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約破壞對組織認同的影響:程序公平的調節(jié)作用——以高職院校非在編教師為對象
發(fā)布時間:2021-05-06 15:43
近年來高職院校迅猛增加,伴隨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非在編的教師在高職院校中的絕對數量和相對比例均大幅增加。限于制度約束非在編教師在個人待遇、職業(yè)發(fā)展中存在諸多瓶頸,進而破壞其對組織的認同,本文從心理契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文章來源】: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3,(2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理論及假設
(一)心理契約與組織認同
(二)程序公平的調節(jié)作用
二、方法
(一)被試
(二)研究工具
1. 心理契約破壞感量表
2. 組織認同量表
3. 程序公平量表
(三)數據分析
三、結果
(一)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二)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三)層次回歸分析
四、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兩種社會交換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組織認同和自尊需要的不同作用[J]. 沈伊默,袁登華,張華,楊東,張進輔,張慶林. 心理學報. 2009(12)
[2]高職院校非在編教師隊伍的組織認同管理[J]. 張廣福.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08(08)
[3]心理契約破壞感對員工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J]. 沈伊默,袁登華. 心理學報. 2007(01)
本文編號:3172188
【文章來源】: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3,(27)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一、理論及假設
(一)心理契約與組織認同
(二)程序公平的調節(jié)作用
二、方法
(一)被試
(二)研究工具
1. 心理契約破壞感量表
2. 組織認同量表
3. 程序公平量表
(三)數據分析
三、結果
(一)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二)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三)層次回歸分析
四、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兩種社會交換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組織認同和自尊需要的不同作用[J]. 沈伊默,袁登華,張華,楊東,張進輔,張慶林. 心理學報. 2009(12)
[2]高職院校非在編教師隊伍的組織認同管理[J]. 張廣福.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08(08)
[3]心理契約破壞感對員工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J]. 沈伊默,袁登華. 心理學報. 2007(01)
本文編號:31721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17218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