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4 南京廖華
本文關鍵詞:貧困地區(qū)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都安縣、河北省豐寧縣的調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1. 陳· 巴特爾.試論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學校制度的生與亡[J]. 民族教育研究 ,2011(01):
73-78。
2.陳彥芳.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97-99。
3.杜育紅.農村寄宿制學校:成本構成的變化與相關管理問題[J].人民教育, 2006 (23):9-10。
4.李韌竹.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補貼政策研究[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19):39-45。
5.劉輝.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村寄宿制教育的思考[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7):10-12。
5.劉向文.山區(qū)農村寄宿制學校宿舍文化建設探索[J].中國農村教育,2011(04):8-9。
6.劉欣.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與寄宿制學校建設[J].教育與經濟,2006(01):30-32。
7.李自天.寄宿制學生的就餐管理 [J].教學與管理,2009(03):12-13。
8.盧海弘 史春夢.農村寄宿學生補貼政策比較研究—— 以澳大利亞等國為例[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19):46-61。
9.呂天明.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J].教育革新,2007(01):17。
10.賈建國. 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分析:制度互補性的視角[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07):17-21。
12,孫百才,常寶寧.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實施“兩免一補”的政策效應分析[J].教育與經濟,2008(03):14-18。
13.孫穎.反思寄宿制教育出現(xiàn)的新問題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J].2007(12):4-6。
14.王棟. 重視開展寄宿制學校課外活動 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J]. 中國民族教育, 2011(05):14-16。
15.王景,張學強.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發(fā)展的問題研究[J].教育科學,2010(03):7-11。
16.吳宏超 趙 丹.農村學校合理布局標準探析——基于河南省的調查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17):11-15。
17.楊潤勇. 關于中部地區(qū)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8):32-36。
18.楊兆山,楊清溪.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思考[J]. 教育科學 2007(06):61-64。
19.葉敬忠,潘璐.農村小學寄宿制問題及有關政策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8(2):35-38。
20.葉敬忠,潘璐.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的情感世界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7(9):26-32。
21.袁振國.貧困地區(qū)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都安縣、河北省豐寧縣的調研[J].教育研究,2008(04):9-12。
22.張海波,楊兆山.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適應問題分析[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03):72-75。
23.張麗錦,沈杰.寄宿制與非寄宿制學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特殊教育,2009(05):82-86。
24.翟月,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問題研究.東北師范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25.朱敏,陳潤,車麗蓉.寄宿制小學衛(wèi)生和健康狀況的調查——四川省通江縣正文小學個案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6(2):18-25。
26.祝秋利,警惕潛伏在語言教育中的“語言危機”——由美國印第安寄宿學校教育想到的
[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12):94-95。
27.朱印平,劉斌.對欠發(fā)達地區(qū)實行寄宿制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6:(10)23-28。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決定
[ EB/OL ] (2001 -05 -29) [ 2007 -01 -03 ].http : //www.moe.eduxn/edoas/wetsite 18hnfo3313.htm.
[2]教育部.教育部要求做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切實解決邊遠山區(qū)學生上學遠問題.中國教育報,2006-06-130).
[3]教育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問答匯總〔EB/OL ] (2005-08一12) [ 2007 -O 1-03 ].http : //www.moe.edu.cn/edoas/wetsite 18/info 15526.htm.
[4]教育部.2005年全國“兩免一補”工作進展順利.[ EB/OL ) (2006-04-04)
[ 2007-01-03 ].http a/www.xszzcee.edt.cn/show-news.jsp? id=980.
[5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工作的通知.[EB/OL](2006-02-09)[2007 -O1 -03].
[6]李唯明.重大的決定歷史的機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出臺記.中國教育報,2006-03-07(3).
[1]同芳娥.西部農村寄宿學校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2]朱霞桃.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
[3]農洪江.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管理不容忽視[[J]. }.州教育,2006 , (12):14- 15.
[4]葉敬忠,潘璐.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的情感界研究[J].教育利學研究,2007, (9) : 29- 31.
[32]蘇薔. 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學校適應狀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3]翟月. 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4]張涵. 寄宿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孤獨感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
[35]朱霞桃.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情況的調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
[36]謝凌凌. 農村寄宿制初級中學辦學效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
[37]羅銀利.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8]董樹梅. 藏族牧區(qū)寄宿制小學宿舍管理之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39]吳峙云. 江西省寄宿制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設計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07.
[40]楊清溪. 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41]本報記者 杜曉. 中西部農村寄宿制中小學狀況調查[N]. 法制日報,2009-03-03008.
[42]記者 劉敏英. 我市95%的農村牧區(qū)寄宿制中小學開展“兩個基地”建設[N]. 通遼日報,2009-01-07001.
[43]周崐. 新形勢下的西北農村中小學校建筑計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44]秦平. 關于湖南省湘西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問題的思考[J]. 當代教育論壇,2005,22:7-8.
[45]特約記者 張正特. 我省將消防工作納入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重要內容[N]. 法制生活報,2012-05-07001.
[46]范先佐. 我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背景、目的、方式、成效、問題及對策——基于中西部地區(qū)6省區(qū)38個縣市177個鄉(xiāng)鎮(zhèn)的調查與分析[A].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08:30.
[47]范先佐. 我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背景、目的、方式、成效、問題及對策——基于中西部地區(qū)6省區(qū)38個縣市177個鄉(xiāng)鎮(zhèn)的調查與分析[A].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吉林省教育學會.“公平、質量、效率:農村教育政策的抉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吉林省教育學會:,2009:25.
[48]楊清溪. 當前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反思[A].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吉林省教育學會.“公平、質量、效率:農村教育政策的抉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吉林省教育學會:,2009:5.
[49]王守紀,楊兆山. 豐富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 提高兒童積極適應能力——農村寄宿制學校功能性轉換及
本文關鍵詞:貧困地區(qū)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都安縣、河北省豐寧縣的調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99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