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學術的批判與解放品性——兼論新時期教育學術的根本性問題
本文選題:教育學術 + 批判與解放; 參考:《現代大學教育》2011年05期
【摘要】:教育學術必須致力于實現教育本體價值。這規(guī)定了批判與解放性是教育學術本質品性。張揚批判與解放本質品性,建構關于教育及發(fā)展人性的新知和真識,教育學術才能使自己獲得堅實學術合法性。新時期,如何走出教育學學科獨立性危機的問題不是我國教育學術的根本性問題。如何突破對教育學術自由探索的各種束縛,如何強化教育學術工作者及教育學術界批判與解放精神和能力,乃是新時期我國教育學術根本性問題所在。教育學術本質品性的張揚要通過每個教育學術工作者以哲學之才為價值尺度,進行主體自我批判,強化主體自我批判與自我解放的精神和能力。這種主體的自我批判與自我解放往往需要結合教育學術工作者身處的具體歷史文化和自身狀況而真實展開。
[Abstract]:Educational learning must devote itself to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Noumenon value. This stipulates that criticism and emancipation are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By publicizing the essence of criticism and emancipation, constructing new knowledge and true knowledge about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human nature, the educational academic can obtain solid academic legitimacy. In the new period, how to get out of the crisis of independence of pedagogy is not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educational learning in China. How to break through all kinds of restraint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academic freedom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riticism and emancipation spirit and ability of educators and educational academicians ar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learning in China in the new perio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pirit and ability of self-criticism and self-emancipation of the subject, the publicity of the essential character of education academic should be based on the value criterion of philosophy. The self-criticism and self-liberation of the subject often need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light of the specific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academic workers and their own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巨光;;簡論涂又光教育自身本體研究的意義[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涂又光;論人文精神[J];中國哲學史;1997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巨光;;簡論海德格爾對良知的生存論闡釋[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雷洪德;論教育自身——涂又光教育哲學之本體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3 朱新卓;;人性靈:教育的人性論——解讀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論[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石中英;;20世紀中國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春義;新時期的里程碑[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3年01期
2 任全良;沖破“誤區(qū)” 加強自我防護——談新時期怎樣做老實人[J];社會;1991年05期
3 董國才;新時期產業(yè)工人的楷!S振操[J];下一代;2004年06期
4 麻玉林;黨的宗教政策是加強和鞏固新時期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項戰(zhàn)略措施(摘要)[J];寧夏社會科學;1985年04期
5 李忠實;;新時期人才觀芻議[J];江蘇高教;1987年05期
6 曹動清;人的發(fā)展是語文教學理論研究的出發(fā)點[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5期
7 徐迅雷;;新時期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J];觀察與思考;2006年09期
8 張運濤;瀏泓;;新時期的父子關系[J];現代婦女;2007年02期
9 吳俊麗;;新時期師德觀念的培養(yǎng)[J];新課程(教研版);2008年10期
10 ;新時期美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之一(兩篇)[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瑞英;;新時期的讀者觀:談創(chuàng)造讀者[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王海波;;新時期我國農業(yè)發(fā)展應注意的問題(摘要)[A];中國科協(xié)2001年學術年會分會場特邀報告匯編[C];2001年
3 馬曉河;;新時期的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問題[A];第二屆(2002年度)中國農機論壇文集[C];2002年
4 金振蓉;;論新時期科技記者的素質[A];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年會小組討論情況 第一小組舉行了關于“新時期、新世紀文學的命名及總體研究”的討論[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田曉華;張麗玲;;淺淡新時期檔案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A];檔案工作應對入世挑戰(zhàn)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7 顧平;;新時期深化改革縣(市)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探討[A];圖書館理論與實踐[C];2002年
8 張明非;;新時期李商隱研究的突破與期待[A];中國詩學研究第2輯——中國李商隱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吳家榮;;新時期頹廢主義文學思潮之我見[A];2003年安徽省文學學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10 孫海翔;;新時期:以產業(yè)手段經營文化[A];山東群眾文化學會獲獎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河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 朱海風;新時期大學校長角色如何定位[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記者 盧建寧 實習生 楊和奎;不斷提高素質做新時期合格農村基層干部[N];廣西日報;2005年
3 李世平(作者單位:常寧市一中);新時期師德失范現象及對策[N];衡陽日報;2005年
4 古浪六中 崔改存;班主任工作方法談[N];武威日報;2005年
5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李學春;新時期中學領導干部要樹立五種觀念[N];武威日報;2005年
6 劉良群(作者系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區(qū)委黨建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新時期的組工文化特征[N];組織人事報;2005年
7 劉亞玲;把好“五關” 鍛造新時期合格黨員[N];唐山勞動日報;2005年
8 胡建華;新時期企業(yè)統(tǒng)計建設的思考[N];中國信息報;2005年
9 陳群;加強新時期農業(yè)干部培訓[N];安徽日報;2004年
10 田輯;結構膠粘劑步入新時期[N];中國建設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初一;“新時期”蒙古族小說傳統(tǒng)文化意識轉變—信仰意識的轉變[D];內蒙古大學;2009年
2 何隆德;新時期干部成長環(huán)境與機制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宋善文;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董小玉;暮色中的尋找[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胡映蘭;新時期黨的農村經濟政策演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竇鵬輝;新時期農村青年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年
7 陳振華;中國新時期小說反諷敘事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李淑華;新時期中俄林業(yè)經貿合作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9 江紅英;中國新時期知青小說敘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朱涇濤;新時期中俄經貿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侃;新時期中國電影的民族化探析[D];山東大學;2008年
2 蘇暢;新時期女性文學中的“靈肉觀”[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菊;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研究[D];新疆大學;2009年
4 姚利紅;論新時期小說中的喜劇精神[D];中南大學;2009年
5 羅一斌;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張凌燕;轉型與突圍[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7 宋俊宏;新時期鄉(xiāng)土小說中農民知識分子探尋[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曹艷會;新時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革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9 曹晶晶;新時期我校就業(yè)指導工作的實效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10 汪宏偉;新時期大學生愛國思想的培育與引導[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986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9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