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資歷框架改革的歷史視角、現實策略與未來研判
發(fā)布時間:2021-04-18 18:55
澳大利亞資歷框架是澳大利亞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關鍵部分,為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未來技能的需求,2018年,澳大利亞政府對資歷框架進行了新的修訂和改革。新一輪改革重點是面向工業(yè)4.0和人工智能新時代,重新審視資歷框架的功能定位,重新定義學習成果及其分類,重新構建資格類型和分級標準,重新設計資格路徑,完善資格政策。未來澳大利亞資歷框架的發(fā)展取向是構建靈活多樣的資格體系,改善學習量和學分計量,更好地支持學校、職業(yè)教育與培訓部門和高等教育部門的銜接,推動資歷框架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研究和梳理其改革內容和發(fā)展趨勢,對我國資歷框架的開發(fā)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文章來源】: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歷史視角:澳大利亞資歷框架改革背景與動因
(一)國家資歷框架全球發(fā)展呈現的特征
1. 超越經濟和生產力視角,推動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2. 擴大和更新學習成果領域,滿足新技術的技能要求
3. 區(qū)域資歷框架合作加強,促進全球交流與融通
(二)澳大利亞社會發(fā)展與資歷框架改革
1.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持續(xù)影響
2. 人口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的挑戰(zhàn)
二、現實策略:澳大利亞資歷框架改革目標與內容
(一)明確資歷框架的改革目標
(二)調整資歷框架的體系結構
1.重新構建資格類型和水平等級
2.重新定義學習成果及其分類
(三)完善資歷框架的治理體系
1.健全治理機構及其功能
2.修訂相關資歷框架政策
三、未來研判:澳大利亞資歷框架發(fā)展趨勢與取向
(一)建立數字技能框架,革新關鍵技能內涵
(二)面向勞動力市場,構筑靈活多樣證書體系
(三)加強科學化管理,改善學習量和學分計量
(四)擴大全球影響力,提升跨區(qū)域國際流動性
四、啟示與借鑒
(一)建立利益相關者溝通機制,構建資歷框架協同治理體系
(二)面對未來技術和社會變革構建資格,提高資歷框架附加價值
(三)融合職業(yè)標準和教育標準雙重視角,開發(fā)學習成果標準體系
(四)完善學分積累系統(tǒng)和資格銜接路徑,提升資歷框架的透明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澳大利亞國家資格框架的演變歷程、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J]. 林曉雯,劉志文.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9(25)
[2]德國資格框架的資格標準構建:內容、策略與啟示[J]. 謝莉花,余小娟. 高教探索. 2019(05)
[3]高等教育技術應用的熱點與趨勢——《地平線報告》(2018高教版)及十年回顧[J]. 李艷,姚佳佳. 開放教育研究. 2018(06)
[4]國家資格框架發(fā)展的世界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肖鳳翔,黃曉玲. 職教論壇. 2014(16)
博士論文
[1]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視域下澳大利亞資格框架制度研究[D]. 梁鶴.陜西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45999
【文章來源】: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歷史視角:澳大利亞資歷框架改革背景與動因
(一)國家資歷框架全球發(fā)展呈現的特征
1. 超越經濟和生產力視角,推動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2. 擴大和更新學習成果領域,滿足新技術的技能要求
3. 區(qū)域資歷框架合作加強,促進全球交流與融通
(二)澳大利亞社會發(fā)展與資歷框架改革
1. 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持續(xù)影響
2. 人口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的挑戰(zhàn)
二、現實策略:澳大利亞資歷框架改革目標與內容
(一)明確資歷框架的改革目標
(二)調整資歷框架的體系結構
1.重新構建資格類型和水平等級
2.重新定義學習成果及其分類
(三)完善資歷框架的治理體系
1.健全治理機構及其功能
2.修訂相關資歷框架政策
三、未來研判:澳大利亞資歷框架發(fā)展趨勢與取向
(一)建立數字技能框架,革新關鍵技能內涵
(二)面向勞動力市場,構筑靈活多樣證書體系
(三)加強科學化管理,改善學習量和學分計量
(四)擴大全球影響力,提升跨區(qū)域國際流動性
四、啟示與借鑒
(一)建立利益相關者溝通機制,構建資歷框架協同治理體系
(二)面對未來技術和社會變革構建資格,提高資歷框架附加價值
(三)融合職業(yè)標準和教育標準雙重視角,開發(fā)學習成果標準體系
(四)完善學分積累系統(tǒng)和資格銜接路徑,提升資歷框架的透明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澳大利亞國家資格框架的演變歷程、管理模式及運行機制[J]. 林曉雯,劉志文.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9(25)
[2]德國資格框架的資格標準構建:內容、策略與啟示[J]. 謝莉花,余小娟. 高教探索. 2019(05)
[3]高等教育技術應用的熱點與趨勢——《地平線報告》(2018高教版)及十年回顧[J]. 李艷,姚佳佳. 開放教育研究. 2018(06)
[4]國家資格框架發(fā)展的世界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肖鳳翔,黃曉玲. 職教論壇. 2014(16)
博士論文
[1]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視域下澳大利亞資格框架制度研究[D]. 梁鶴.陜西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145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14599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