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元情緒與自我同一性關系的探討
[Abstract]: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meta-emotional ability and self-identity.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623 freshmen to sophomo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attention, emotional recovery and identity premature closure in meta-emotional ability, and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 in identity acquisition stat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showed that emotional attention could predict premature closure negatively and predict delayed state positively. Emotional discrimination negative prediction diffusion state, delayed state, positive prediction acquisition state. College students' meta-emotional ability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identity.
【作者單位】: 贛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齊艷,李川云,李愛軍;元情緒量表(TMMS)在1000名新兵中的修訂和初步應用[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3期
2 喬建中;情緒智力研究的前沿動向[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36期
3 李川云,嚴進,殷學平,吳振云;特質(zhì)性元情緒量表(TMMS)在軍校大學生中的初步應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年03期
4 王樹青;張文新;紀林芹;張玲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3期
5 王樹青;石猛;陳會昌;;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及與情緒適應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樹青;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川云,嚴進,許濤,劉曉虹,程靈芝,李兆申;1077名新兵心理健康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2 姜巍,馮正直,年春志,邢安輝,馬宏偉,夏本立;陸軍新兵元情緒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7期
3 劉成偉;歐陽林舟;;關于情緒智力研究的再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03期
4 奚彥輝;姜穎南;;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實現(xiàn)路徑的新思考——兼論高校人文素質(zhì)課的嶄新價值[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魯朋舉;羅樂;胡輝;;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趨勢[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6 焦海濤;張樂華;;初中生元情緒發(fā)展特點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7 李義安;婁文婧;;自我認同感量表在青少年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2期
8 蘭興妞;嚴啟英;;引入情緒智力 探索中學德育的新思路[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9 趙笑燕;周斌;陳波;;對當代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危機的干預策略[J];考試周刊;2010年56期
10 上官曉英;鄭容;;情緒智力及其在組織管理中的運用[J];青年科學;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敏;青少年情緒彈性及其對認知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范會勇;大學生情緒智力的測量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3 王樹青;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周永康;大學生角色認同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雷;情緒智力量表(EIS)的修訂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樸華英;延邊朝鮮族初中生自我同一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家庭功能的關系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3 尹磊;學校聲訊服務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4 高林玲;晉東南地區(qū)三甲醫(yī)院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吳穎;青春期親子沖突話語分析[D];寧波大學;2008年
6 徐曉蕾;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和自我呈現(xiàn)技巧與大學生社交網(wǎng)站受歡迎程度的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張建飛;不同同一性地位初中生的情緒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霍艷青;五年制高職生自我同一性特點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雷小煥;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艷萍;大學生道德同一性的問卷編制及發(fā)展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文;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個性發(fā)展及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李文道;鄒泓;趙霞;;大學生同一性發(fā)展及其與親子依戀的關系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姚樹橋,傅文青;心理測驗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21期
4 郭克鋒,楊文清,白憲光,王秉康;心理行為疾病的臨床特征與康復[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21期
5 林仲賢,丁錦紅;心理測驗的含義及其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03期
6 葉景山;;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10期
7 郭金山,車文博;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年02期
8 王樹青;張文新;張玲玲;;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與同一性風格、親子溝通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1期
9 王樹青;陳會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狀態(tài)的發(fā)展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權威性、同一性風格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2期
10 張日f;同一性與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構(gòu)成及其自我測定[J];心理科學;2000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2 王樹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永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及其與依戀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談有花;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林艷;;論大學生實習期間的法律適用[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1年01期
2 羅元;;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謝曉峰;;民辦院校大學生人際交往情況調(diào)查——以南京三江學院為分析案[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4 唐書怡;;大學生挫折感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5 朱翠貞;艾衛(wèi)平;張衛(wèi)平;;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研究——大學生公益精神培育的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龍強;;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J];金卡工程(經(jīng)濟與法);2011年01期
7 郭詩陽;;高校圖書館大學生讀者心理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8 姚遠;;加強大學生同性戀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郭靜;;論網(wǎng)絡文化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J];青年科學;2010年01期
10 梁文道;;老校長高錕[J];可樂;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爽;王寶珍;周偉紅;劉松艷;;大學化學學習興趣實踐分析與探討[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劉松艷;王寶珍;王志才;張雷;;大學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3 孟秀玲;竇琴;;大學生英語習作評改新模式——自我評估與同伴互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4 吳丹;金成珠;;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5 林斐;;自我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10年
6 譚文梅;;淺議民辦學校教師心態(tài)[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胥偉;;淺談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任術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9 陳潛;陳菁;雷國揃;;控制校園網(wǎng)不良信息源頭的高校思政工作之路[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10年
10 陳水德;;構(gòu)建高校網(wǎng)絡德育體系的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郭海方;廣闊天地正是春[N];河南日報;2008年
2 記者 陳群;省工行捐資200萬助學[N];安徽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周崇 通訊員 騫海燕;新和遠程教育操作員全是大學生[N];阿克蘇日報;2008年
4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大三學生 杜佳征;七成同學成“考碗一族” 大學生研究生話說“第一考”[N];北京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陳瑞昌 于國寧;我省今年起為義務教育段學生免費提供課本[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6 楊學良;今年山東財政頭等大事:保障民生[N];中國財經(jīng)報;2008年
7 臧銫邋蔣勇 賈小鵬;在農(nóng)村,我們能做什么?[N];中國婦女報;2008年
8 薛秀泓;第四屆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研討會在京召開[N];中國改革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袁亮 任友 周于茂;四川彭州3542名黨員角逐355個村支書[N];中國改革報;2008年
10 常亦殊 褚曉亮;粘貼紙老虎為何“爬”滿畢業(yè)論文[N];中國改革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寇長貴;大學生神經(jīng)癥環(huán)境因素與COMT基因多態(tài)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馬瑩華;大學生抑郁癥的認知加工腦機制及干預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3 劉莉;當代中國大學生道德學習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金昕;美育與大學生人格養(yǎng)成[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繳潤凱;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成熟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白萍;回歸本體:新中國高校德育思想演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王健;利他行為的模型構(gòu)造與數(shù)量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8 郝志紅;尋求專業(yè)性心理幫助的預測模型與干預實驗[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9 董美英;教育機會均等視閾下重點高校大學生來源的歷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佳川;體育鍛煉對降低大學生自卑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桂芳;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2 江燕;大學英語教學中幽默運用的效果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羅欣;論非智力因素理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4 肖曉芬;高校新型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0年
5 孫西凌;加強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6 張鈞;當代中國大學生社會主義民主理念狀況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7 劉文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為本”思想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8 謝彥;高校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崔毓婕;中學生元情緒及其與自我和諧、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曉紅;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研究[D];貴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088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0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