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結構及發(fā)展特點
本文關鍵詞: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結構及發(fā)展特點
更多相關文章: 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 結構 發(fā)展特點 態(tài)度反饋 強化評價 機會特權 支持指導
【摘要】: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是指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過程中所知覺到的教師期望,其對學生的學業(yè)和人格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本研究在文獻綜述和調查的基礎上,探索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結構,編制"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問卷",進而探討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的發(fā)展特點。結果發(fā)現: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由態(tài)度反饋、強化評價、機會特權和支持指導四個維度構成;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問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從總體上看,女孩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水平高于男孩,男孩與女孩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發(fā)展趨勢一致。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神經信息研究所;
【關鍵詞】: 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 結構 發(fā)展特點 態(tài)度反饋 強化評價 機會特權 支持指導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1AZD089) 全國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20102136110003) 第51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2012M510796)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一、問題提出自1968年羅森塔爾開創(chuàng)性地對教師期望效應進行研究以來,教師期望的作用和價值逐漸受到重視。教師期望效應是指學生的行為中所體現出來的教師期望效果[1],其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2]。目前研究者按照教師期望的測評方式,把教師期望分為三種:教師自我報告的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張日f,王琨;國外關于教師期望與差別行為的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高雯,楊麗珠;年幼兒童特質穩(wěn)定性理解的樂觀主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3 劉彥華;朱麗娜;杜卉;;教師期望理論與學生發(fā)展關系研究現狀及走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3期
4 徐憲斌;陳艷;;高三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行為及其差異性研究[J];師資培訓研究;2005年03期
5 高雯;楊麗珠;;3~9歲兒童人格特質穩(wěn)定性理解的發(fā)展特點[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3期
6 鄭海燕;張敏強;;初中生教師期望知覺評定量表的編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3期
7 范麗恒;;國外教師期望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6年03期
8 范麗恒;金盛華;;教師差別行為的結構及其量表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2期
9 范麗恒;李婕;金盛華;;學生知覺的教師行為在教師期望效應中的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麗珠;張華;;小學教師期望對學生人格的影響:學生知覺的中介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3期
2 廖偉梁;鄧峰;錢揚義;周旋杰;吳過房;;初三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及其與化學學業(yè)成績的關系[J];化學教育;2011年06期
3 唐衛(wèi)紅;陳玲;;大學英語聽力自我效能與聽力策略及教師期望[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4 鄭海燕;;初二學生教師期望知覺、自我價值感與價值的關系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蔣美浩;;期望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9年42期
6 陳曉紅;;芻議期望教育在中職醫(yī)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1年35期
7 吳筱玫;;期望效應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8 鄭桂芝;;教師期望效應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9 李金德;余嘉元;;教師創(chuàng)新支持行為、學生創(chuàng)新自我效能感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胡凼;;教師期望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唐恒鈞;頂崗實習中師范生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李曄;師生信任及其對學生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閆秀梅;自發(fā)特質聯(lián)結的年齡特點、加工機制及其對外顯特質判斷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呂學玉;基于中醫(yī)學思維的憶溯性心理發(fā)展水平結構及測評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3年
5 滿晶;幼兒知覺到的教師期望特點及其對自我控制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6 徐敏;4-6歲幼兒自我認知積極偏向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華;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范娟;對初中主觀學業(yè)弱勢學生進行期望教育的個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洋;教師期望對學生英語學業(yè)成敗歸因的影響[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鄭卉;初中生自我概念、師生關系、教師期望與學業(yè)成績之間的關系[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楊凌運;音樂訓練對兒童自我意識和適應力影響的觀察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燕頻;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7 劉瑞華;中學生學習偏科的心理學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占秀珍;高中學生對化學教師期望感知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金德;創(chuàng)新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中介和調節(jié)作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余海溶;民辦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平文;教師期望理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 朱賢;期望技能[J];佛山大學學報;1997年06期
3 蔣京川;論教師期望效應的實現過程[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4 張日f,王琨;國外關于教師期望與差別行為的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楊麗萍;社會化過程中預言的自我實現[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6 劉宣文,黃天元;教師期望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1998年12期
7 王蕾;教師期望效應最優(yōu)化的策略[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04期
8 高雯,楊麗珠;國外關于兒童特質穩(wěn)定性理解研究的新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9 高雯,楊麗珠;年幼兒童特質穩(wěn)定性理解的樂觀主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范麗恒;;國外教師差別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娥蕊;楊麗珠;;3—9歲兒童自信心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張峰;;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發(fā)展特點研究[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3 張淑華;葉露露;;青少年職業(yè)探索發(fā)展特點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張瑞華;許慧;鄭俊英;;8~11歲農村留守兒童失言理解的發(fā)展[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5 劉艷,鄒泓;社會能力研究的概述與展望[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年01期
6 董好葉;張麗娟;;初中生成就目標的發(fā)展特點[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07期
7 曾天德;潘小q.;周艷希;;學優(yōu)兒童學習適應性、學習習慣和應試技能及其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8年04期
8 劉文;李明;;兒童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研究新進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年03期
9 張錦坤;楊麗嫻;佟欣;;中學生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發(fā)展特點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6期
10 樊潔;鄧敏;胡發(fā)穩(wěn);;中學生誠信心理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聶衍剛;鄭雪;;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特點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張大均;趙麗霞;;青少年社會自我發(fā)展特點研究(摘要)[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燁暉;;青少年頓悟能力的發(fā)展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胡姍姍;張大均;吳明霞;;中學教師心理幸福感的特點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張雯;張大均;;大學生生命質量觀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宋京晶;周蜜;施鋼;;大學生心理適應狀況與發(fā)展特點[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7 郭成;郭芳;周巧;;中小學教師教學審美能力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郭芳;;中小學教師教學審美能力的結構及其發(fā)展特點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趙智勇;;陜西省高中生適應性發(fā)展特點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韓穩(wěn);張景煥;;初中生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特點[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時曉玲;新建學校同樣可以擁有一流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華中師范大學 秦在東;豐富的教育實踐遺產[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句容市春城中心小學 王維昌;由“他律”到“自制”[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4 本報記者 曾淑花 通訊員 鄭漢雄 廖誠;德育導師叩開學生心扉[N];中山日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王麗敏;教育專家給家長“開方” 暑假怎么過 孩子說了算[N];撫順日報;2007年
6 市教育局局長 潘永久;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是改善民生的第一重點[N];汕尾日報;2007年
7 記者 單小書;市直中小學教師工資將實行“二次分配”[N];撫順日報;2006年
8 梁悅龍 記者 王大偉;恒山教育局關注安全 關愛生命[N];雞西日報;2008年
9 史建新;東勝區(qū)教育局制定素質教育工作目標[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10 申保珍;保障流動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義務教育[N];農民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燕紅;兒童特質理解發(fā)展的特點與教育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動態(tài)發(fā)展特點及不同調節(jié)策略對其心境變化影響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江洋;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預期性、發(fā)展性及差異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4 潘運;視覺注意條件下數字加工能力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5 姜月;幼兒自豪識別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6 于鳳杰;青少年早中期的個人目標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徐芬;兒童漢語和英語語音意識的發(fā)展特點及其相互關系[D];浙江大學;2002年
8 郭成;青少年學業(yè)自我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9 張林;青少年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10 馬川;中小學女生性別同一性發(fā)展特點及其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曉飛;中學生學業(yè)社會比較對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的影響[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陳麗君;青少年依戀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學校適應的相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馬蓮;初中生學業(yè)求助發(fā)展特點及其訓練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董光恒;3~5歲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及其發(fā)展特點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麗英;幼兒抗挫折能力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6 杜松濤;大學生人際壓力及其應對策略特點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7 銀花;蒙古族中學生學業(yè)自我的發(fā)展特點及其干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王敏;上海市民辦公建配套學校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羅書偉;中學生學習價值觀結構及其特點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10 齊璐;3~5歲幼兒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結構、發(fā)展特點與類型[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17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1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