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創(chuàng)新
本文關鍵詞: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精神 高層次人才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社會責任感 思想問題 培養(yǎng)的 實踐能力 健康成長 出處:《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研究生是國家培養(yǎng)的高層次人才,與大學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層次更高、難度更大,更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高層次人才。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把創(chuàng)新作為重中之重,注重創(chuàng)新,突出創(chuàng)新,推進創(chuàng)新。
[Abstract]:Graduate students are high-level talents trained by the state. Compared with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higher in level and more difficul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xplore innovation in practice. Innov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high-level talents of innovation. Therefore,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innovation, highlight innovation, and promote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黨委;
【分類號】:G64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危;;引導專業(yè)興趣與培養(yǎng)研究能力并舉——以鄭州大學考古專業(yè)為例[J];文教資料;2010年05期
2 汪豐云;魏先文;張洪濤;商永嘉;張武;;本科生與研究生互動實驗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0年01期
3 唐玉珍;;關于高校研究生教育二級管理模式的思考[J];才智;2010年03期
4 ;首屆全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征文啟事[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5 李醒民;;我是這樣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的[J];學術界;2010年02期
6 侯金才;李靜平;于海濤;;導師小組制培養(yǎng)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7 李曉軍;;淺談研究生素質教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年05期
8 劉展華;林麗珠;趙燕;;拓展中醫(yī)腫瘤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年03期
9 邵永斌;王志君;;關于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10年01期
10 楊天水;;日本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討——以日本神戶大學地球行星科學系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澤勤;柴永艷;;基于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工科學生教學實踐研究[A];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究——第六屆全國高等院校制冷空調學科發(fā)展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劉志斌;楊冀平;;加強高等中醫(yī)院校傳染病學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A];全國第3屆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暨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yè)委員會第2屆委員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周新梁;;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教育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A];第二屆全國農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錢恂熊;;百年河!娙瞬诺膿u籃[A];中國水電100年(1910-2010)[C];2010年
5 韓晶巖;;北京大學醫(yī)學部中西醫(yī)結合教育體系[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教學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瞿筱逸;姚斐;;淺談中醫(yī)院校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幾個問題[A];中國針灸學會針推結合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針灸教育與腧穴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倪鋼;;論“為國服務”與自然辯證法課程創(chuàng)新[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專家專題論壇“在為國服務中發(fā)展自然辯證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陳傳寶;;建設交叉學科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9 鮑威;吳宇川;;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推進及其成效的實證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胡云安;李海燕;;研究生指導探索與實踐[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2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3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4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5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6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7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8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9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叢民;山東65人因學術不端“丟”學位[N];工人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潔;中國研究生招生制度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余峰;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彭安臣;中國博士生資助[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徐亞清;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協(xié)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余峰;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國棟;我國貫通式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7 楊志宏;高校組織結構測度方法及應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8 李世彬;中國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發(fā)展與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9 殷朝暉;論國家科研體制建設與研究型大學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10 胡玲琳;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志娥;基于提升研究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學基層學術組織變革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遇春;教育學碩士研究生擇業(yè)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梁曉風;我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課程體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紅君;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主體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5 楊花;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和合”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張輝;高?鐚W科組織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的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吳鳳;研究型大學跨學科組織的運行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姜昆;某綜合大學醫(yī)學院應屆畢業(yè)研究生就業(yè)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于惟惟;基于PM的工科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評價[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范軍偉;我國現(xiàn)行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審核機制改革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17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jsjy/151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