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全科教育課程設置_重新理解小學全科教育
本文關鍵詞:重新理解小學全科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摘自改革與戰(zhàn)略ggyzl.com.cn
重新理解小學全科教育
笮陶青
盧俊勇
摘
要:小學全科教育是以學科作為兒童理解社會生活的媒介,通過課程整合,幫助兒童養(yǎng)成將來應用的能力
和習慣。小學分科教育則是以學科作為教育目的,使學生積累片斷的知識和機械技巧的訓練。兩者在教育目的、對待學科的態(tài)度、對學科功能的認識以及如何看待兒童上具有差異。小學全科教育是社會發(fā)展、小學教育發(fā)展、知識觀革新和心理學進步的產(chǎn)物。它需要實現(xiàn)三大整合:改造學科,實現(xiàn)學科與生活整合;更新教法,實現(xiàn)學科與兒童整合;創(chuàng)新學校,實現(xiàn)兒童與生活整合。小學全科教育實施效果受教師觀念和能力、工作負擔、評價方式、班級規(guī)模、教師專業(yè)權力和學校管理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全科教育;小學分科教育
DOI:10.14121/j.cnki.1008-3855.2015.z2.008
全科教育是世界各國小學教育采取的一種普遍做法。2014年,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的意見》中明確要求:針對小學教育的實際需求,重點探索小學全科教師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一批熱愛小學教育事業(yè)、知識廣博、能力全面,能夠勝任小學拉開多學科教育教學需要的卓越小學教師。[1]由此,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小學全科教育大討論。然而,由于缺少相關研究,出現(xiàn)了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做法,阻礙了我國小學全科教育的改革步伐。其根源還在于我們對于“什么是全科教育”、“為什么要推行全科教育”、“全科教育與分科教育之間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內在關系”等深層次問題缺少追問。因此,要真正實現(xiàn)小學全科教育,有必要對它的意義、本質、實現(xiàn)與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深入理解。
一、小學全科教育的本質內涵
當前社會上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全科教育就是在語文課上加點數(shù)學課的內容,在數(shù)學課上加點美術課的內容,如此等等。也有人認為全科教育就是一個教師教所有學科。與之相應,教師教育中也存在一種認識,認為全科教師就是各個學科都懂點,什么都會教的教師。這是一種片面和狹隘的看
陶
青/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法,對全科教育進行表面化和簡單化理解。
從本質上看,小學全科教育,以學科作為兒童理解社會生活的媒介,通過課程整合,幫助學生養(yǎng)成將來應用的能力和習慣。綜觀近幾年世界教育改革,盡管做法不一,但基本的構想則十分相似:以學生為主體、生活經(jīng)驗為中心,試圖以統(tǒng)整的方式,將過去零碎散亂的課程,作一番重新組織,以便達成培養(yǎng)“帶“初等教育的目的得走的能力”。[2]杜威也強調指出,不在使兒童多得知識,而在養(yǎng)成將來應用的能力和
[3]
然而,小學分科教育,以學科作為教育目的,習慣!
乃至使學生積累片斷的知識和機械技巧的訓練。它誤導教師和學生相信教育的目的是在技巧精熟或是“收集”被選在某個學科領域之中的事實、原則和技能,而不是學習如何將這些事實、原則和技能運用到更寬廣的真實生活中去。最明顯不過的就是,目前年輕人學習知識學科是經(jīng)由分科的方式,使他們的學習變成記憶特殊的詞匯或是某些附屬的技能,而不是去學習學科真正關心的內容和其旨趣。[4]從根本上看,理智的學習包括積累知識和記住知識。但是,把獲得知識本身當作目的,或者把獲得知識當做思維訓練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兩者是全然不同它們是一種教育目的。[5]小學分科與小學全科教育,
教授盧俊勇/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教授(重慶400700)
-44-
Word文檔免費下載:重新理解小學全科教育_陶青 (1) (下載1-8頁,共8頁)
本文關鍵詞:重新理解小學全科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32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2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