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事業(yè)的回顧與前瞻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is very effective in the "knowledg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but there are defect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growth of life". This is a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s life education and has been extended.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First Part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Long-and Medium-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dopted on 29 July 2010, the second part of the overall strategy is set out in chapter II,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strategic themes.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to 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of-the-art." 's lif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decisio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life education"' s content has been loaded 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document, and has a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a new class of teaching _ life education is in the whole world. This is a new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growth of life". To this end, four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vited to discuss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life education, the main character and content of life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f life education.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道德與人生研究所;
【分類號】:G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素霞;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2 葉增編;;教學范式的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3 錢靜;;高職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探究式互動教學初探[J];北京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杜世強;試論新課程改革時期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4期
5 賴雪芬;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6 譚月娥;李景;;關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劉英;;營造教學環(huán)境 激活生命課堂[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陳代坤;;追問課堂教學的生命意義[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宋德如;新理念 新挑戰(zhàn) 新機遇——高等師范院校如何應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滁州師專學報;2003年02期
10 邢旭升;淺談創(chuàng)新教育[J];丹東師專學報;200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何齊宗;走向?qū)徝廊烁馵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5 劉濟良;論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姚遠峰;尋求意義:現(xiàn)代教育之轉(zhuǎn)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程廣文;數(shù)學課程提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彭澤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福明;河西地區(qū)中學教師素質(zhì)問題調(diào)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熊毅;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3 景寧;信息技術激發(fā)中專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紅燕;思想品德課對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蔣開明;生命生成與多邊互動[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薛春雷;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轉(zhuǎn)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7 楊海燕;論大學生的生死教育[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向平;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9 王木水;新課程與學校師生關系的重新構建[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彩蕓;促進生命個體的總體生成[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燕國材;生命教育的原則[J];中學教育;2003年10期
2 張鴻燕;;美國開展生命教育的做法及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06期
3 劉慧;;生命教育為健康成長奠基[J];博覽群書;2011年06期
4 ;生命教育:促進生命的和諧發(fā)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Z1期
5 本刊編輯部;珈語;艾松段;屹崔嚴;崔嚴;;誰給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提速?[J];人生十六七;2004年10期
6 ;訪談——關于“生命”的四個忠告[J];人生十六七;2004年10期
7 龍海霞;;生命教育研究中的本土意識[J];教育評論;2011年03期
8 朱清華;;生命因責任而精彩——關于責任的生命教育課的設計[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14期
9 閆守軒;李秀梅;;華特士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洪云俊;;生命,教育的起點[J];學苑教育;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家榮;;重視心理層面的生命教育[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2 游海疆;;生命教育:后現(xiàn)代話語與能量場構建[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6年
3 陶新華;周麗芳;;以預防為重點開展高校危機干預工作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孫豐富;;教師主體生命價值構建,教師教育的根本[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東卷)[C];2010年
5 黃辛隱;;內(nèi)觀法與大學心理健康教育[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淑玉;;生態(tài)道德教育:21世紀青少年德育的新課題[A];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發(fā)展研究報告——第四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7 卜玉華;;試論人文學科領域中的教育學尺度[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8 況琳;;淺談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9 申學峰;;生命型教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命理念觀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10 許可峰;;傳統(tǒng)尊師觀念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丹;清明最好的生命教育日[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秦興利 本報通訊員 冷新星 高帆;你對生命和死亡了解多少?[N];河南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沈洛羊;愿生如春花之燦爛[N];汕尾日報;2009年
4 本報通訊員 李廣賢 陳成剛 任冬燕;“學科生命教育”之花綻放朝陽[N];長春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鮮曉荻;讓孩子的生命更有質(zhì)量[N];貴陽日報;2005年
6 周如俊;呼喚“生命教育”課程[N];中國教師報;2003年
7 嚴陽;“生命教育”不應僅限于“性健康”[N];工人日報;2003年
8 陳瑜;生命教育:按摩心靈的手[N];解放日報;2003年
9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教授 宋莉華;清明時節(jié),請關注生命教育[N];文匯報;2009年
10 李國春;生命價值教育的社會視角[N];云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清臣;基于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鄭和;追尋生命的教學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高峰;生命與死亡的雙重變奏:國際視野下的生命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丁林興;“營造書香校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盧愛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燕良軾;教學的生命視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偉勝;現(xiàn)成生活與可能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龔孝華;走向具體個人:教育評價的生存論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美云;生命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2 趙云紅;生命與焦慮[D];河南大學;2003年
3 王媛;生命教育理念探[D];河南大學;2002年
4 黃生亞;關愛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孫曉慶;先秦道家人生觀對當代生命教育的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張娜;生命教育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忠強;論人之超越性與教育關注[D];河南大學;2005年
8 卞立慧;生命教育視角下的教師素質(zhì)探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9 黃建春;論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實施[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10 陳四光;心理健康視野下大學生死亡態(tài)度及生命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03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0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