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正缺失及其對民眾幸福感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教育公正缺失及其對民眾幸福感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公正 民眾幸福感 現(xiàn)實影響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教育結構不斷優(yōu)化的同時,也存在受教育主體機會不平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及教學過程中的不公正等公正缺失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眾幸福感的提升,F(xiàn)實中,教育公正無疑對民眾幸福感的提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可通過改善民眾的經(jīng)濟生活條件、提高民眾的社會生活地位、提升民眾的精神生活品質、滿足民眾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方面提升民眾幸福感。因此,在強調以人為本的當代社會,應當通過強化教育公正意識、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結構系統(tǒng)、加快教育制度改革等措施來實現(xiàn)教育公正的優(yōu)化,以進一步提升民眾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 集美大學政法學院;
【關鍵詞】: 教育公正 民眾幸福感 現(xiàn)實影響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公正與民眾幸福感的相關性研究”(12BZX071)
【分類號】:G40-052
【正文快照】: 近年來,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取得重大進展。學前教育入園的機會大幅度增加,九年義務教育充分地實現(xiàn),高中階段的入學率繼續(xù)上升,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職業(yè)教育得到合理的認識和良好發(fā)展,成人教育和民辦教育也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然而,在我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啟福;;理解與實踐——對理論與實踐關系的一種詮釋學反思[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陳天梅;略論亞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彭鳳蓮;;商業(yè)賄賂的社會文化成因及防治對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陳波;;人類教育終生化與陶行知的終生教育思想[J];愛滿天下;2003年02期
5 孟凡平;;高師院校培養(yǎng)師范生人文素養(yǎng)的必要性及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6 陶艷華;于愛英;;亞里士多德政治倫理實踐論[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7 馬騰;;儒家“中庸”之傳統(tǒng)法文化觀照[J];北方法學;2011年02期
8 季中揚;;論西方美學思想史中的快感概念[J];北方論叢;2009年05期
9 劉煒;胡海軍;;網(wǎng)絡事件及其道德沖突初探[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11期
10 吳向東;;實踐觀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性質[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楊明;;“中和”思想的倫理內涵及其現(xiàn)代價值[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2 劉松濤;李建會;;斷裂、不確定性與風險——試析科技風險及其倫理規(guī)避[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張永縝;;人類面向未來的路向選擇:共生時代[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尹晶;樊勇;;化學工程主體的責任分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5 郭芝葉;文成偉;;我國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倫理觀探析[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9《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六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9年
6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常葉青;;財務決策思維范式之轉換:中西方?jīng)Q策思想之比較[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黃超;;托馬斯·阿奎那論激情的倫理學意義[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六輯[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新麗;中國傳統(tǒng)醫(yī)德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蔣馨嵐;傳統(tǒng)與超越: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的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方菲;倫理視閾下的農(nóng)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白勤;高校教師學術不端行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梁德友;轉型期中國弱勢群體倫理關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8 田聯(lián)進;中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制度反思與重構[D];南京大學;2011年
9 王倩;媒體時代大、中學生處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朱勤;實踐有效性視角下的工程倫理學探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學芹;中職學校教師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張艷;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冷蘭蘭;儒家之“勇”的倫理意蘊[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孫振華;網(wǎng)絡語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擴展[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魯東海;電視新聞倫理的道德沖突與救治[D];南昌大學;2010年
6 葉濟君;基于權力制約的行政倫理制度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7 張倩倩;羅爾斯“正義穩(wěn)定性”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方美紅;城鄉(xiāng)差別視角中農(nóng)村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羅田;城市交通理念綠色轉向研究初探[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10 張紅艷;我國艾滋病預防中的主要生命倫理難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厚軍;;論教育公正對實現(xiàn)社會公正的先導性作用[J];生活教育;2006年08期
2 朱旭梅;;教育公正芻議[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年03期
3 吳彥霞;;淺議教育公正與政府責任[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學報;2007年02期
4 李江源;;教育公正:教育制度建設的首要價值[J];教育科學論壇;2010年10期
5 文妙虹;;淺議教育公正和和諧社會[J];科技資訊;2009年21期
6 楊琴;論義務教育的不公正及解決對策[J];上海電機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7 張飛;;反思“教育產(chǎn)業(yè)化”[J];科學大眾;2006年03期
8 馮建軍;;程序公正:制度化教育公正的重要原則[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Z1期
9 張娟娟;;教育公正:實現(xiàn)社會公正的根本砝碼[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8期
10 高文金;白楊;;淺析教育公正的內涵[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馮建軍;;社會公正與教育公正[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2 趙泳翔;;促進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 努力實現(xiàn)江寧教育公正的實踐與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3 傅雁梅;;試析“為師不廉”的致因及其對策[A];紀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20周年——陶研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鞏茹敏;構建和諧社會亟須解決教育公正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田曉玲;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公正[N];文匯報;2009年
3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李懷玉;教育公正是社會公正的基礎[N];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李健;教育公正 任重道遠[N];光明日報;2003年
5 欣平;城鄉(xiāng)教育差距反映出教育公正狀況的惡化[N];協(xié)商新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孫獻韜;提高城市居住成本 追求城鄉(xiāng)教育公正[N];光明日報;2003年
7 何三畏;從“擇校費”到教育公正[N];南方周末;2003年
8 江蘇揚州 毛建國;抬高和貶低“起跑線”都是忽悠[N];東方早報;2011年
9 郝衛(wèi)江;教育不公板子該怎么打?[N];中國婦女報;2005年
10 陳金明;公平 公正 大愛[N];中國教師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金龍;教育公正新解[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振存;文化視閾下城鄉(xiāng)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磊;論教育公正[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蘇婷;社會轉型期教育公正問題研究[D];延安大學;2010年
3 王磊;我國教育公正的倫理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4 楊燕華;論教育公正[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秦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教育公正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朱旭梅;教育公正視野下的個性化教育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潔;教育公正的倫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曹占霞;轉型期我國政府在促進教育公正中的職能定位[D];河南大學;2007年
9 許文燕;轉型期我國教育公正的若干研究與思考[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愪江波;以公正審視學校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8807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8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