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管理旨趣反思與建構
本文選題:校本管理 切入點:旨趣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8期
【摘要】:校本管理是指為了促進學校的發(fā)展,所有遵循民主參與規(guī)則的人(或組織)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來的一種民主管理模式。這些民主參與規(guī)則就是參與者自愿、真誠參與學校的決策,并積極主動地為增強學校活力、提高學校辦學質(zhì)量做出實質(zhì)性的貢獻。本文在反思批判學術界已有校本管理旨趣的基礎上,重新理解了“民主”內(nèi)涵,構建了民主旨趣的校本管理模式。
[Abstract]:School-based management (SBM) is a democratic management model in which all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who follow the rules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participate in schoo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These rules of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are voluntary, sincere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decision-making,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enhancing school vitality and improving school quality.On the basis of rethinking and criticizing the existing purport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reunderstands the connotation of "democracy" and constructs the School-based management mode of democratic purport.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7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劉杭玲;特許學校:美國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2 陳建吉;當代西方學校管理的新模式——校本管理[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超;;我國高等學校實施問責制的可行性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王雪敏;;淺談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型教師素質(zhì)[J];成才之路;2010年17期
3 周建民,侯小波;西方校本管理及其對我國教育管理研究的啟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余進利;;學校領導五向度模式與校長培訓[J];教師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劉保良;徐健;韓清恩;;高職高專院校院系兩級教學管理體制研究(上)[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劉保良;徐健;韓清恩;;高職高專院校院系兩級教學管理體制研究(下)[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7 曾雄軍;美國校本管理運動探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陳煒;;淺談學生評估在中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06期
9 姜野軍;;論基于全面發(fā)展理念的全員參與式學校管理[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吳后啟;;論小學校長負責制的制衡[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永春;;職業(yè)技術院校效能初論[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2 李莉;;網(wǎng)絡對教師和幼兒科學素養(yǎng)提升的研究[A];創(chuàng)新在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生;校長決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馬廷奇;大學組織的變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3 李敏;美國教育政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利;學校課程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芳;中小學校長勝任力模型及其與績效的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牙韓高;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領導方式與領導效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7 曲波;創(chuàng)新型大學建設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8 張恰;教師培訓教材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孫錦明;中學校長領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玉芳;論中小學校長領導力及其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果強;中小學校長領導力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殷建華;中小學“校本管理”模式的構建[D];蘇州大學;2002年
3 韓伏彬;美國特許學校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陳惟理;合作競爭 共同提高[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清;現(xiàn)代中小學校長用人策略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豐偉;放權·選擇·自主辦學——美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雷彥興;美國校本管理實踐的經(jīng)驗與教訓[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許松芽;新手—熟手—專家型教師成長的學校生態(tài)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馬英;“教學科研型”高校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李向皇;校本管理理論在我國基礎教育管理改革中應用的思考[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史勝;;關于教學反思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2011年24期
2 沈華;;反思,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3 馬志強;;從校本管理談校長負責制[J];甘肅教育;2011年15期
4 王秋玲;;分析課后“軼事記錄”的作用和對策[J];中學生數(shù)理化(高中版·學研版);2011年07期
5 顧蓉蓉;;對師德建設的反思與建議[J];文教資料;2011年21期
6 李鍇;;由教育現(xiàn)實引發(fā)的關于教育理論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1年19期
7 顏敏;;郁達夫的南洋形象——有關“南洋郁達夫”研究的清理與反思[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馮群英;;對當前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反思[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9 邱福強;;滲透數(shù)學文化 體現(xiàn)人文關懷[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10 付先全;;教育不能承受之輕——對現(xiàn)實世界中教育思想缺失的反思[J];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史德志;;校本管理的實踐與思考[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2 梁大明;;關于防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反思[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豬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回盛生物”杯全國養(yǎng)豬技術論文大賽論文集[C];2009年
3 熊賢君;張雪強;;杜威“教育即生活”新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陳海昌;;注重解題后反思,提高思維品質(zhì)[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殷樹鳳;;校本管理中的校長角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王恩界;;實踐社會心理學的內(nèi)涵與建構[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李琛;;論中國旅游容量研究的誤區(qū)[A];旅游業(yè):推動產(chǎn)業(yè)升級和城市轉(zhuǎn)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王常松;;對中醫(yī)診斷學相關研究的困惑[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診斷學分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李福春;;外國教育史學科在中國的演進與整體性反思[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蘭卓;鄭清賢;;自然保護區(qū)旅游資源開發(fā)的反思[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二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宜都市姚家店中學校長 何方金;以文化建設促進校本管理[N];宜昌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葉莎莎;中小學校本管理該怎么管[N];中國教育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肖來穩(wěn);曲靖市北關小學校本管理創(chuàng)佳績[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葉莎莎;校本管理如何管出實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5 丁昌國 淄川第一中學校長;創(chuàng)新校本管理 促進和諧發(fā)展[N];淄博日報;2009年
6 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肖峰;反思出一個良性循環(huán)[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7 程方平;“校本管理”時代正在到來[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孫偉華;廈華率先反思[N];中國質(zhì)量報;2000年
9 尼志堅;經(jīng)常反思夠不夠“格”[N];解放軍報;2000年
10 陸亨俊;對“新經(jīng)濟”的幾點反思[N];經(jīng)濟參考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海麗;經(jīng)濟利益多元化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澍;尋求恰當?shù)闹R論立場[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獻玲;中國民辦教師始末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賀文瑾;職教教師教育的反思與建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呂穎;反思與建構[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秦春;中國文學教育歷史軌跡及價值反思[D];蘇州大學;2009年
7 劉宇文;社本主義教育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俞海洛;當代中國大學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學;2005年
9 黃映愷;20世紀書法美學的建構與反思[D];浙江大學;2007年
10 劉合榮;事實與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欣;行動研究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田俊芹;勞動教養(yǎng)制度的反思與出路[D];山東大學;2007年
3 郝珊珊;大陸網(wǎng)絡文學的十年發(fā)展和現(xiàn)實反思[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駱悟捷;社會法總論研究的反思與完善[D];湘潭大學;2006年
5 朱樹靜;初中語文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開展與反思[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楠楠;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繼承和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許華;漸變與反思[D];南昌大學;2007年
8 李廣踐;對J.House翻譯質(zhì)量評估模式的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姜正君;市民社會與國家關系的理性之思[D];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09年
10 吳可峰;教學行動研究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09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709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