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時期平民教育運動的興起及影響——基于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視角
本文關鍵詞: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時期平民教育運動的興起及影響——基于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五四時期,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平民教育運動蓬勃興起,探其原因則關鍵在于精英知識分子的倡導,庶民主義"民主"觀的生成以及"主義"學說的泛濫而導致注重"實行"的凸顯。然而隨著實踐的深入,這一運動卻呈現出由平民教育運動向工農教育運動轉變的發(fā)展走向,并對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產生一定的影響。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
【關鍵詞】: 五四時期 平民教育 馬克思主義 傳播
【基金】:“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重大課題“馬克思主義在大學傳播的歷史經驗和現實啟示研究”(DS2012A0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529
【正文快照】: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伴隨著對專制主義和傳統文化的強烈批判和反思,以及對民主精神的熱切呼喚,以“平民教育”為主體的平民改造運動迅速興起,并吸引了眾多知識分子的關注。但總體來說,當時宣傳和信奉平民教育,投身其中的主要有三類群體,以北京大學的平民教育講演團成員為主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桑東華;五四平民教育思潮的演變、分化和發(fā)展[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4年04期
2 朱志敏;五四時代知識分子的平民意識與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J];歷史研究;1997年02期
3 黃國華;;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J];歷史教學;1979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世麗,黃紅平;淺析五四時期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特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2 張允熠,郝良華;陳獨秀、李大釗和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心路歷程[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3 吳之惃;“洪門”考源[J];安徽史學;2003年01期
4 周寧;試論互助進化思想在中國的興起[J];安徽史學;2005年02期
5 桂遵義;;科學發(fā)展觀和歷史學[J];安徽史學;2011年02期
6 王先俊;論周恩來的偉人品質[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吳先伍;柏格森哲學對李大釗時間觀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歐陽躍峰;20世紀中國史學的論爭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章征科;;清末民初知識分子趨新意識的成因及特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葉榮國;;關于“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反思[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孔寒冰;;“一邊倒”鎖定的主要是蘇聯社會主義模式[A];紀念北京市國際共運史學會成立20周年論文集[C];2000年
2 高強;;炎帝與中華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與民生[C];2009年
3 劉海峰;;在教育與歷史之間——高等教育史研究四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詩的“現代性”問題[A];郭沫若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C];2000年
5 譚雙泉;曾靜;;略論李大釗早期道德觀[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6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當代價值[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三輯)[C];2009年
7 蔡輝振;;儒家宇宙觀之探究[A];孔學研究(第九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九次暨海峽兩岸第六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李心峰;;“審美意識形態(tài)”說與新時期藝術本質研究[A];文藝意識形態(tài)學說論爭集[C];2006年
9 胡義成;;再評張春橋、姚文元反人道主義理論[A];馬克思主義探原——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徐先蕊;;孫中山政黨政治理論與實踐論綱[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卞國鳳;近代以來中國鄉(xiāng)村社會民間互助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杜運輝;張岱年人生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孫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地方黨政關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于文善;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聚芳;中國共產黨社會發(fā)展理論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劉繼林;民間話語與五四新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潘祥超;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言法;近代中國高等教育與社會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1年
10 張冀;左翼小說革命敘事經驗的后世影響(1942-1966)[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張輝;《覺悟》、《建設》和唯物史觀的傳播[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從中;穿行在歷史潮流中的鄉(xiāng)土寫作[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尹喜泉;論冰心作品中的普世價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富營;中國共產黨的鄉(xiāng)村認知與革命模式的探尋(1921-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晉媛;文藝為人民服務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6 宋慶欣;民國時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云;革命敘事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D];西北大學;2011年
8 李小林;李大釗民主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李鈺偉;回顧與反思—周恩來行政管理思想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10 羅芳芳;五四運動前后李大釗政治思想演變研究(1913-1921)[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家福;;借鑒陶行知平民教育理論 指導新時期平民教育工作[J];生活教育;2007年01期
2 劉金如;;毛澤東在五四時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J];求索;2007年11期
3 范丹卉;;德賽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邏輯關聯[J];科學經濟社會;2011年02期
4 王有升;;新時期的平民教育關懷[J];中國教師;2007年02期
5 宋恩榮;;重提“平民教育”的現實意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9期
6 趙燕;;近代平民教育思潮及對現今社會的啟示[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5期
7 鮑海燕;;綏遠平民教育對內蒙古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啟示[J];現代教育;2011年Z2期
8 王家進;20年代的“希望工程”──太原平民教育運動[J];城市研究;1994年02期
9 孫來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述要[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06期
10 呂云飛;二十世紀上半葉我國平民教育運動的回顧與反思[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萬華煒;;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學習需要激發(fā)機制探討[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2 袁梅;;改革開放以來軍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歷史變遷及啟示[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蔣南平;;學習十七大精神 用發(fā)展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解讀中國失業(yè)問題[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第24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覃乃勉;黃樹茂;;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是科學執(zhí)政的首要必備條件——學習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粗淺體會[A];“科學執(zhí)政與科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崔繼新;;信仰重建與社會和諧[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共產黨執(zhí)政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5年
6 宋曉玲;;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指導思想[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7 王學東;;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8 姜德福;孫道同;;“三個代表”是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A];弘揚革命傳統,,迎接時代挑戰(zhàn)——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論文集[C];2002年
9 徐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民族性[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趙麗華;;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機制及其運用[A];提高領導科學發(fā)展能力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袁雷;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N];經濟日報;2005年
2 趙劍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真精神”[N];北京日報;2006年
3 云南民族大學 彭有祥;做具備雙重魅力的思政課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宋貴倫;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N];文匯報;2007年
5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陳占安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部召集人 南開大學教授 逄錦聚 教育部黨組成員 副部長 李衛(wèi)紅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張雷聲;統籌協調 形成合力 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育[N];光明日報;2009年
6 宋萌榮;馬克思主義本源之探[N];光明日報;2006年
7 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祝福恩;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普”專家[N];黑龍江日報;2007年
8 ;應提供更多更好的學術創(chuàng)新和政策建議[N];社會科學報;2006年
9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張一兵邋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劉懷玉;以徹底的實踐精神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記者 舒小梅;闡述應對金融危機對策[N];潮州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太山;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2 佟巖;生涯視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李永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周耀宏;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思想理論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陳文聯;五四時期婦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董亦佳;杰姆遜的文本闡釋理論與闡釋實踐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覃世艷;后現代主義解釋學批判[D];蘇州大學;2006年
9 韓國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國家政治公正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錢風華;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羽;“五四”時期資產階級女子教育觀探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江海燕;五四時期新型知識分子的女權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3 楊樹國;略論傅斯年五四時期的文學思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4 平保興;五四時期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全健;五四時期胡適婦女解放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華曉書;五四時期陳獨秀政治思想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7 唐巧天;五四時期與三十年代中西文化論戰(zhàn)中關于西化論的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亞麗;論五四時期散文小品的成就[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9 祖國;論加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齊冰;毛澤東對民粹主義認識的思想發(fā)展軌跡[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眼光向下的革命:五四時期平民教育運動的興起及影響——基于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視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9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