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生管理論文 >

青少年歸因風格的特點及其與人格特質(zhì)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9-02-17 08:35
【摘要】:該研究以初中生為被試,采用兒童歸因風格問卷和人格五因素問卷探討了青少年歸因風格的特點及其與人格五因素特質(zhì)之間的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初二學生較初一學生更傾向于將正性事件歸于不穩(wěn)定的、特殊的原因,對正性事件歸因更悲觀;(2)男生較女生更傾向于將負性事件歸于穩(wěn)定的原因,對負性事件歸因更悲觀;(3)人格類型不同的青少年歸因風格存在顯著差異:和諧型青少年的歸因風格最樂觀,內(nèi)向情緒型青少年的歸因風格最悲觀。
[Abstract]:In this stud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 attributional styl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five-factor trait by using children's attribution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personality five-factor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Grade two students are more inclined to attribute positive events as unstable, special reasons, and more pessimistic about the attribution of positive events; (2) male students were more inclined to attribute negative sex events to the reasons of stability than girls, and were more pessimistic about negative incidents;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ttributional styles among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s: harmonious adolescents had the most optimistic attributional styles, and introverted adolescents had the most pessimistic attributional styles.
【作者單位】: 北京市學習與認知重點實驗室;首都師范大學心理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分類號】:B844.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明貴;健全人格的內(nèi)涵及其教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李祚山,唐加祥;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關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王斌;噪聲與認知干擾對反應時的影響及反應時與人格維度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4 趙石屏;儒學人格理論初探[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5 駱一,阮昆良,劉敏;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才觀及相關因素研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郭永玉;關于“人格”的界說及有關概念的辨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7 張丹;施徐景;戴昌鈞;;基于人格結(jié)構理論的知識員工行為與激勵策略研究[J];當代財經(jīng);2006年06期

8 張曉丹,李玉榮;西方人格心理研究的新進展與新趨勢[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王紅艷;王洋;;論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社會化[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朱宗涵;兒童早期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韓德民;;個性意識、想象力與同情心——有關美育屬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和民;社會化危機及其出路[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胡志堅;自我統(tǒng)攝下的心理與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呂明臣;話語意義的建構:言語交際過程中主體的認知加工[D];吉林大學;2005年

4 王海英;智慧的翹翹板[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穎;教育的人性追尋[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虎林;當代人格教育的理論求索與時代建構[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朱力;崇實厚生·回歸自我[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8 陳芮;心理學與經(jīng)濟學的互涉[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沐守寬;美德形容詞評定量表的建立及其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汪宜丹;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家心理特征識別與創(chuàng)業(yè)精神培育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滔;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結(jié)構及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殷小平;高等醫(y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3 賈黎齋;中學校長的人格與其工作績效關系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4 金蓓蓓;高復班學生應對方式的心理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5 趙立軍;管理人員勝任力的人格特征模型初探[D];貴州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文;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diào)查與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7 朱曉娜;體育運動中成就目標定向的理論結(jié)構及其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4年

8 鄒正華;籃球運動過程中心理應激對不同特質(zhì)焦慮運動員免疫功能的影響[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9 謝志萍;初中生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發(fā)展特點及關系的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10 董烈霞;創(chuàng)造性人格及其教育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青;;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原因及對策[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10年04期

2 蘭息;;少年,生命沒有重復[J];青春期健康;2010年01期

3 ;信息[J];教師博覽;2010年02期

4 ;國際[J];教育;2010年04期

5 王英斌;;2010:國外教育新動向[J];云南教育(視界);2010年01期

6 江匯文;;國外應對青少年網(wǎng)絡安全之道[J];中華家教;2010年03期

7 王洛;;心理危機籠罩校園——關愛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J];科學24小時;2010年03期

8 楊國棟;;除了上網(wǎng),給未成年人更多選擇[J];成才之路;2010年01期

9 ;維護未來棟梁,國外也設綠壩[J];小學德育;2010年04期

10 姜一蕾;;淺析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華章;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培和;屠德;;試論學校體育與德育的關系[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甘肅卷)[C];2010年

2 崔麗霞;葉明澤;;網(wǎng)絡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響[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3 楊憲華;;青少年浪漫關系: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國家認同感的教育措施[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5 張理義;宋梓祥;李光耀;涂德華;李寧;陳春霞;徐志熊;;地震災區(qū)青少年心身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6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國家認同感的教育措施[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胡松柳;徐向英;許慶勇;劉珊珊;徐建宇;;青少年鼻咽癌的臨床預后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六屆二次暨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放療專業(yè)委員會二屆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王美萍;張文新;;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聯(lián)系機制的分子遺傳學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孫釗;趙冬冬;張智君;;青少年肌肉骨骼疾患調(diào)查及危險因素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曾榮;鄒泓;;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與家庭功能、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汪艾東;教育青少年要注重方式方法[N];安徽經(jīng)濟報;2002年

2 記者 呂秀麗 特約記者 陳福庭;本市最大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在豐臺誕生[N];北京科技報;2002年

3 通訊員 喬曉鵬;共青團工作要與時俱進大膽創(chuàng)新[N];北京日報;2002年

4 記者 葛秋芳 曲國斌;青少年心理健康亟待關注[N];北京日報;2002年

5 宋薇薇;近七成是團伙犯罪[N];北京日報;2002年

6 夏俊生;閃光的紅十字[N];北京日報;2002年

7 實習記者高煒;青少年球員培養(yǎng)成問題[N];北京日報;2002年

8 兵團毛澤東屯墾思想研究會辦公室;動員全社會力量 投身公民道德建設[N];兵團日報(漢);2002年

9 特約記者孔繁芝王彩變;山西省檔案館就二戰(zhàn)時期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暴行 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N];中國檔案報;2002年

10 本報記者 聶欣;別拿生命作賭注[N];中國婦女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云珍;認知偏差與抑郁癥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2 康廷虎;情景識別過程中的信息搜索與整合[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3 沈敏;農(nóng)村兒童意外傷害流行特征及干預模式系統(tǒng)評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劉慶武;郴州市城區(qū)12-14歲學生超重、肥胖和低體重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李恂;不同特征人群吸煙相關行為及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楊正林;人類青少年視網(wǎng)膜黃斑退化疾病基因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程建偉;青少年的互聯(lián)網(wǎng)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代祺;我國城市青少年從眾、不從眾與反從眾消費行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王偉;青少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及青少年特發(fā)性慢性胰腺炎相關基因突變的初步篩查[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10 郭成;青少年學業(yè)自我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思霓;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入及其過程中的歸因風格與挫折應對[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韓兵;大學生歸因風格對職業(yè)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夏小紅;高中生自尊、歸因風格與學業(yè)成績的相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童sセ,

本文編號:242497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2497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765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