探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年09期
7 趙志強;;淺析高等教育政策的價值取向——以獨立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21期
8 丁慎軍;孫秀燕;;論新時期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其價值觀教育[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9 戴巧平;;審美人格與高校校園文化審美人格化[J];文教資料;2009年27期
10 東梅;;試論醫(yī)學院校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相關(guān)問題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shù)文庫》(中)[C];2011年
2 劉小菊;;在大學生中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問題分析及對策[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朱曉剛;;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下我國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特征[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沈忻昕;華玉介;鄭古蕊;;沈陽市大學生就業(yè)誤區(qū)的剖析[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宋明霞;歐陽勝權(quán);;高校“90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心理特點解析[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周春國;;新時期提高黨在高校青年學生中的影響力問題研究[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司樹鵬;;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與重構(gòu)[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劉獻君;;論適應(yīng)高等教育強國建設(shè)要求的高等學校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蔣惠玲;;試論我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之理性[A];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與建設(shè)高等教育強國——2010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登封市人民法院 郭叢生 劉隆斐;大學生當村官彰顯可貴的價值取向[N];河南科技報;2006年
2 王永成;淺談盤活入警大學生資源[N];邊防警察報;2008年
3 記者 何國慶 姚學文;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著眼長遠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N];湖南日報;2009年
4 黃順;畢業(yè)生應(yīng)調(diào)整價值取向[N];深圳商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雙華斌;經(jīng)管教育應(yīng)注重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四川科技職工大學 潘傳輝;當前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分析及對策[N];消費日報;2009年
7 西北師范大學高教所 安心;西部高等教育宏觀管理制度的價值取向[N];光明日報;2000年
8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副院長、兼書法藝術(shù)教育研究所所長 郜錦強;大學書法課不是“寫字課”[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董澤芳;大學發(fā)展的主要特征[N];光明日報;2006年
10 黔江區(qū)委常委 宣傳部部長 任光明;給“黔江精神”賦予新內(nèi)涵[N];重慶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價值取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2 熊華軍;意義生成:當代大學教學價值的新取向[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鐘勇為;沖突與調(diào)諧:大學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探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孫曉玲;大學生自我透視的時間距離效應(yīng)[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吳新穎;當代青年價值觀構(gòu)建與培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6 山鳴峰;人本與效率[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荀振芳;大學教學評價的價值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8 吳國娟;大學制度倫理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高山;大學學科文化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王玲;美國知識觀轉(zhuǎn)型與大學本科教學模式變革之關(guān)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北坪;新聞輿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有效影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2 陳忠群;論中國大學精神的危機與重建[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唐明軍;當代研究生價值取向問題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4 劉小云;當代大學生個人主義現(xiàn)象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志瑋;高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人本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6 宋洪興;當代大學生的個人主義價值取向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暢;中美大學生文化價值取向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8 朱永坤;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萍;論大學生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陳飛;明明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價值取向[D];河海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25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62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