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高質量教師培養(yǎng)的十個條件
本文關鍵詞: 高質量教師 教師培養(yǎng) 出處:《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高質量教師培養(yǎng)是國際教師教育追求的一個目標。本文提出了我國高質量教師培養(yǎng)的十個條件,即:大學普通本科及以上院校、專業(yè)學院體系及其教師教育的學科專業(yè)制度、設計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選拔制度、小班化教學和互動參與的大學課堂模式、以研究為主的專業(yè)訓練、教師教育課程的實踐屬性、鮮明的教學理念、學科課程和專業(yè)課程整合、較長時間的獨立專業(yè)實踐、高質量的教師教育者隊伍。
[Abstract]:The high quality of teacher training is a goal of the international teachers' education pursu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en conditions, high quality teacher training in China is: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and above professional colleges, school system and teacher education discipline system, the desig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ombination of selection system, small class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participate in 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research-bas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actice attribute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distinctive teaching philosophy,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a long time, the high 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team.
【作者單位】: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新疆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資助
【分類號】:G45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旭東;;論大學課堂學術文化的重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程春松;;英語專業(yè)《跨文化交際》研究性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05期
2 本刊編輯部;;2011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問題年度報告[J];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廖德聰;陳強;張小平;辜運富;趙珂;;農(nóng)業(yè)院校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3年07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韓延明;欒兆云;;論大學文化的構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2期
2 吳小鷗;大學課堂文化人格的共生與化育[J];高教探索;2005年06期
3 時偉;;大學教學的學術性及其強化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真虹;;中美大學課堂教學比較研究[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7年02期
5 謝翌;張同柏;;論大學課堂文化的重建[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王玉衡;;美國大學教學學術運動[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7 馮軍;;論大學教學學術的培育[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07期
8 吳小鷗;問診大學課堂教學[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學農(nóng);;論教師教育者[J];當代教師教育;2008年01期
2 周鈞;李小薇;;關于高質量教師教育的闡釋——評《有效教師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賀永平;郭平;;教師專業(yè)化與教師教育專業(yè)化關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4 鄭開玲;;淺析分離式培養(yǎng)模式對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的應答[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年03期
5 劉天娥;;論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培養(yǎng)[J];紡織教育;2009年02期
6 張海燕;;談課程改革的關鍵點[J];天津農(nóng)學院學報;2007年S1期
7 黃艷芳;張瑞玲;;以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年08期
8 譚資;學生何以稱“桃李”[J];人民論壇;1996年09期
9 彭新實;日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師定期流動[J];外國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10 彭擁軍;;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背景、問題與展望[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蔣愛軍;;校本培訓是民辦學校教師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課題組;;《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fā)展》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3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課題組;;〈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fā)展〉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0年
4 張旭東;崔瑞海;孔令偉;寧凱;;教師專業(yè)化視閾下的教師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張衛(wèi)民;;堅持課題實驗 提升學校品位——“教師隊伍建設及骨干教師培養(yǎng)”課題總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孟迎春;;小學生學習不適應的原因及對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龔志武;;教師教育空間模式的轉型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成人教育創(chuàng)新——2004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論文集(Ⅰ)[C];2004年
8 張斌賢;;編寫《外國教育史》教材的體會[A];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C];2010年
9 李娟;;農(nóng)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困境與反思——以西北某縣為例[A];2010年農(nóng)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一葦;沒有愛就沒有教育[N];光明日報;2009年
2 朱永新;國家應啟動農(nóng)村教師培養(yǎng)行動計劃[N];中國改革報;2006年
3 耿占軍 楊民;望都縣積極探索教師培養(yǎng)新模式[N];保定日報;2008年
4 張初吳;和諧教育思想的濫觴[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記者 符德新;構建教師培養(yǎng)培訓網(wǎng)絡大平臺[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解成君;不是什么機構都可以培養(yǎng)教師,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當教師[N];中國教師報;2005年
7 郭元婕;教師質量:美國教改的下一個重心[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記者 周芝敏;我市啟動名優(yōu)校長名優(yōu)教師培養(yǎng)工程[N];黑河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鄭晉鳴;卓越教師培養(yǎng):讓理論與實踐交融[N];光明日報;2011年
10 修遠;走出教師培養(yǎng)的怪圈[N];中國教師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君;封閉、開放與綜合[D];河北大學;2011年
2 洪明;美國教師質量保障體系歷史演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席梅紅;教學實踐智慧發(fā)展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金鐵洙;中韓兩國教師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鄭秀英;職業(yè)教育教師專業(yè)化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黎志華;教師教育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謝賽;兒童學習結果取向的美國教師教育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琪;美國“教師培養(yǎng)駐校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2 鄧濤;大學與中小學合作:英美兩國教師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肖愿堅;培養(yǎng)具有科學探究理念教師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趙靜;英國“以學校為基地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丹;英美大學與中小學合作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楊豪杰;英國“以學校為基地”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程華;美國反思型外語教師培養(yǎng)模式及啟示[D];西南大學;2006年
8 孫雪熒;美國農(nóng)村教師培養(yǎng)計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石芳華;美國教師培養(yǎng)方案全國性鑒定制度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10 韋永瓊;專業(yè)化視野下的師德職前培養(yǎng)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402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4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