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在學校管理中的影響
[Abstract]:The level of school management is related to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l institution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志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非正式制度視角思考[J];理論探索;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國艷;制度分析視野中的學校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潘杰;班級組織隱性德育的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鳳君;學校制度對教師職業(yè)道德形成的影響及對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明宏;中小學教代會制度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小聰,程鵬;非正式制度的管理效能及其建設[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2 何蘭萍 ,陳通;農村社會控制弱化與農村非正式組織的興起[J];理論與改革;200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俊興;;智慧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教書育人;2010年05期
2 王理;;正確認識西方經濟學的非正式制度演化理論——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視角[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劉遲;;制度理論溯源、定義及類型探析[J];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06期
4 陳紅;;學校管理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J];民主;2010年04期
5 周進;;學校管理中自然疏導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0年10期
6 魏建國;;法治現(xiàn)代化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非正式制度與本土資源——以普遍信任為視角[J];學術論壇;2010年05期
7 田旭明;沈其新;;新時期黨的反腐倡廉建設的制度效能[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易輝亮;;學校管理與校長權威[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0年07期
9 包兵兵;;再論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對學校管理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0年10期
10 崔峰;;對學校管理的三點體會[J];甘肅教育;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婧;;規(guī)則尊重與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構建[A];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礎——2010城市國際化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肖淑玉;周建;劉小元;張文隆;;東道國制度環(huán)境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彭小兵;;信任、社會資本積累與地震災區(qū)的社會秩序重建[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4 何曉星;;論中國轉軌采用了“迂回過渡”道路——一個改革方式的新概念[A];中國經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5 羅峰;;制度、文化與政黨權威:理論上的關聯(lián)[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6 丁建軍;張海燕;楊宗錦;;社會資本、商業(yè)集群與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研究[A];湖南省經濟學學會年會暨科學發(fā)展觀與湖南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游春;;規(guī)則與規(guī)范:集體行動的實現(xiàn)路徑——業(yè)主自治的組織理論與實證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翟靜麗;;我國中小學變革的成本分析[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葉戰(zhàn)備;;我國政治參與的非均衡性及其化解——制度主義的視角[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8年年會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與世界社會主義》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高和榮;;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可持續(xù)研究——基于部分經濟發(fā)達城市的經驗[A];福建省社會學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 許正文;一部面向現(xiàn)實問題的基礎理論探索力作[N];陜西日報;2010年
2 徐金才 江蘇省邗江中學校長、黨委書記,江蘇省特級教師;合道德:讓教育回歸本真[N];江蘇教育報;2010年
3 福建社會科學院 周道華;建設非正式制度有利于社會和諧[N];福建日報;2010年
4 王澤填 姚洋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完善制度有助提高投資水平[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5 ;美國柯蓋特大學龍小寧教授:中國的產業(yè)集群是重要創(chuàng)新力量[N];消費日報;2009年
6 孟澍菲;謝暉:從法哲學到民間法[N];檢察日報;2008年
7 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饒斌;政府治理與善治[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8年
8 徐殿龍;模式并非定式[N];經濟參考報;2008年
9 馮維江;公民良好行為靠“法”治更靠“教”養(yǎng)[N];上海證券報;2008年
10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成言邋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莊德水;科學配置權力,遏制行政執(zhí)法職務犯罪[N];檢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平;中國私營企業(yè)誠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童欣;中國家庭經濟行為的制度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3 李丙紅;省級政府人力規(guī)模差距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武漢大學;2010年
4 王曉冬;國外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經驗—一種制度經濟學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5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陸冰然;非正式制度,,社會資本與契約選擇[D];南開大學;2010年
7 白千文;廣義制度關聯(lián)性視角下的轉軌路徑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閆永琴;中國西部經濟內生增長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9 遲鐵;轉型時期中國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田克禎;農村制度變遷中政府主導邏輯的困境與超越[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加楨;社會資本視角下的農戶非農經營參與[D];浙江大學;2011年
2 沈公韜;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規(guī)制制度變遷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3 葉明珠;國際化動因、內向國際化經驗對民營企業(yè)進入模式的影響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4 蔣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國礦業(yè)城市轉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5 趙迎慧;關于企業(yè)信譽缺失問題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雪梅;中外期貨市場發(fā)展的比較制度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7 李男;非正式制度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孫莉莉;“三西”移民社區(qū)居民討論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王穎;我國高校管理中學生權利保障機制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瑞敏;近代陜商經營管理制度變遷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1663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16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