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概念及評價范疇辨析
本文關鍵詞: 有效教學 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13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有效教學是以教學目標為標準,以教學結(jié)果為依據(jù),對教學行為作出的評價,這是從教學本體的角度對有效教學的理解。基于這種理解,教學效益并不是教學的直接結(jié)果,而是依據(jù)一定的教育價值觀,通過教學效果、教學效率以及教學吸引力等教學直接結(jié)果的分析所作出的推論,因而,教學效益不能在教學本體意義上成為有效教學的證據(jù),有效教學評估的本體范疇應該包括教學吸引力。有效教學評估的研究存在著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等不同的取向,為了使這項研究更科學,有必要在研究中分清不同的取向,從而使研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Abstract]:Effective teaching is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behavior based on teaching goal and teaching result, which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teaching from the angle of teaching ontology.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eaching benefit is not the direct result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educational values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rect results of teaching, such as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attraction, the teaching benefit cannot become the evidence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sense of teaching itself. The Noumenon category of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include the attraction of teaching. There are different orientations in the research of effective teaching evaluation, such as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In order to make this research more scientific,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orientations in the research. So that the research can better serv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人事處;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程紅,張?zhí)鞂?論教學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晉蓉;;情商教育的有效途徑——修道修德[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王曉農(nóng);安廣民;;翻譯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自主學習整合模式探討——以外語專業(yè)本科翻譯基礎課程教學為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2期
3 王曙光;機電類專業(yè)畢業(yè)設計的教學設計[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張慧;;課堂教學的動機設計與情緒調(diào)節(jié)[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顧建華;高校美育的意義在于陶冶情感[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6 回世勇;大學生情商教育不容忽視[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畢超;地理網(wǎng)絡課程開發(fā)、設計的實踐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劉凡豐,徐輝;當代遠程教育理論發(fā)展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高瑞利;美國教學設計理論從ID1到ID2的發(fā)展[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10 黃甫全;學習化課程芻論:文化哲學的觀點[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韓玉娟;;改革畢業(yè)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機電類專業(yè)畢業(yè)設計的教學設計[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2 胡昌送;;突出發(fā)展學生關鍵能力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3 于應和;;《西部地區(qū)中小學校信息技術環(huán)境與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研究》研究報告[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葉曉玲;邱曉丹;;論精細加工理論和成分顯示理論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5 張意;;論以情商培養(yǎng)作為農(nóng)職業(yè)類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著力點[A];農(nóng)職業(yè)教育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陳志高;;化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探討[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教育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志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林成堂;教師的感情表演規(guī)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郭紅霞;教學工程師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曹眾;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8 裴新寧;面向?qū)W習者的化學教學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品德;基于Web的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丹丹;EI培訓對外向型企業(yè)營銷人員工作滿意度和績效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慧;《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網(wǎng)絡課程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邊洪偉;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群英;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宗序連;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唐玲;建構(gòu)主義視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設計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張建國;中學思想政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劉凌;平?jīng)龉╇姽究冃Э荚u體系再設計與應用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9 孫鳳;社會科普教育資源在高中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趙文東;高;@球教學中滲透情商教育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雪Pr;;當前中職課堂有效教學的三點商榷[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0年06期
2 劉平;;科學設置課程 創(chuàng)建有效教學[J];青年文學家;2011年08期
3 陳嬌;;淺談生本教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評價促進有效教學[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4 劉日紅;;談英語閱讀課的有效教學[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6年09期
5 朱洪艷;;淺析在計算機課程中如何進行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09期
6 馮長富;;對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初探[J];成功(教育);2011年04期
7 錢劍波;;有效教學評價視角[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7年12期
8 朱藝;;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09期
9 黃先祥;仲啟媛;孟曉梅;;對軍隊院校有效教學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高教論壇;2011年03期
10 鄂冠中;;畫龍點睛重激趣 動態(tài)生成巧深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之我見[J];中學語文;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立國;;提高教研質(zhì)量,從做課開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李冬梅;吳益跟;;“教師評學”體系的實踐與探索[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3 樸雪;劉家勛;吳昌明;;關于構(gòu)建雙發(fā)展教學評價理論體系的探索[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芬;王艷芳;王新一;王旭;劉衣南;;農(nóng)業(yè)院校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A];第八屆全國大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常法智;;S-P表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謝靜超;刁彥華;樊洪明;;提高公共選修課教學質(zhì)量的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7 駱天慶;;風景園林本科專業(yè)設計課程中生態(tài)教育的教學實踐、改革與評價[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張立國;;提高教研質(zhì)量,從作課開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9 劉駿;;一次國際合作教學課程的啟示[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李奮華;;《軟件工程》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探索[A];第三屆全國軟件測試會議與移動計算、柵格、智能化高級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建華 記者 于克;我省全面開展高校“兩課”教育教學評價[N];吉林日報;2001年
2 江蘇省常州市青龍中學 吳愛軍 查一明;正確進行教學評價[N];中國體育報;2008年
3 紀孔凱;高中班級音樂會[N];音樂周報;2004年
4 夏興春;教學評價——教學工作的催化劑[N];黔西南日報;2010年
5 江西省永新縣文竹鎮(zhèn)團結(jié)小學 周昌劍;素質(zhì)教育與教學評價[N];光明日報;2002年
6 羅新智;信息技術教學評價[N];甘肅日報;2008年
7 王耀祖;巧用NetOp 實現(xiàn)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評價[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
8 徐自軍邋郭江山;評優(yōu)之后求深化[N];解放軍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宋曉夢;評價教學效果,學生應有多少發(fā)言權[N];光明日報;2006年
10 周建國;還考試本來面目[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曉莉;《傷寒論》中英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與比較[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3 張瑞;理解與超越:情境適應性教學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林英;高等教育教學質(zhì)量形成機理、有效教學評價及質(zhì)量管理體系構(gòu)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5 婁延果;化學課堂“教學行為對”及其組合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荀振芳;大學教學評價的價值反思[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王淑慧;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惠芹;教學演講學[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2年
9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君麗;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技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治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徐敢良;中學語文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楊純;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翠萍;大學公共英語大班教學現(xiàn)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馮凌燕;初中閱讀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6 任苒;有效教學研究——理念、實踐與展望[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朱笑影;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D];蘇州大學;2008年
8 陳愛忠;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平;職高數(shù)學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卜令常;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394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3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