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韌性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分析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心理韌性對心理健康的預測作用分析 出處:《赤子(中旬)》2013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探索青少年的心理韌性對心理健康是否具有預測作用,隨機選取安徽省2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男女性別上無顯著差異;青少年心理韌性與心理健康之間有顯著的相關;青少年心理韌性中的家庭支持(=0.255,p0.001)、人際協(xié)助(=0.232,p0.05)和積極認知(=0.198,p0.05)對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力。由此可見,青少年心理韌性對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21世紀最大的瘟疫是心理問題,青少年群體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好形成的階段,是心理健康問題頻發(fā)的高危人群。關于心理韌性的相關研究國外成果較多而國內(nèi)較少,對于Resilience的界定,臺灣學者將其譯為“復原力”,香港學者譯為“抗逆力”,大陸學者譯為“心理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扶長青;張大均;劉衍玲;;兒童心理危機的干預策略[J];心理科學進展;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盧勤;陳蒂絲;萬群;邵昌玉;;一例大學班級哀傷輔導實例及思考[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楊欣;張文;;心理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價值[J];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08期
3 秦峗;賀澤海;;死亡教育與災后兒童心理重建的實施途徑和啟示[J];社會心理科學;2010年08期
4 趙小煥;;1例震后兒童驚恐癥的心理治療歷程[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9年18期
5 龐曉華;;心理劇在兒童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分析[J];校園心理;2011年02期
6 張英萍;;我國災后兒童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潔;湖北省農(nóng)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特征及綜合干預效果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姚玉紅;;地震災后心理危機干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年12期
2 楊挺;;災難教育: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寫在汶川地震災難之后[J];中國教育學刊;2008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繆小春;孩子為何會有心理問題[J];家庭與家教;2003年05期
2 林祟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序[J];教育文匯;2003年04期
3 張海芹;師范院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龐強強;劉迎輝;劉洋;李杰;;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05期
5 王茂東;李芳;;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透視[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年04期
6 呂敘杰;;淺析影響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對策[J];行政事業(yè)資產(chǎn)與財務;2011年10期
7 李彬;;關于小學一二年級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的比較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3年01期
8 張連生;;需要及其心理健康價值[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9 劉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5年06期
10 劉小英;網(wǎng)絡與青少年心理健康[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賴梁盟;吳德恩;劉冉冉;;國民心理健康問題研究[A];當代法學論壇(二○一○年第3輯)[C];2010年
2 鄭連遞;;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3 陳業(yè)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初探[A];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張曉文;吳勝紅;;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5 劉桂云;;淺議退休職工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A];人口老齡化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廣西老年學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李義安;;高校國防生心理韌性與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認同與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張冬梅;;公安民警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探索與思考——關于北京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狀況的調(diào)研分析與建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何婷婷;李金德;葛廣昱;;中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考試焦慮、意志品質(zhì)與學業(yè)水平之間因果關系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藺秀云;蘭菁;;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系及其心理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麗邋張月琳;“恐怖文化”成“另類時尚”,要當心[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全國人大代表 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 彭富春;關注國民心理健康問題[N];團結報;2010年
3 梁占凱 河北省衛(wèi)生廳副廳長;重視轉型期心理健康問題[N];學習時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鄧新建 本報通訊員 肖金;“貧二代”心理健康問題引發(fā)社會思考[N];法制日報;2010年
5 丁青云;領導干部心理健康問題及其解決[N];山西黨校報;2009年
6 慈利一鳴中學教師 張立海;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索及對策[N];張家界日報;2010年
7 廖政軍;減壓與希望[N];人民日報;2009年
8 記者 薛亞芳;彈性的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智慧[N];人才市場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張守敏;讓孩子在陽光普照下茁壯成長[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8年
10 杜林林;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N];濟寧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體交往與自我同一性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胡明;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簡易篩查量表的編制及其篩查參考值、影響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3 李佳川;體育鍛煉對降低大學生自卑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陳培峰;迷信與宗教信仰的認知與腦機制探索[D];西南大學;2010年
5 肖e,
本文編號:13354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35404.html