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小學漢語課堂活動系統(tǒng)研究——基于活動理論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4-02-02 12:26
活動理論產生于人類對活動社會性、多元性和矛盾性的探討。恩格斯托姆的第三代活動理論以完整地描述人類活動系統(tǒng)為目標,同時關注活動結構內部的異質性,發(fā)展出互動活動系統(tǒng)理論�;踊顒酉到y(tǒng)是由兩個共享部分客體目標的活動體共同組成的,活動體內部均包含主體、客體、工具、共同體、勞動分工、規(guī)則這六個基本要素。在具有互動關系的異質活動體建立聯系的過程中,活動系統(tǒng)中的矛盾會暴露出來�;顒永碚摲治龇椒ǖ慕K極目標是發(fā)現矛盾,解決矛盾,從而實現系統(tǒng)優(yōu)化升級�;顒永碚撝械拿芊治龇▽⒚芊譃橄到y(tǒng)內部要素矛盾及系統(tǒng)外部交互矛盾,二者具有發(fā)展性關系。筆者以活動理論為框架,嘗試構建澳洲奧本南方小學漢語課堂活動的聯動系統(tǒng)模型網絡,即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系統(tǒng),和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系統(tǒng)。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及半結構化訪談的研究方法,對課堂活動雙重系統(tǒng)進行綜合考察,試圖從不同維度細致描述課堂活動全貌,并從中發(fā)現初級矛盾和高級矛盾所在,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優(yōu)化策略。研究發(fā)現,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系統(tǒng)中,學習者對課堂活動的情感接納度較高,偏愛有競爭性的活動,但同時伴有因畏錯心理造成的輕度語言焦慮現象。主體在活動中的行...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綜述及理論基礎
1.2.1 研究概述
1.2.2 漢語課堂活動相關研究
1.2.3 活動理論相關研究
第二章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多元聯動的活動系統(tǒng)描寫
3.1 奧本南方小學課堂活動概況
3.2 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系統(tǒng)
3.2.1 主體特征及其情感因素
3.2.2 客體及目標
3.2.3 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與內部分工
3.2.4 活動工具和規(guī)則
3.3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系統(tǒng)
3.3.1 教學大綱及活動目標
3.3.2 教師動機及主觀能動性
3.3.3 教師共同體與教學規(guī)則
3.3.4 教學資源情況
第四章 活動系統(tǒng)矛盾分析與優(yōu)化策略
4.1 系統(tǒng)矛盾分析
4.1.1 初級矛盾
4.1.2 高級矛盾
4.2 系統(tǒng)優(yōu)化策略
第五章 結語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1 關于漢語課堂活動的調査問卷
附錄2 教師訪談提綱
本文編號:3892659
【文章頁數】: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2 研究綜述及理論基礎
1.2.1 研究概述
1.2.2 漢語課堂活動相關研究
1.2.3 活動理論相關研究
第二章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內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多元聯動的活動系統(tǒng)描寫
3.1 奧本南方小學課堂活動概況
3.2 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系統(tǒng)
3.2.1 主體特征及其情感因素
3.2.2 客體及目標
3.2.3 學習共同體的建構與內部分工
3.2.4 活動工具和規(guī)則
3.3 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系統(tǒng)
3.3.1 教學大綱及活動目標
3.3.2 教師動機及主觀能動性
3.3.3 教師共同體與教學規(guī)則
3.3.4 教學資源情況
第四章 活動系統(tǒng)矛盾分析與優(yōu)化策略
4.1 系統(tǒng)矛盾分析
4.1.1 初級矛盾
4.1.2 高級矛盾
4.2 系統(tǒng)優(yōu)化策略
第五章 結語
5.1 研究結論
5.2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附錄1 關于漢語課堂活動的調査問卷
附錄2 教師訪談提綱
本文編號:38926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9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