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4 04:08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關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父母依戀 同伴依戀 學校歸屬感 問題行為 中學生
【摘要】:中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是家庭和學校,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對于中學生心理和行為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很多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重要的關系。鑒于此,本研究試圖探討父母依戀、同伴依戀、學校歸屬感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對561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jié)論如下: (1)中學生男女在同伴依戀總分上有顯著差異;具體維度上,男女生在母親疏離維度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同伴信任、同伴溝通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在6個年級的年級差異分析,6個年級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集中在高二,這個年級的依戀水平顯著低于其他年級;父親依戀、母親依戀、同伴依戀三者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2)中學生學校歸屬感不存在性別差異,但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初一年級的學校歸屬感的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年級,高二年級學校歸屬感顯著低于其他年級。 (3)中學生問題行為在攻擊行為、違紀行為、退縮行為上,女生得分顯著低于男生,在考試焦慮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各個年級之間在問題行為上存在顯著差異,以總問題行為分析,初一年級的學生在總問題行為得分顯著低于其他年級,高二年級在總問題行為的得分上顯著高于其他年級。 (4)對父母依戀、同伴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各個維度進行兩兩相關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父母依戀、同伴依戀與學校歸屬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父母依戀、同伴依戀與問題行為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各個問題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5)通過回歸分析和結(jié)構(gòu)方程的建立發(fā)現(xiàn),父親依戀、同伴依戀通過學校歸屬感影響問題行為,父親依戀與母親依戀直接影響中學生問題行為。 (6)學校歸屬感在中學生依戀與問題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父母依戀 同伴依戀 學校歸屬感 問題行為 中學生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44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次6-9
- 1 引言9-10
- 2 文獻綜述10-23
- 2.1 依戀10-13
- 2.1.1 依戀概念與發(fā)展10-11
- 2.1.2 戀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模型11-12
- 2.1.3 依戀的的測量12-13
- 2.1.4 依戀的相關研究13
- 2.2 學校歸屬感13-17
- 2.2.1 學校歸屬感概念13-14
- 2.2.2 學校歸屬感的結(jié)構(gòu)與測量14-16
- 2.2.3 學校歸屬感的相關研究16-17
- 2.3 問題行為17-18
- 2.3.1 問題行為的定義17
- 2.3.2 問題行為的測量17-18
- 2.3.3 問題行為的相關研究18
- 2.4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綜述18-21
- 2.4.1 依戀與問題行為兩者關系研究18-19
- 2.4.2 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兩者關系研究19-20
- 2.4.3 依戀與學校歸屬感兩者關系研究20-21
- 2.5 問題的提出21-23
- 2.5.1 問題的提出21-22
- 2.5.2 研究的意義22-23
- 3 研究設計23-26
- 3.1 核心概念界定23
- 3.2 研究目的23
- 3.3 研究假設23
- 3.4 研究對象23-24
- 3.5 研究工具24-25
- 3.5.1 父母同伴依戀問卷(IPPA)24
- 3.5.2 學校歸屬感量表(PSSM中文版)24-25
- 3.5.3 青少年行為問題問卷25
- 3.6 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整理25-26
- 4 研究結(jié)果26-48
- 4.1 中學生依戀發(fā)展狀況26-31
- 4.1.1 中學生依戀發(fā)展總體特征26
- 4.1.2 中學生依戀發(fā)展的性別差異26-27
- 4.1.3 中學生依戀發(fā)展的年級差異27-30
- 4.1.4 中學生親子依戀與同伴依戀之間的關系30-31
- 4.2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發(fā)展狀況31-33
- 4.2.1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發(fā)展總體特征31
- 4.2.2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發(fā)展的性別差異31-32
- 4.2.3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發(fā)展的年級差異32-33
- 4.3 中學生問題行為發(fā)展狀況33-37
- 4.3.1 中學生問題行為發(fā)展總體特征33-34
- 4.3.2 中學生問題行為發(fā)展的性別差異34-35
- 4.3.3 中學生問題行為發(fā)展的年級差異35-37
- 4.4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相關分析37-39
- 4.5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回歸分析39-43
- 4.5.1 中學男女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回歸分析40-42
- 4.5.2 中學生初一年級與其他年級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回歸分析42-43
- 4.6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關系模型建立43-48
- 5 分析討論48-58
- 5.1 中學生依戀狀況總體分析48-51
- 5.1.1 中學生依戀現(xiàn)狀分析48-49
- 5.1.2 中學生依戀在性別上的差異分析49
- 5.1.3 中學生依戀發(fā)展在年級上的差異分析49-50
- 5.1.4 中學生三種依戀相關分析50-51
- 5.2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分析51-53
- 5.2.1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現(xiàn)狀分析及其性別差異分析51
- 5.2.2 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年級差異分析51-52
- 5.2.3 中學生問題行為的現(xiàn)狀分析52-53
- 5.3 中學生問題行為分析53-54
- 5.3.1 中學生問題行為性別差異分析53
- 5.3.2 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年級差異分析53-54
- 5.4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關系分析54-55
- 5.5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對問題行為的作用路徑分析55-58
- 5.5.1 中學男女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回歸分析55-56
- 5.5.2 中學初一年級與其他年級在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回歸分析56
- 5.5.3 中學生依戀、學校歸屬感與問題行為的路徑分析56-58
- 6 總結(jié)58-60
- 6.1 結(jié)論58
- 6.2 不足與展望58-60
- 參考文獻60-65
- 附錄65-70
- 致謝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敏,王達,劉愛書,陳曉慧;初中生行為問題的家庭影響因素及其干預對策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年04期
2 胡雯;譚海燕;彭熠;;初中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蔣京川;依戀研究及其新進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4 蔣獎;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問題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5 許興建;依戀研究綜述[J];柳州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6 楊楓;;職業(yè)中學學生親子依戀、自尊與問題行為的關系[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7 喻承甫;張衛(wèi);曾毅茵;葉婷;李月明;王姝君;;青少年感恩與問題行為的關系:學校聯(lián)結(jié)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4期
8 呂勤,陳會昌,王莉;兒童問題行為及其相關父母教養(yǎng)因素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3年01期
9 宋海榮,陳國鵬;關于兒童依戀影響因素的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3年01期
10 胡平,孟昭蘭;依戀研究的新進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02期
,本文編號:8477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477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