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取向
本文關鍵詞: 教育政策 研究方法 倫理取向 出處:《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方法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研究內容、研究性質和研究程度。當前,教育政策研究方法存在三種基本的取向:邏輯實證取向、社會學取向和倫理學取向。這三種研究方法取向都對教育政策科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相比較而言,從教育政策本身的性質來看,教育政策研究的倫理學取向是教育政策科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Abstract]:To a certain extent, the orient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determines the content, nature and degree of research.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basic orientations of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methods: logical and empirical orientation. Sociological orientation and ethical orientation. These three research approaches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olicy science.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policy science.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0-01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閆引堂;;教育政策社會學:一種新范式?[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張敏;;拉斯韋爾的路線:政策科學傳統(tǒng)及其歷史演進評述[J];政治學研究;2010年03期
3 周超;當代西方政策科學方法論的范式轉向[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彭華安;;教育政策的倫理性:缺失與回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二元 多元 和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吳家榮,許心宏;過程即目的:對生存悲劇的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楊麗萍;;論教師實踐知識及其彰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章文軍;;評尼采的超人學說[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19期
5 季愛民;羅龍祥;;本體論與人生價值:當代本體論研究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6 蔡華;;論法律解釋對實現(xiàn)法制統(tǒng)一的困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婁開生;;試析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傳統(tǒng)觀[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8 陳濤;;非理性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9 張宇;;論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王波;;教育政策學視野下的中小學亂收費現(xiàn)象[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帥;;比較孔子的“憂”與海德格爾的“憂”及在教育上的現(xiàn)實意義[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袁張帆;;海德格爾存在論的語言觀對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啟示[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陳凡;;技術圖景中人主體性的缺失與重構[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4 郭武;黨惠娟;;文化、信仰和理性:民族環(huán)境習慣法重生的三個基點[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郭瑋;;審美哲學還是實踐哲學?——Bennett Reimer與David J.Elliott音樂教育哲學思想的比較[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6 楊麗婷;;“虛無主義”及其爭辯:一種思想性的梳理[A];“虛無主義、形而上學與資本的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李臻;;后現(xiàn)代主義的課程與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后的感思(一)[A];山地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qū)會議論文集[C];2013年
8 張春樓;吳靜娜;;論庫恩范式理論的創(chuàng)新價值[A];2012年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暨科學技術學兩委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涵;法蘭克福學派的知識社會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杜運輝;張岱年人生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陳愛萍;第二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曉娟;中國弦樂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羨;我國兩性收入差距的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歡;政治參與的倫理維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震;我國農村地區(qū)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5 張鋒;閱讀教學中“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樂怡;初中公開課教學管理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倩;黨員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程度與其歸屬感和責任感關系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馬明;我國獨立學院的現(xiàn)狀與前景展望[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艷萍;靈魂的喚醒與生存的超越[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慧;形成性評價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姚文峰;;教育政策理性的現(xiàn)實訴求[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04期
2 曹堂哲;政策執(zhí)行研究三十年回顧——緣起、線索、途徑和模型[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涂端午;陳學飛;;我國教育政策研究現(xiàn)狀分析[J];教育科學;2007年01期
2 劉巍巍;郅鴻博;;三十年來我國教育政策研究相關論文的統(tǒng)計與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賀武華;;教育政策過程研究的案例研究法[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年09期
4 ;教育政策文本的類型與生產[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0年01期
5 謝少華;試論教育政策研究分類的理論基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1期
6 王亞芳;蘇林琴;;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綜述[J];中國教育法制評論;2002年00期
7 孫家明;李群英;;解構與建構:教育黏性論視閾下的教育政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8 李文長;;關于我國教育發(fā)展政策的初步分析[J];教育評論;1993年01期
9 李軍;馮大鳴;;1985~2004年我國教育政策研究狀況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09期
10 李秉坤;王丹;;構建和諧社會的教育政策研究[J];北方經貿;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論透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2 宋兵波;;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視角——試論“重新認識”教育思想史的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3 馬克·第帕普;;談談世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齊梅;;論教育理論的性質和研究方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寧本濤;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內容分析——以《教育與經濟》雜志為例[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李露;;中國教育史研究方法的新進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7 曹淑江;;我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fā)展歷程、現(xiàn)狀及未來趨勢[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徐應隆;劉瑞峰;;工讀學生轉化問題初探[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9 許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學觀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青少年理想、動機、興趣研究協(xié)作組;;國內十省市青少年思想、動機與興趣的研究[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謝少華;教育政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周虹艷;教育政策研究要為教育創(chuàng)新服務[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馬宏建;醫(yī)生的收入是否比教師低[N];中國改革報;2009年
4 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司長 吳德剛;貫徹十六大精神 開創(chuàng)教育政策研究與法制工作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02年
5 袁振國;教育政策研究的新視野[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謝少華;當今國外教育政策研究特點述要[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華嚴;教育研究:走向更寬廣的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7年
8 王磊;質的研究:一種非常適合教育領域的研究方法[N];中國教育報;2002年
9 冷泉訓;過程 永遠比結果重要[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河海大學 王溢;克拉克教授組織分析視角的啟示[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錢林曉;教育經濟學方法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謝倩;外語教育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樹成;德育過程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戌星;美國教育研究方法的內容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胡亞蘭;美國教育管理研究的文獻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雪峰;中國教育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內容分析及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周夢琪;美國教育政策研究發(fā)展變化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蔣小豐;我國教育政策研究二十年(1985~2004)[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曉東;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探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平;現(xiàn)實關懷:教育政策研究取向[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8 黎荷芳;關于教育研究中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問題的探討[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沈麗萍;教育人種志:概念與歷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林寧;復雜性視閾下的教育研究范式探究[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47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4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