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將增設3所幼兒園
本文關鍵詞: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將增設3所幼兒園
更多相關文章: 新加坡教育 教育部網(wǎng)站 兒童護理 黃志明
【摘要】:正據(jù)新加坡教育部網(wǎng)站2017年2月8日消息,為滿足榜鵝市對學前教育場所的不斷需求,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將在該地區(qū)開設3所新的公立幼兒園,這將隸屬于教育部的15所幼兒園增加至18所。新的教育部幼兒園將與綠洲小學、灣景小學和河道小學合辦,共同開設四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關鍵詞】: 新加坡教育;教育部網(wǎng)站;兒童護理;黃志明;
【分類號】:G619.339
【正文快照】: 據(jù)新加坡教育部網(wǎng)站2017年2月8日消息,為滿足榜鵝市對學前教育場所的不斷需求,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將在該地區(qū)開設3所新的公立幼兒園,這將隸屬于教育部的15所幼兒園增加至18所。新的教育部幼兒園將與綠洲小學、灣景小學和河道小學合辦,共同開設四學時幼兒項目,此外,每周一至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西慰;;新加坡教育的優(yōu)勢[J];世界教育信息;2003年11期
2 徐靜;新加坡著力建設“思考型學校,學習化國家”[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3 李世清;來自小留學生父母的體會 新加坡教育 處處看成績 時時有機會[J];出國與就業(yè);2003年06期
4 陶也青;提升教育的品質——新加坡教育發(fā)展的啟示[J];南昌高專學報;2004年03期
5 王春鵬;新加坡教育應對經(jīng)濟轉型的措施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5年06期
6 王春鵬;;新加坡:教育加速經(jīng)濟轉型[J];科教文匯;2005年Z1期
7 潘繼云;;新加坡教育三點啟發(fā)[J];基礎教育;2006年10期
8 于紅;;我在新加坡當公務員[J];國際人才交流;2006年09期
9 王磊;;新加坡中小學創(chuàng)新教育政策分析[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報;2007年02期
10 魏春洋;楊曉龍;;寬容、開放、務實的新加坡教育[J];世界文化;2007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延昭;;教育新模式,共促新發(fā)展——新加坡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運用[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2 孔劍;;淺談新加坡本科光電課程教育[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09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國家認同感的教育措施[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湯潔文;;在審視中思考 在思考中奮進[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5 賀圣達;;儒家學說與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設[A];孔學研究(第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首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首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6 郭偉偉;;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成功實踐——透視新加坡社會保障制度[A];“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嘯天 編譯;以色列加入“進口”新加坡數(shù)學教育行列[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奚正東;雙重認證護航中國留學生[N];成都日報;2007年
3 劉妮;沈陽與新加坡合作漸入佳境[N];沈陽日報;2007年
4 通訊員 戴興海邋記者 雙生;南京與新加坡教育“深度結親”[N];南京日報;2007年
5 見習記者 陸振華;新加坡的“官媒”[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6 奚正東邋本報記者 宋舒娟;新加坡大學任你選[N];成都日報;2008年
7 新加坡特派記者 劉禹兵;新加坡教育的國際地位居前三名[N];今日信息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石鎮(zhèn);新加坡以頂級酬勞吸引全球人才[N];西部時報;2009年
9 記者 黃穎;把成都與新加坡的交流合作推向深入[N];成都日報;2010年
10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 胡樂樂;新加坡教師信約發(fā)揮力量[N];中國教育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錦文;中醫(yī)學在新加坡的歷史現(xiàn)狀研究及其前景展望[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普琳焱;《培育幼兒:新加坡學前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尹晗笑;21世紀以來新加坡高等教育變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3 黃雯雯;中國與新加坡小學社會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4 邊靜;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5 曹青;新加坡“樂學善用”教育理念及其在學前華文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6年
6 程誠;新加坡普通學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現(xiàn)狀考察[D];南京藝術學院;2014年
7 朱壽清;實用主義主導下的新加坡教育[D];云南大學;2010年
8 喬文華;新加坡國家認同的構建及其與現(xiàn)代化關系[D];西北大學;2009年
9 杜文玲;中國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路徑比較探析[D];安徽大學;2010年
10 林婀苗;美國、日本和新加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政治因素比較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59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ejy/55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