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社會中的教育管理——全國教育管理學科學術年會綜述
本文選題:教育管理學科 + 教育管理研究; 參考:《中小學管理》2004年12期
[Abstract]:......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教科院 東北師范大學教科院
【分類號】:G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錦容;;打造學校品牌 實施優(yōu)質教育[J];教育導刊;2006年09期
2 閆德明;;學校品牌的涵義、特性及其創(chuàng)建思路[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3 楊衛(wèi)國;;校長·學校文化·學校品牌[J];教育導刊;2009年11期
4 楊春;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學校財務管理的創(chuàng)新[J];科技資訊;2005年22期
5 李清;顧海冀;;從SK-Ⅱ看學校品牌的塑造和保護[J];時代教育;2006年S3期
6 徐才根;;論學校品牌策劃[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景國宏;;雕琢教師形象 打造學校品牌[J];教育革新;2004年03期
8 王少華;;關于學校品牌形成的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10年21期
9 陳煜祥;學校:由管理而經(jīng)營[J];廣東教育;2004年09期
10 閻德明;;學校品牌的文化品味[J];山西教育(綜合版);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大友;;創(chuàng)新科技教育,塑造學校品牌[A];低碳經(jīng)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恒;;學校品牌經(jīng)濟學論綱[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路德維珂·科拉羅;胡詠梅;梁文艷;;教育政策的監(jiān)測與評價:概念、作用、系統(tǒng)框架[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張珠;陸敏剛;;樹學校品牌 育時代英才——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 樹學校品牌的實踐與體會[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三——“陶花”綻放江南岸[C];2002年
5 劉繼和;米佳琳;陳芳芳;;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教師能源教育政策及啟示[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6 田靜;施江濱;;美國教育政策中“農(nóng)村”概念界定的應用與問題[A];農(nóng)職業(yè)教育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 翟巧相;;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齊紅深;;試析歷代教育政策對滿族教育的作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熊亞;;解讀“農(nóng)村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新機制”[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辛成;如何打造學校品牌[N];銅川日報;2009年
2 袁光宇;建設特色文化塑造學校品牌[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鮑傳友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講師 “985”基地研究員;學校品牌的內涵與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1年
4 鮑傳友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學校品牌建設:政府的“有為”與“不為”[N];中國教育報;2011年
5 劉曉松 史衛(wèi)中 張志軍;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學校品牌的“代言人”[N];江蘇教育報;2011年
6 大連育明高中校長 劉春普;在管理創(chuàng)新中提升學校品牌[N];大連日報;2009年
7 劉祥君 袁紹玨;巴州區(qū)尹家小學:全力打造農(nóng)村學校品牌[N];四川日報;2010年
8 朱小蔓;我對學校品牌管理的三個主張[N];光明日報;2005年
9 ;打造學校品牌:教師是第一資源[N];中國教師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李曜明;尋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卉;跨文化語境下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4 馬麗玲;教育政策與臺灣1950-60年代文學[D];吉林大學;2005年
5 許建美;教育政策與兩黨政治——英國中等教育綜合化政策研究(1918—1979)[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周彬;教育政策基礎的經(jīng)濟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全力;國家教育政策對基層教育管理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高學貴;我國農(nóng)民教育政策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10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志偉;30余年教育管理學科的研究取向[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2 郭丹丹;教育資源積聚與政府政策選擇[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蔣媛媛;1978年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政策研究——價值觀念的變遷及其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葛安娜;從“減負”反觀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彭華安;獨立學院政策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胡菡;我國“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價值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建軍;倫理視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價值取向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彭術連;建國后來華留學生教育政策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10 樊凌衡;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及其對中國教育政策的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223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2022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