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地近代教育的區(qū)域特色及其成因探析
本文關鍵詞:吳地近代教育的區(qū)域特色及其成因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作為開啟中國近代文明先發(fā)之地的吳地,在其教育向近代轉變過程中形成了女學教育、工商業(yè)興學、深受教會教育滲透等區(qū)域特色。吳地發(fā)達的經濟文化、"兼容并包"的風俗、"敏而好學"的性格特點、崇尚文化教育的歷史傳統(tǒng)與"較為開通的社會習俗"等,是吳地近代教育區(qū)域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關鍵詞】: 吳地 近代教育 女學 工商業(yè)興學 教會教育
【分類號】:G529
【正文快照】: 近代中國,面對鴉片戰(zhàn)爭后開啟的現(xiàn)代化進程,爭取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成為了時代的最強音。在面對西方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洶涌而至的侵略浪潮,中國人民為了實現(xiàn)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采取了積極的應對與反抗。面對異域文化,尤其是帝國主義的文化侵蝕,有識之士及時調整心理承受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尤巖;以教育推進實業(yè)——榮氏家族的致勝之招[J];人民教育;199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賀金茹;;從笑語“嬰兒”到哭泣的“寧姑”——男權社會女性失語化與柔弱化的悲劇歷程[J];蒲松齡研究;2010年01期
2 孫顯元;;芝諾悖論中的邏輯和形而上學[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孫顯元;;“向錢看”的經濟正當性與道德正當性[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郭昭昭;;抗戰(zhàn)期間國民參政會中女參政員群體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5 王玉平;;毛澤東實踐觀的學理解讀[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馬鳳霞;余學鋒;;女性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9期
7 張廣照;;馬克思哲學與恩格斯哲學的不同來源和根本差別[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孫新彭;;列寧黨內民主建設的思想、實踐及啟示[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2年02期
9 趙仁青;;論非理性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以信念和理想為例[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10 李慧娟;畢洪娜;;試論清末女子教育興盛的原因及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艷東;;挑戰(zhàn)與對策:全球化語境下的科學社會主義[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新世紀初的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6年
2 趙利民;劉靜爽;;從與薛紹徽女學觀的比較看梁啟超的女性主義意識[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玲;我國競技體育女性參與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廖紅宇;福建鋼琴音樂發(fā)展歷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運明;1928-1937年山東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亞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論[D];西南大學;2011年
7 金正秀;晚清女性傳記與國族想象的形成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8 賈春陽;論“疆獨”問題與美國的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9 潘祥超;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敖福軍;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敏;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歷史進程及實踐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冬良;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服務質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文飛;淺議社會主義語境中的主體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羅田;城市交通理念綠色轉向研究初探[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5 阮文玲;工科大學生政治意識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聶瑩;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秦奮;清朝晚期至民國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合成;上海早期教會學校體育的歷史考察[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9 吳婧;列寧提高黨應對國際局勢能力的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孔林林;抗戰(zhàn)時期山東婦女運動和婦女生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華;淺議日本近代教育變革[J];教育科學;1998年01期
2 董方奎;;梁啟超對近代中國教育的主要貢獻[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楊文花;;為什么說文藝復興是近代教育的開端[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02期
4 石慧娟;;淺論洋務運動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影響[J];時代人物;2008年10期
5 林建平;;論浙江教育家在近代教科書出版中的作用[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張?zhí)O;浙江近代教育發(fā)展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1998年03期
7 王曙明;;清末新政時期的近代寧夏教育[J];寧夏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8 李漢超;陳玉清;;論梁啟超的教育哲學思想[J];山東社會科學;2009年12期
9 劉少雪;甲午戰(zhàn)爭前中國教育改革探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10 張德壽;都搞錯了[J];創(chuàng)造;2005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靜芳;;晚清留學教育與中國近代教育的關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2 陳時見;;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張彬;;浙江教育近代化芻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周曄;;教育近代化的積極推動力——中國近代教育學術團體之研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陳國生;;湖南教育的近代化與湖南社會的進步[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舒志定;;現(xiàn)實的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馬克思教育思想當代性的一個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蔣士會;;教育結構與功能的歷史透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8 藍建;;學校系統(tǒng)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對發(fā)展中國家教育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9 雒春普;;閻錫山與民國時期的山西教育[A];2010年三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楊曉;;關東州教育評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2)——日本侵華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會文;宜興埠溫氏“普育學校”[N];天津日報;2006年
2 楊杰;感謝辛勤園丁對教育的赤子情懷[N];新疆日報(漢);2006年
3 ;別讓上體育變成看體育[N];光明日報;2005年
4 本報記者 儲召生;減負:瓶頸問題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顧佳怡 記者 雙生;《南京教育史》舉行首發(fā)式[N];南京日報;2007年
6 記者 梁易輝;授業(yè)解惑[N];紹興日報;2010年
7 于樹香;天津教育引領中國新學潮流[N];天津日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馮穎平;在同一藍天下接受公平教育[N];浙江日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高定一;著力解決教育長遠發(fā)展重大問題[N];湘聲報;2010年
10 侯光明;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啟示[N];光明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曙明;寧夏近代教育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2 楊勇;洋務運動教育改革與明治維新教育改革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吳瑩;日本近代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實踐[D];吉林大學;2013年
4 許慶如;變革與傳承:近代山東鄉(xiāng)村教育研究(1901-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劉山;日本近代普及義務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6 喻永慶;《中華教育界》與民國時期教育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博;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對教學變革的影響之研究(1901-1922)[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8 歐七斤;盛宣懷與中國教育早期現(xiàn)代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佳麗;20世紀初至抗戰(zhàn)前徽州近代教育的發(fā)展[D];安徽大學;2013年
2 胡博實;林傳甲與黑龍江近代教育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聶紅珍;張百熙改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麗蘋;王先謙的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5 王清艷;俄國移民與哈爾濱近代學校教育的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季仲平;張謇教育思想及其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7 燕大虎;近代教育對經濟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9年
8 王明飛;全國教育會聯(lián)合會第九屆會議相關文獻整理及其史料價值分析[D];云南大學;2011年
9 江克英;福建船政學堂與中國近代早期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10 汪少華;中國教育從以“學”為中心到以“教”為中心的轉變[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吳地近代教育的區(qū)域特色及其成因探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00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4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