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方式與實現技術的對比分析
本文關鍵詞: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方式與實現技術的對比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個人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環(huán)境發(fā)展的一次革新。該文在分析個人學習環(huán)境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明確當前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的三種方式:以社會性軟件為中心的構建方式、利用社會聚合器的構建方式和基于VLE的構建方式,并進而從管理、互動、評估、支持等維度,對Blog、Elgg、iGoogle、EyeOs+Moodle和360doc常用的五種實現技術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發(fā)現Blog、Elgg、iGoogle在互動、功能拓展方面更具優(yōu)勢,能較好地支持個性化學習;EyeOs+Moodle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師支持功能,適宜構建與課程內容同步的PLE;360doc具有很好的文章內容管理功能,適宜構建個人閱讀與創(chuàng)作的PLE。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關鍵詞】: 個人學習環(huán)境 PLE 構建方式 構建技術
【基金】: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課題“網絡新技術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研究”(課題編號:2010tjk298)階段性成果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211工程”青年教師科研培育基金資助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闡明了推進教育信息化要堅持的工作方針是“面向未來國力競爭和創(chuàng)新人才成長的需要,努力為每一名學生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的信息化環(huán)境和服務!彪S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Web2.0技術的勃興與發(fā)展,以其高度的去中心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崔革;;大學生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王臘梅;;基于Web2.0社會性軟件的個人學習環(huán)境的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年30期
3 尹睿;李丹颯;;國外個人學習環(huán)境研究的進展與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12年07期
4 紀姍姍;李春旺;;Mashup個人學習環(huán)境研究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0年18期
5 沈向若;;基于Web2.0的個人數字圖書館[J];現代情報;2007年07期
6 段金菊;;大學生Moodle教學平臺應用現狀的個案調查[J];現代教育技術;2009年02期
7 牟占生;路高輝;封娜娜;;基于EyeOs+Moodle的個人學習云環(huán)境的構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年05期
8 張偉遠;;網上學習環(huán)境評價模型、指標體系及測評量表的設計與開發(fā)[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07期
9 李愛娟;;網絡課程學習環(huán)境應用評價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蔣蜀鄂;基于Elgg的個人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越;;利用Net Meeting實現網絡計算機輔助教學[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 黃敏;都平平;;基于Alexa的網絡個人數字圖書館發(fā)展問題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年01期
3 林莉蕓;;從個人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論高校圖書館在PDL構建中的角色[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4 王珠珠,張偉遠;我國普通高校網上教學平臺及網站建設的現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5年02期
5 樂軍;遠程教育網上教學質量監(jiān)控信息模型的系統(tǒng)化構建[J];中國遠程教育;2005年06期
6 樂軍;齊宏;;遠程教育網上教學反饋信息的分析與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9期
7 高永兵;趙宇紅;靳榮;;利用QQ群構建Internet計算機輔助教學平臺[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9期
8 梁玉娟;彭華茂;王迎;黃榮懷;陳庚;;網絡學習社區(qū)評價問卷的編制[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1期
9 朱祖林;劉盛峰;史增民;;為學習設計教學——“比較文學”課程的網絡教學設計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2期
10 黃復生;;遠程學習滿意度研究:新進展與新趨勢[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張倩葦;教育技術學視野中的技術與課程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生;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學習活動的形成性評價的理論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曉旭;基于B/S模式和JSP技術的網絡教學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少朋;面向軍校文職人員在職培訓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明;基于Moodle平臺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劉芹妹;大學新生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葵;《科技活動》課程支撐平臺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寧;Moodle平臺遠程學習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任崢;高職英語學習環(huán)境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8 吳支訓;基于Mashup平臺的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9 程嘯天;高校課程資源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敏斯;基于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績效評價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新明;試論網絡課程的藝術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3期
2 張偉遠;開放大學的網上教學:亞洲地區(qū)七國九地的調查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09期
3 張偉遠,王立勛;網上教學環(huán)境評定指標體系之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7期
4 李燕臨;郭酉函;黃春梅;;解析社會性軟件及其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08年02期
5 武法提;基于WEB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6 任劍鋒,李克東;分布式認知理論及其在CSCL系統(tǒng)設計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7 余勝泉,毛芳;非正式學習——e-Learning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成江東;;Web2.0研究[J];電子商務;2006年04期
9 德力;盧明波;;博客(Blog)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程春蘭,陳曙光;數字圖書館及其相關技術問題[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杜安平;數字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D];湘潭大學;2003年
2 陳慧;Web2.0及其典型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孫志雷;個性化網絡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與開發(fā)[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悅;Web2.0時代的非正式學習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5 殷莉;基于WEB個人學習環(huán)境設計與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6 洪偉;基于Web2.0的PLE模式創(chuàng)設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帥;楊成;;培養(yǎng)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PLE設計研究[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2 張帥;楊成;;提高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PLE設計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22期
3 尚佳;;Web2.0時代的PLE建構初探[J];遠程教育雜志;2008年01期
4 廖守琴;;基于PLE理念的網絡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吳兵;葉磊;易亮;;個人學習環(huán)境下的知識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6 張虎;忽海娜;;利用谷歌服務構建網絡化PLE[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24期
7 張帥;;基于PLE的高職學生網絡學習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以湖北某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為例[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年23期
8 伍麗媛;;非正式學習中個人隱性知識的構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09期
9 何伏剛;;個人學習網絡技術及教育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7期
10 鄒琳琳;熊珍珍;;基于Web2.0的個人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佳玉;蔡蕾;王冰嬌;解焱陸;;漢語學習者兩類發(fā)音參數分布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2 鄧丹;;美國學習者漢語復合元音的偏誤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The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PLE) Based on Web2.0[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4 張蘅;程曉堂;;英語學位論文中轉引使用情況的對比研究[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麥綠波;;構建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 優(yōu)化兵器裝備發(fā)展[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6 易勇;高唯一;吳波;古天祥;;分布式測控系統(tǒng)構建技術研究[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王斌;馬志成;;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網絡課程的設計與實現[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李季;翟勃;于明;楊啟訓;;企業(yè)高效安全計算機網絡平臺的構建技術研究[A];2004煤炭工業(yè)信息化論壇專輯[C];2004年
9 李喜童;;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學模式與方法[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10 楊正凱;;NFS構建技術[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文杰;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N];中國教師報;2004年
2 周炎根 儲爭流;如何培養(yǎng)一個高效學習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項國雄 王佑美;交互媒體與交互模式[N];計算機世界;2001年
4 本報記者 鐘偉;四大應用變革策動e-Learning2.0[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興化市陳堡鎮(zhèn)初級中學 馬永成;如何激發(fā)初中生歷史學習的興趣?[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8年
6 記者 沈祖蕓;“隨身大學”培養(yǎng)數萬“當班人”[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方國才;關于學習型學校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報;2005年
8 天津復興中學 吳奇;培養(yǎng)聰明的學習者[N];中國教育報;2008年
9 記者 冉昌龍 歐陽敏;構建技術資金合作橋梁[N];自貢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陳曦 實習生 宣心騁;立足學習者全面發(fā)展[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軍;中國學習者英語型式構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2 嚴華;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形容詞型式評價取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洪薇;中國學生英語語調格局實驗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4 蘭曉霞;中國學習者韓國語“請求—拒絕”對話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5 符存;中國學習者英語方位構式習得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6 裴新寧;面向學習者的化學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呂林海;數學理解性學習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顧姍姍;負反饋、修正后輸出、注意和感知對外語發(fā)展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9 楊柳燕;交替?zhèn)髯g學習者英語口譯產出的流利性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顧偉勤;語言輸入、交互和二語學習者[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殷莉;基于WEB個人學習環(huán)境設計與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2 王慧;基于社會性軟件的教育技術專業(yè)學生PLE的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洪偉;基于Web2.0的PLE模式創(chuàng)設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黨翠;韓國漢語學習者畏難情緒對策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白立廣;現代遠程教育中學習者關系管理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田久樂;數字化終身學習中基于學習者興趣的個性化學習資源推薦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杜藍;中國日語學習者“回問”會話策略的使用情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劉健;基于學習者個性特征的協(xié)同學習任務生成模型[D];燕山大學;2010年
9 李悅;Web2.0時代的非正式學習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龍居洋;關于中國人日語學習者的學習觀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個人學習環(huán)境構建方式與實現技術的對比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9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43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