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立場:《開明國語課本》的歷史價值反思
本文關(guān)鍵詞:兒童立場:《開明國語課本》的歷史價值反思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開明國語課本》 兒童立場 歷史價值
【摘要】:由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主編,知名漫畫家豐子愷先生描繪插圖的民國老課本——《開明國語課本》,2005年被重新影印,就立刻議論不斷、好評如潮。《開明國語課本》之所以被重新熱捧,重要原因在于其本身具有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價值。其中,《開明國語課本》最大的特點和歷史價值就是:開創(chuàng)了小學語文教材堅守兒童立場的先河。兒童立場源于兒童觀。兒童立場的基礎在于認識并了解兒童,站在兒童立場的前提是正確的理解兒童的概念,探究兒童的本質(zhì),樹立對待兒童的正確的觀念。兒童立場的核心是引領并發(fā)展兒童。發(fā)現(xiàn)并了解兒童是不夠的,只有在真正發(fā)現(xiàn)兒童、真心了解兒童的基礎上,努力的引領并發(fā)展兒童,才能堅守兒童立場。因此,兒童立場側(cè)重點在于教育中要在充分了解兒童的情況下時時刻刻從兒童的角度去想其所需,從兒童個性地自由成長出發(fā),能真正地發(fā)展兒童。兒童立場更偏向于隱性的教育實踐活動,比如設置課程、制定課程標準、編寫教材等,堅持兒童立場使教育工作者能在眼前沒有學生的情況下,心系學生,引領學生!堕_明國語課本》內(nèi)容源于兒童,遵循兒童成長規(guī)律,語言使用兒童口吻,編排形式圖文并茂,真正做到了站在兒童立場來引領兒童。筆者以兒童立場這一視角,通過比較《開明國語課本》與古代蒙學教材、同時代小學教科書,以及當代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異同來研究《開明國語課本》。它與古代蒙學教材相比,相同點在于都重視到兒童啟蒙階段的心理特點,不同點在于啟蒙引導由灌輸式轉(zhuǎn)為啟發(fā)式。它與同時代小學國語教材相比,在真正走近兒童的大教育背景下,呈現(xiàn)出了內(nèi)容上想象性材料使用的明顯不同。它與當代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相比,教材的編排形式都突出圖文并茂的特點,但文本的實際操作的特點和作用卻有很大不同。筆者通過以上對比,從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兩方面對其歷史價值進行反思,從而對我們反思當今小學語文教材的弊病及啟發(fā)當今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關(guān)鍵詞】:《開明國語課本》 兒童立場 歷史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62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與文獻綜述9-12
- 第一章 兒童立場審視《開明國語課本》的緣由12-25
- 第一節(jié) 兒童立場的內(nèi)涵12-17
- 1.兒童觀12-14
- 2.兒童立場的基礎14-15
- 3.兒童立場的核心15-17
- 第二節(jié) 兒童立場審視《開明國語課本》的緣由17-25
- 1.《開明國語課本》的簡介17
- 2.兒童立場下的《開明國語課本》特色分析17-25
- 第二章 以兒童立場比較研究《開明國語課本》與不同時代小學語文教科書25-37
- 第一節(jié) 《開明國語課本》與古代蒙學教材對比25-28
- 1.相似:兒童啟蒙階段的教材特點25-26
- 2.差別:啟蒙引導由灌輸式轉(zhuǎn)為啟發(fā)式26-28
- 第二節(jié) 《開明國語課本》與同代國語課本對比28-31
- 1.相似:真正走近兒童的時代28-30
- 2.差別:想象性材料的使用30-31
- 第三節(jié) 《開明國語課本》與當代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對比31-37
- 1.相似:圖文并茂,吸引兒童31-32
- 2.不同:文本的實際操作的特點和作用32-37
- 第三章 《開明國語課本》堅守兒童立場的歷史價值反思37-44
- 第一節(jié) 優(yōu)越性的啟示37-39
- 1.走近兒童,順應兒童成長規(guī)律37
- 2.走進兒童,激發(fā)兒童童真童趣37-38
- 3.引領兒童,,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新精神38-39
- 第二節(jié) 局限性的反思39-44
- 1.豐富教材中的科學素養(yǎng)教育39-40
- 2.兼顧教材中的現(xiàn)代意識培養(yǎng)40-41
- 3.加快教材中“學本”體例形成41-42
- 4.堅持教材中的古今美文共享42-44
- 結(jié)語44-45
- 參考文獻45-48
- 致謝48-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友波,沈登華,沈榮均;“雜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滲透[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李偉;遵循大綱 適應特點 精編復式小學語文教材[J];新聞出版交流;2001年06期
3 師朝文;論劉御對小學語文教材教法的貢獻[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4 石淳;;香港小學語文教材例評[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2年03期
5 蕭國政;李春玲;黃友;;小學語文教材詞語注音錯誤及一致性問題[J];語文建設;2006年06期
6 汪潮;;試論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理念和設計[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陳小燕;;中小學語文教材對《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的實施[J];語文建設;2006年12期
8 王經(jīng)濤;;感受語文教材的“美”[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09期
9 何鎖娃;;淺議古代蒙學教材對小學語文教材改革的啟示[J];甘肅科技縱橫;2008年01期
10 徐冬梅;;構(gòu)建基于兒童的獨立學科體系——從小學語文教材說起[J];人民教育;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曙綸;張紅武;柏亞東;;上海市小學語文教材用字的統(tǒng)計與分析[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段曉平;;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注音規(guī)范問題[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張玉洪;;如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4 劉淑華;;尊重學生的每一次提問[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年
5 郭曙綸;李愚中;;小學語文教材用字頻次與分布的對比分析[A];語言文字法制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第七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王應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問題分析及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張煥玲;;《“兒童哲學”植根語文課的探究與嘗試》[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郭俊巧;;小學語文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修改問題分析[A];2014年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鐘慧筠;;淺談語文教學中情感的培養(yǎng)[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10 李獻慧;;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朱自強;《開明國語課本》能否拯救今日小學語文教材[N];中國教育報;2011年
2 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朱自強;小學語文教材兒童文學化問題待解[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3 商報記者 謝迪南;小學語文究竟出了什么問題?[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4 朱宏松;教材有缺則教育有憾[N];團結(jié)報;2010年
5 楊梅菊;民國教材熱銷:不僅僅是懷舊[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6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朱自強;兒童本位:小學語文教材的基石[N];中國教育報;2011年
7 王傳合;小學語文教材修訂,勿讓童心童趣泯滅[N];科技日報;2014年
8 記者 俞菀 吳振東;上海小學語文教材瘦身,“減負”配套“自主閱讀”[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9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朱自強;語文課文非得按“教材體”編寫嗎?[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邱洪瑞;小學語文教材的幾處語言問題[N];中華讀書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范遠波;民國小學語文教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寧冬梅;小學語文教材演進態(tài)勢說要[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立華;論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史學問題[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郭玉華;1993年與2001年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的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龍娟;小學語文教材性別角色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駱卡娜;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材插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明;民國小學語文教材對當下語文教育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李唯;《三字經(jīng)》與現(xiàn)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5年
8 馬美蘭;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選文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柯佳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童話選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10 羅佳;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內(nèi)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888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98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