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生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調(diào)查與分析——以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為例
本文關鍵詞:大學新生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調(diào)查與分析——以湖北中醫(yī)藥大學為例 出處:《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描述了大學新生社會支持及其適應狀況,并分析了社會支持對新生適應的作用。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學新生社會支持總體水平一般,新生總體適應處于中等水平,生活適應、自我適應較好,而人際適應、就業(yè)適應較差,情緒適應最差;大學新生社會支持水平越高,適應水平越高;不同社會支持類型對適應的作用不同,而社會支持各方面均影響情緒適應?梢,大學新生努力提高社會支持水平,將會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
[Abstract]: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social support and its adaptation of freshmen,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 on freshmen's adaptation.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for freshmen is general. The overall adaptation of freshmen is at the middle level, life adaptation, self-adaptation is better, but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employment adaptation is poor, emotional adaptation is the wors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adapt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 support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adaptation, and all aspects of social support affect emotional adapt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college freshmen will better adapt to school life if they t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作者單位】: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團委;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一、對大學新生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研究的意義大學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期。大學新生離開自己熟悉的家鄉(xiāng)來到新奇而又陌生的大學,他們要在大學里完成生活上的自理、學習上的自覺、管理上的自治、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標上的自我選擇等一系列適應事件。[1]作為一種轉折期適應,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少游,李波波;大學新生的某些心理矛盾及其調(diào)整[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年01期
2 朱士鋒;李煥成;;大學新生活 讓我歡喜讓我憂[J];現(xiàn)代健康人;2001年09期
3 李淑慧;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與調(diào)適[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黃邵英;戴紅穩(wěn);;大學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學習月刊;2007年14期
5 金新利;;試論大學新生養(yǎng)成教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6 周紅莉;李全彩;;關于大學新生焦慮心理調(diào)查[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7年11期
7 葛俊芳;;你的大學[J];視野;2008年19期
8 葛俊芳;;你的大學[J];青年博覽;2009年20期
9 莊和美;試論大學新生心理障礙的控制和克服[J];零陵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10 唐柏林;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探討[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海雁;;雁北師院大學新生SCL-90量表測查結果的比較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2 姚彩琴;;大學新生心理適應性教育探析[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趙會春;;大學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chǎn)生原因及相應教育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4 李旭珊;盧富榮;;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調(diào)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5 魏軍妹;王秀娜;;多維IRT模型在大學新生適應性數(shù)據(jù)中的探索性應用[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曉波;詹麗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李悅;柯本忠;;大學新生的挫折心理分析和應對策略[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張繼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經(jīng)驗芻議[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9 張柏華;;大學新生中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人格和心理狀況比較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10 徐銀兒;陳毓麒;;140例大學新生癥狀自評量表調(diào)查結果分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楊海明;“請客風”侵襲大學新生[N];寧夏日報;2004年
2 漢云;首份“90后”大學新生調(diào)研報告 新鮮“出爐”[N];大連日報;2009年
3 邱浩 周龍;桂林貧困大學新生獲資助[N];農(nóng)民日報;2009年
4 楊楠;大學新生消費令人憂[N];市場報;2003年
5 朱莎莎;大學新生心有“千千結”[N];浙江日報;2004年
6 記者 周元 實習生 丁雯婕;大學新生最高可貸6000元[N];海南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蔡威;300余萬元 助貧困大學新生夢圓“象牙塔”[N];樂山日報;2009年
8 記者 金璐;我市6所高校共錄取24342名大學新生[N];金華日報;2009年
9 王國紅;河南省內(nèi)黃縣“慈善助學工程”救助貧困大學新生[N];中國社會報;2010年
10 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黃宣 實習生 陳瑜 朱蕓霞;卓爾10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N];湖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高麗;中小學生自我調(diào)節(jié)特點及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3 劉啟剛;青少年情緒調(diào)節(jié):結構、影響因素及對學校適應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4 王江洋;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預期性、發(fā)展性及差異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5 董美英;教育機會均等視閾下重點高校大學生來源的歷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周婧;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服務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爽;大學新生分離—個體化與家庭親密度、學校適應的關系[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君;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社會支持及其關系的調(diào)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文華;當代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趙雪;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社會支持及其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春江;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佘丹丹;大學新生適應性調(diào)查及適應不良群體的干預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黃巖弟;大學新生依戀、情緒智力及學校適應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尤小紅;理工科大學新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教育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時艷陽;社交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薛娟;我國聾人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40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40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